昔日“髒亂差”村蝶變美麗新農村

昔日“髒亂差”村蝶變美麗新農村

通過新農村建設,塘面村村容村貌大改觀。陳詠懷 攝

近日,英德天氣晴好。在英德市西牛鎮小灣片區塘面村,村民們正忙碌著建設新房。“要趁天氣好,趕緊施工建新農村。”塘面村委會主任曾亞石說。

此前的塘面村由於內部矛盾不團結,導致村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環境衛生差等問題無人跟進處理,村民更是置之不理,環境“髒亂差”是真實的寫照。自西牛鎮推行“三個重心”下移以來,塘面村抓住機遇成立黨支部和重選理事會成員,逐步形成“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議”的自治體系,讓這座原本矛盾重重的村莊煥發出新生機,團結一致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

村小組合二為一共建新農村

“我們在2014年就計劃開展新農村建設,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難以推進。”曾亞石告訴筆者,在開展農綜改前,塘面村劃分為塘一、塘二兩個村民小組,由於長期積累的各種內部矛盾,兩村小組之間的山林土地糾紛難以協調,村民不團結導致新農村建設無法推進,村中缺乏帶頭人牽頭開展各項工作,最終導致塘面的發展陷入困境。

“例如拆除泥磚房這項工作,塘一的說先拆塘二的,塘二的又說先拆塘一的,兩村之間互不相讓。”曾亞石說,由於兩村小組之間互不信任,村莊環境髒亂差、汙水橫流、垃圾亂扔,道路更是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

自西牛鎮黨委政府推行“三個重心”下移後,塘面村兩個村小組的村幹部多次提議:將塘一和塘二合併為塘面村民委員會。經過上級部門和西牛鎮黨委研究和實地考察,在2017年的村級換屆選舉中,兩個村小組合併成立了塘面村黨支部及塘面村民委員會,同時推選出德高望重的村民任理事會成員,協助村委會幹部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從每一房人當中推選一名有威望的村民當理事會成員,這樣兩個村小組都有代表當上村幹部,共同為塘面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曾亞石說。

合併後,村幹部及村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將“發展產業、壯大經濟、建設新村”作為一致發展目標,以村民為主體,共同推動塘面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拆舊建新 蝶變美麗宜居新農村

經召開村民大會,全村98%的戶代表同意整村進行原地拆舊建新,採取“四不補”(拆舊不補、讓地不補、人工不補、青苗不補)的形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落實人居環境初步整治。全村共拆危舊房共500間,其中不符合村整體規劃的完好樓房有8間,經村民的大力支持,通過村集體適當補償,全部規劃統一拆除。

而新建房屋由村集體統一興建基礎,全部房屋規劃遵循“四個一致”(佔地面積一致、戶型一致、高度一致、外立面一致),統一規劃使得整村房屋規劃有序,簡潔大方,為後續相關發展奠定基礎。全村第一期規劃建設新樓房46套,在2019年9月已完工搬遷入住。

另外,全村除預留宅基地房屋位置外,由村主任、理事等組成的工程監督管理隊伍監督建設各項基礎設施,目前該村基本實現雨汙分流全覆蓋、主要道路硬底化,並建有佔地1000平方的綜合文化室。

曾亞石說,塘面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由村集體統一出資規劃建設停車場、A級公廁、綠化公園、文化室、風水塘防護欄等公共基礎設施。推進村中綠化美化,以規劃先行為原則,村中在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化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落實村規民約、衛生保潔制度建設,為後續長久成的管理打好基礎。曾經“髒亂差”的村莊如今逐漸變成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看著村莊一點點變美,許多村民都自覺加入建設隊伍中,為美麗鄉村建設出力。”曾亞石說。

土地整合發展韭菜產業

為了更好發展塘面產業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小灣塘面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土地整合,發動群眾清理砂糖橘病樹、竹子。

整合土地後,塘面村以“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與英德市聯合前進食品貿易有限公司合作種植180畝韭菜產業。

公司將韭菜種植基地的韭菜承包給當地農戶進行田間管理,按照0.25元/斤計提勞力費,按畝產1.5萬斤、每戶管理10畝至20畝計,戶均獲利3.75萬—7.5萬元/年。

另外,公司還聘請當地農戶到韭菜基地就業務工,負責韭菜收割、分揀、包裝、清洗工作,平均每斤韭菜按照0.4元/斤計付工資,平均月工資收入3000元至5000元。目前,該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約38萬元,新農村建設現階段投入資金約450萬元。

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陳曉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