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如果說環境和原料,是天賦所致,那麼,茅臺酒的生產工藝,便是人類上千年釀酒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被譽為我國白酒工藝活化石的茅臺酒釀造工藝,不負盛名!長達一年的生產週期,那麼多個環節,那麼多的細節,最後都凝聚到了酒友們品到的每一滴酒上。

如果你買到的是真正的嚴格按照這個釀造工藝所釀造的糧食酒,那麼,一般是5年以前的高粱和小麥,在5年前生產的。所以,當你端起杯子時,你端起的是經過複雜工藝所提煉的糧食之精華,再加上時間共同熔鑄玉液瓊漿,值得你珍惜!

端午制曲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1.踩曲:每年端午的時候,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週期正式開始,曲即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裡,工人站在盒子裡用腳不停地踩。踩出來是這樣的:制曲時間在夏天,制麴車間裡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澱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2.曲塊裝倉: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穀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後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在制曲過程中,黃曲所佔的成分比較高,一般來說,發酵後的曲塊分為黃曲、白曲和黑曲,黃曲是一般適宜的曲塊,白曲是發酵不夠的,黑曲是發酵過頭的。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3.曲塊出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麴至少要3~5個月。

重陽下沙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每年到重陽節,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茅臺地區夏季炎熱,酒醅溫度高,如果澱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溫過猛,生酸幅度過大,對釀酒極為不利。重陽下沙既避開了夏季高溫期,又避開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這時期“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見底,水質極佳。

1、潤沙: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90攝氏度以上的開水清洗幾遍(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讓高粱吸水。其實,釀酒真正需要水的,主要是在潤沙階段。其他階段很少用到水。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2、上甑:上甑即將潤好的高粱,裝入甑內,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後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3、出甑攤涼:將蒸過的高粱剷出甑內,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散冷,並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

醬香酒的端午制曲與重陽下沙

4.加曲:​高粱與酒麴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麴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開始加曲,這次加的曲藥,在1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