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吳軍導演《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2020年10月,備受期待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終於揭開了面紗——本屆電影展主題為“電影,從來不是孤城”,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片單正式揭曉。中國內地導演吳軍執導劇情故事片《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主競賽“從山西出發”單元,同時曝光了影片海報,屆時將於平遙進行全球首映。

“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影片以展現太原城市發展的新面貌,引進人才計劃為時代背景,主創人員由太原市文化名家吳軍工作室共同創作“講述了一個我和我家鄉的故事”,由原英國萬像華語電影節聯創人、中英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文化部總監兼山西省海外百人計劃特聘專家王丹婷擔任製片人,山西籍中國內地演員吉麗、張哲人領銜主演。

“山西籍”這些年在國內電影圈聲名鵲起,電影《如夢晉陽》的總策劃王應鈞帶著鄉愁說:“影片自2019年9月殺青以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原計劃在2020年春節檔賀歲上映,突發疫情改變了所有計劃,經過《如夢晉陽》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導演、編劇吳軍攜帶完成的影片終於在2020年10月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向觀眾露面。

“當然,是否拍攝家鄉電影,可能只是導演們個人情結的選擇。逐漸嶄露頭角的導演吳軍,同樣構思了‘故鄉’三部曲,其中,電影《如夢晉陽》就是以家鄉情懷的視角講述一個故事:海歸女子卜娜娜(吉麗飾)被父母裝病騙回家鄉,面對城市的巨大變化和熱情小夥郭晉陽(張哲人飾)而再也無法逃離。電影《如夢晉陽》拓寬了小成本電影的表現邊界,‘尋找’是這部影片的最強音,把家鄉的風土人情展現給觀眾成了又一極具地域特色的圖景;把“城市電影”概念植入影片,展現輕鬆氛圍中的淡淡苦澀和辛酸,也有世態的現實,觀眾若能從電影中感受到愛的力量,就已足夠……”

“《如夢晉陽》的原名叫《卜娜娜》。”製片人王丹婷介紹說:“該片是一部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片,劇情高度還原了新時代背景下在海外打拼的‘香蕉人’,同時從發展中的北方城市角度探討了當代年輕人的命運。據悉,影片將於今年底全國上映。”

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吳軍導演《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導演吳軍:從未拿起,何談放下

吳軍是一個渴望自由,有著濃厚表現意識的電影人。他認為70後是滄桑的一代人。他有點自我,熟知電影圈子的山西人都知道他“一直在和山西死磕”。他在各種境遇中,逼著自己不停地折騰——在廣告公司畫電影海報,在太原火車站賣方便麵,在尖草坪街頭擺檯球桌,在柳巷開影樓,他開過酒吧、網吧,做過廚師,做過公務員,做過媒體記者,做過婚慶,他換了11個職業。

其實,他最喜歡畫畫,專業是美術和攝影,只要和藝術有關的他都愛琢磨、不停地學習,生怕被這個世界淘汰。在甯浩、賈樟柯的影響下,2013年他拍攝了第一部劇情故事片《邊區造》,也開始影響山西的電影圈。

吳軍說:“做電影就像是蓋樓房,編劇是樓房設計師,導演是總調度,演員是細節工程師,當然,投資人是老闆、製片人是監理,銷售人是宣發,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手續。”——這是吳軍嚐盡了堪比教科書的坑蒙拐騙所得到的感悟。

既然熱愛,就要堅持。學習專業,出好作品,是唯一的生存之路。2019年,山西影視集團、山西電影公司發起“嶄新發布”計劃,吳軍很榮幸被郭紅濤邀請。官方製造了圍爐平臺,吳軍想去呈現不一樣的內容,董事長高曉江說:“可以。文藝作品就需要百花齊放”。在山西影視集團推薦下,小成本電影《如夢晉陽》經過三個月的創作、20天的拍攝完成了。《如夢晉陽》的拍攝對象,是太原這座城市。太原是一個特別的城市,不大不小的芳土,不快不慢的節奏,工業城市緘默,任何一個年代的人都有的家園情結……“尋找”是《如夢晉陽》的最強音。

尋找晉陽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在太原,隨便一個街巷都有說不完的小城故事。伴隨改革開放的浪潮前進,人們看世界的眼光越來越多元,關注中國、關注家鄉就是其中的一種視角——在電影有限的空間裡,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

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採訪吳軍導演時瞭解到,他正在籌備第二部劇情故事片《汾河上的火車》,影片以20世紀80、90年代為背景,講述一座城市和那裡的青春少年人的故事。據悉,影片將在大連和太原兩地取景。

導演吳軍:讓電影與家鄉談一場戀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電影人,對自己出生長大的那個地方都會有很深的感情,寫故事、拍電影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從自己熟知及熱愛的環境裡發掘素材。故鄉對他的滋養也是全方位、全身心的,不僅會讓他從小熟知那些人和事,更會影響到他的氣質和藝術秉性。張藝謀導演是陝西人,他影片裡就有一種大西北的豪放,如《紅高粱》雖然是莫言寫他的家鄉山東,但被張藝謀搬到銀幕上卻更像是陝西的風情;《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原著是說江南的,張藝謀把故事改到了西北,拍攝地是山西的喬家大院,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水到渠成地彷彿是張藝謀的原創故事。除了對家鄉的感情,還有對當地地形地貌的熟悉、風土人情的瞭解以及人際關係,這些都是把電影人吸引到家鄉拍片的原因。如甯浩導演拍攝的《巴依爾的春節》,即便是一部廣告作品,也脫離不了家鄉情懷。

一般來說,年輕導演會千方百計想在銀幕上呈現家鄉的特色,像是初戀的表達。在這方面做得精彩奪目的,有大鵬的《縫紉機樂隊》,畫面上滿滿都是他對吉林集安市的愛;有楊慶的《火鍋英雄》,重慶的火鍋味幾乎能從銀幕上飄溢出來;韓寒用上海郊區亭林鎮以及周邊幾個類似的小鎮,作為《乘風破浪》的外景地,拍出了一種既不同於大上海,又不同於江南水鄉的特殊風貌。近年來,來自凱里的青年導演畢贛,其作品中也有著濃烈的家鄉元素。《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的夜晚》都是在貴州凱里拍攝,片中演員如湯唯也逃不過要用凱里方言對話。同樣的,作為藏區電影的代表,萬瑪才旦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展現了關於藏族生活的風貌和藏族人的精神世界。

這些將目光對準自己的家鄉,以自身成長經歷或者所觀察到的社會現實為創作母題的導演們,往往更需要承載著自我記憶的這片故土來營造創作語境,從而在銀幕上呈現出有著濃郁個人特色的影像風格。

“在我的記憶中,善和惡一直都沒有缺席,我一直在尋求一種超越了‘愛’和‘恨’的書寫,在回憶中控制自己的情緒,把筆端變成鏡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設計師蘇丹在他的新作《鬧城》中這樣寫道。“在你的一生中 ,有幾個地方,甚至只有一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所有其他的地方都只是這裡。”對蘇丹來說,“鬧城”太原就是他心中的“這裡”。蘇丹以重工業城市太原為背景,記錄了其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生活經歷,將個人成長、家庭發展與社會變遷融為一爐。蘇丹帶領我們用藝術家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青春,看到真實背後的荒誕、殘酷背後的溫情。看來,的確應該拍攝一部以太原為城市背景的影片。

  山西籍導演吳軍在採訪中曾提及,在自己家鄉拍電影,有當地認識的人脈和關係網以及朋友相助,對於製作成本是一種節約。在創作初期,往往會從個體的生命經驗出發,因而,故鄉是觀察世界的電影語境承載者,地域並不會阻礙表達,將小城鎮搬上銀幕,反而拓寬了電影的表現邊界。逐漸嶄露頭角的吳軍導演的電影《如夢晉陽》,將家鄉的風土人情展現給觀眾,成了又一極具地域特色的圖景城市電影。

吳軍導演簡介

吳軍,出生于山西太原,祖籍遼寧,滿族。中國青年導演協會導演,山西省電影家協會編劇,太原市文化名家領銜人。早期曾主創、拍攝《鷙鳥》、《星期四星期三》、《香火》以及製片、導演紀錄片《山河故人》等。2014年,執導劇情故事片《邊區造》;2018年,執導懸疑故事片《無線信號》入選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中國影展單元獲特別關注獎;2020年,執導劇情故事片《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

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吳軍導演《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吳軍導演《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家鄉從未如此表達吳軍導演《如夢晉陽》入圍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