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一個人除了賺錢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點。如果只顧賺錢,並賠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李嘉誠

我,人到中年,意外被裁,收入斷了,但心裡不慌

陳哥是前華為的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工齡有7年了。就在前兩個月,他突然接到被公司辭退的消息。起初還有一些焦慮,畢竟無緣無故的被辭退,心裡總是有些難過。

但是,在接下來賦閒在家的時間裡,陳哥並沒有著急找工作,而是不慌不忙的打開了支付寶。因為平時就有閒錢理財的習慣,死工資之餘,還有部分的理財收入。

本金在,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收入進賬。所謂“兜裡有錢,心裡不慌”說的應該就是這樣一種情景了吧。

身邊很多像陳哥一樣的職場人,平時認真上班拿著死工資。尤其是理工男,平時沒看過幾本理財書,在有了閒錢面對個人理財,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慮,簡要的總結起來就是一下幾點:

  1. 手頭錢不多,我能去理財嗎?
  2. 每個月就那麼些固定收入,買點什麼理財產品比較好呢?
  3. 看到別人炒股日入幾萬,好羨慕啊!
  4. 我買的理財產品,怎麼總是虧?

今天呢,我們就藉著這篇文章,咱們就小白對小白,不聊高大上的概念,就聊下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個人理財時間不長,也有三年時間吧。前前後後也經歷了17年的一路上漲,18年年底跌破了頭,幾乎腰斬,19年穩步上漲,幾乎翻倍。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01

手頭錢不多,我能去理財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在市面上,我們小老百姓能接觸到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分別都有些什麼特點?

  • 餘額寶:最最最簡單的一種理財方式,存入裡面會享受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好處就是存取方便,穩定收益;壞處就是利息低,也就是相對收益低。
  • 理財產品:其實也比較的簡單,自我感覺和餘額寶差不多。買入理財產品根據品類的不同、時間的不同,在利息上面會有一個相對的差異,一般會有15天期、季度期、半年期和365天期,利息也會在浮動。好處是幾乎不會虧錢,每天都會有收益(週末也有)。
  • 基金產品:前面說到的餘額寶和理財產品都是基本不會虧錢的理財方式,這裡說到的基金與上面兩種不一樣。基金產品根據主題和基金經理的不同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並且可能會虧很多錢。風險大收益也大,
    簡單的理解就是拿我們的錢,委託基金經理人,去幫助我們投資,漲了一起分,虧了一起賠
  • 股票:這個東西想必各位都知道,沒玩過肯定也聽說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啊。在股市裡面,我們需要先開個戶,然後我們就是股民啦。買入股票和賣出股票,賺取其中的差價,當然也可能是虧去其中的差價。

下面的這張圖呢,是我在支付寶“財富”一覽中截取的圖片,這裡就展示了我們大眾基本能接觸到的所有理財產品。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回到問題中來,手頭錢不多,究竟我能去理財嗎?這裡的手頭錢不多呢,我想把它分成兩種情況來討論:

① 手裡只有這麼多錢,每月沒有其他富餘的收入來源

這類人以大學生、入不敷出的上班族為主要代表。每個月只有那麼一些錢,除去吃喝住行,幾乎所剩無幾。

這種情況下,我就不建議購買類似於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基金和股票了。因為一方面手頭比較的拮据,隨時可能會用到錢;另一方面就是基金和股票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想賺到錢就要不斷的跟進。

在自身需要用錢,又看著賬面上日日虧錢,其實是一種很煎熬、很心酸的過程。不如把這筆錢存到餘額寶,平時賺點利息,用時花在自己的身上,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手裡只有這麼多錢,但是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資金入賬

其中這裡說到的是一種錢包在不斷長大的一類人。擁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並且除去個人花銷,還能夠有所富餘。

這類人其實以我個人的粗顯的見解,我是建議拿出一部分的錢去參與到個人的財富管理中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個“量”的問題

也就是說用於風險投資的這一部分錢,在整個家庭、個人的儲蓄中佔據著一個相對不是太重要的地位。怎麼界定這個“量”的問題呢?就是即便這部分虧光了,你會心疼,但不會影響到你接下來生活中所做的一些重大決定。

舉個栗子:小斌銀行卡有10萬存款,27歲,理工男,單身,沒什麼理財的經驗,月收入7000。父母有醫保,但身體不太好,時常要去醫院。他個人理財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業餘收入,不求賺大錢,以穩定為主。

這個時候,小斌就不能夠把所有的錢都投到了股市,一方面沒有經驗,平時可能會用到大錢。另外他也不求靠這些錢一夜暴富,求穩。此時,可以採用3+3+2+2的模式。其中的3萬放餘額寶,3萬買固定期限理財,2萬買基金,2萬買股票。以風險較低、存取靈活投資為主,之後逐漸增補,以備不時之需。

綜上呢手頭錢不多,我也是可以去理財的。只是說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的配置資金,匹配風險,避免盲目。手頭錢不多,我們還是可以去理財的。

02

每個月就那麼些固定收入,買點什麼理財產品比較好呢?

每個月就那麼些固定收入的,其實是當下年輕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現狀。當然也有一些人入不敷出,用著花唄和好幾張信用卡。儘管最近的一些報道中時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但依我的肉眼所見,這樣的人並不多,大部分年輕人還是手握餘款的。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手裡有了閒錢,就想整點“么蛾子”。究竟是買點理財產品、基金,還是鋌而走險,邁入股市呢?

① 基金產品

在我前面的兩篇文章中呢,著重的講述了自己在這6個月裡,基金的收益情況,如下面所示:

兩個時間階段的分享,都得到了各位看官的一致熱評,給初入理財的我很多的建議和意見。又快要一個月過去了,我現在的基金咋樣了呢?(下面這張圖在前面兩次的分享中也都進行了展示,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去看之前的文章,會有更加詳細的介紹)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其實我是聽到了各位前輩的建議,對一些表現不太好,並且波動比較大的基金進行了“逐步減倉”的操作。在高處的時候賣出其中的一部分,以至於在調整的時候,不會虧那麼多。一步步的鎖定收益,等待時機,再次買入

② 理財產品

在之前的兩次分享中呢,都只是略微的提起過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並未對我買了什麼理財產品?和收益是多少進行系統的介紹。今天就藉著這個機會,把這些購買的理財產品進行下分享。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看到上面的這張圖,就知道理財的收益是相對比較低的。以最下面的“建信養老飛躍366”為例,看名字就知道時間期限是366天的,距離贖回還有238天,也就是已經存了128天的時間了。累計收益48.05元,平均到每一天也就是0.375元,幾乎也就是銀行的存款利息。接下來我們就體現一下理財的穩定性。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上面這張圖的幾個大字:“成立以來年化增長”,仔細看了你都會以為它是一條直線。其實我們都錯了,它還真是在變化的。詳細的看下面: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在“日漲跌幅”一欄可以看到,每天是都在變化的,只是這種變化太小了,以至於一眼看過去幾乎沒什麼變化。

既然有

“跌”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來其實理財也是不能夠確保不會有虧損的,只是虧的這個概率太低了,尚且就假定它,保本穩賺

最後呢,買上述這些品類繁雜的理財產品,你若是問我,為什麼要買這些個理財產品,其實我是沒有什麼標準的。大的法則就是期限越長,年化利息也就相對越高。

當然,我不會都買1年或者半年的理財產品,而是選擇在各個時間期限內都購買一些,避免在過程中需要用錢,而無錢可用

股票

相信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聽到了,股神巴菲特。誰誰誰炒股,日入15萬的傳奇。我第一次聽說股票能賺錢,是我在高二時候,聽同學說:“年級主任的老公,昨天一天炒股,賺了15萬”。

想想2010年,處在四線的小城市裡面,還在上高中的我,聽說

日入15萬,那是多麼大的眼界衝擊啊。但是隻後的幾年裡,並沒有再接觸到股票。直到2017年,聽說我的實驗室師兄炒股賺了百十萬。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實驗室的小夥伴都有了自己的“平安證券”的股票戶頭,有些甚至還開了香港的戶頭。

買入股票是需要開戶的,這個也是我在開通平安證券時候知道的。當然這個過程比較的快,也不收錢。

在前兩篇講述基金的文章中,有小夥在評論區問道:“能否直接在支付寶的理財功能區的股票一覽,進行買賣股票?”。看到有小夥伴給出答案:“可以的”。我自己沒有在支付寶買入過股票,這裡也不做過多的敘述,希望在支付寶進行理財的小夥伴,可以自己詳細瞭解下。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上述呢,是自己比較關注的一些領域,主要包括5G、新能源、液晶面板、航空、醫藥、證券。

究竟我購買了哪些股票呢?這裡就不公示了,主要是為了避免對各位造成誤導。在我購買和賣出的時候,畢竟還是小白,沒有大師的那種“價值”視角,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些簡單判斷。還有就是個人比較短視,見好就收。知足常樂,有的賺就很開心了。

小結下:理財產品、基金、股票和餘額寶,在風險、收益和一些基本的常識都已經結介紹了。總結起來就是一下幾點:

  1. 合理配置個人理財產品,投資方式多元化;
  2. 修煉知識,更要修煉人心,自己滿意的收益才是最好的收益。

03

看到別人炒股日入幾萬,好羨慕啊!

這裡就和我在上一小節中,描述我第一次聽到股票能賺錢時候的場景是一樣的。“年級主任的丈夫,昨晚炒股日入15萬”,金錢數字對我們的眼界衝擊,不亞於在耳邊放了一支爆竹,響亮且震耳。

① 看到別人炒股,日入好幾萬,好羨慕啊。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啊?

其實呢,我也不是太確定這一類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呢,我就從我個人瞭解到的身邊小人物炒股賺錢的人說起。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我實驗室師兄明哥呢,就是我初入股市前,一個帶有這種“日入幾萬”光環的人物。年級不大,但是特別愛鑽研,愛折騰。可以經常在他的朋友圈和公眾號中發現他對於某支股票的個人數據分析。在一個外行看了,總是那麼的有理有據,可信度十足。

在之後的投資中呢,也驗證了他的這種分析。有一支股票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就漲了三倍,收益頗豐。

可是,在牛市的狀況下,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上揚,而在中美貿易戰爆發的時候,全球的股市都在一路下挫。這個時候,我就不知道所謂的價值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會發揮什麼作用?有沒有賺到錢。

因為之後就很少聽到明哥說起了,是賺了還是虧了?是賣出,還是抄底補倉?因為大部分人喜歡在自己收穫的時候,願意主動與他人分享;而在失意的時候,總是喜歡一個人舔傷口。

看到別人炒股,日入好幾萬,好羨慕啊。我也能做到嗎?

我也能日入好幾萬嗎?這樣的疑問估計是每一個理財小夥伴夢寐以求的場景。大家都有機會,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

  1. 本金很重要,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不會有足量的收益產出的。想想日入好幾萬,這筆本金就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2. 時機很重要,股市是有周期性的,不會一直的下跌,也不會一直的上漲。總是呈現一定的趨勢,在這個趨勢線的上下做起伏震盪。如果能夠把握住機會,在低點買入,趕著高點賣出,定會賺的盆滿鍋滿。反之,也會虧的傾家蕩產。
    基金的定投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堅持且長期的投入,就能夠趕上行業的發展趨勢。
  3. 耐心很重要,看到在下跌,看到在虧錢,就忍不住的想要退出;看到在賺錢,看到在震盪,就忍不住的想見好就收,知足常樂。類似於我這樣的,就賺不來大錢。要有耐心,擇機而動,這也是我也修煉的。

總結起來幾個字:炒股就像獵豹捕捉羚羊,觀察環境,保持體力,穩住陣腳,耐心等待,伺機而動,積累經驗,下次再戰。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04

我買的理財產品,怎麼總是虧?

有了這個疑問的小夥伴,一定是買了基金或者股票。因為這兩個都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就像是孿生兄弟,從出生就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基金和股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又有著很多的不同,具體的可以總結如下:

基金按照投資品類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這麼幾種:貨幣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

① 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性極高的短期金融品種,又被稱為“準儲蓄產品”,其主要特徵是“本金無憂(安全)、活期便利、定期收益、每日記收益、按月分紅利”。風險較低,收益自然也不高,類似於銀行存款。

② 股票型基金:顧名思義,以股票投資為主,股票倉位不能低於80%,餘下的20%可以買些國債之類的進行搭配。股票波動大,自然風險也比較大,收益和虧損都比較的明顯。

③ 債券型基金:是指專門投資於債券的基金。(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④ 混合型基金:顧名思義,就是貨幣、股票、債券都會進行投資在基金。根據股票、債券投資比例以及投資策略的不同,混合型基金又可以分為偏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配置型基金等多種類型。

⑤ 指數型基金: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在介紹基金類型的時候,其實已經對股票有了一定的瞭解,股票型基金就類似於自己買了很多股票。這裡就要回歸到本小節標題中來:為什麼我買的理財產品,怎麼總是虧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基金虧損:買入基金的時候,處在了高點,在後續該基金震盪的時候,沒有及時的跟進。高點買,低點賣,虧了差價。此時推薦定投,就是一個很好的基金理財方式,在虧損的時候不斷的投入,攤平投資總體成本。

股票虧損:內心功力不足,在市場一有寫風吹草動,就慌忙的買進,或者賣出。追漲殺跌的思路,使得自己的投資總是慢半拍。“價值引導”和“未來趨勢”或許才是給我們足夠的信心。

市場環境不佳:這種情況一般是整個市場都在下行,類似於18年的中美貿易戰對全球股市的影響。面對這種大趨勢,個股是不太容易控制的。及時止損,儲備糧草,耐心等待,看準時機,出擊買入

上述的原因都排除了踩雷的問題,前提都是優質股。但是股市的常態就是震盪,由於個人修煉的原因,沒有在較為合適的地方,買入和賣出,都會造成虧損,或者收益較低。心態平和,相信市場總會迴歸信心的。

結語

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群體,學會個人理財是新時代青年都應該會的一種技能。剛需買房的資金沒有存夠,投資買房的黃金時間段已經過去了,急需為個人財富找到一種增值的方式。

希望本文的基礎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能夠在你接下來的財富生活中,有所幫助。作者:錢多多先森,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歡迎評論區指正,謝謝。

小白理財第一步:這些理財知識和財富意識,早知道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