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陽光和煦,春回大地,放眼望去,山坡上一排排梯田錯落有致,道路兩旁平整的士地,金黃的油菜花與墨綠的麥苗交相輝映,一條條硬化道路如一條白龍蜿蜒地伏在山脊之間,與村莊、遠山融為一體,呈現在記者眼前的,儼然一幅即可喚起“鄉愁”的美麗畫卷。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近日,記者走進武家河鎮秦山樑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現場,各種機械正在對山坡陡地進行地面平整,為今年的秋季要膜,花椒種植以及今後整村產業發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以前的路又窄地又陡,種的莊稼收割起來困難很大,要揹著轉、擔著轉,犁地的時候,走的小路要墊平,甚至有的地還不適宜耕種。這一次把地推的又平又好,路也很寬展,農用車能開到地頭。收割以後,不論是摘花椒還是務莊農,就近車上一裝,直接拉到場裡,拉到家裡打碾。”武家河鎮石廟咀村民王彥明如是說。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武家河鎮秦山樑水士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區土地總面積25.6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24.04千方公里,涉及武家河鎮的武家河、黑嚇溝、武家堡、王家窯、呂家魄、石廟咀、尚家山、格板峪等8個行政村。建設規模為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1.62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水平梯田46.99公頃,營造經濟林359.95公頃,封禁治755.06公頃,配套生產道路4.2公里,修築河堤1.2公里。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種林果,修梯田,農民腰包鼓起來。武家河鎮通過整流城綜合治理,不僅極大地改變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而且為方便群眾耕作和溝通城鄉聯繫和物資的流通提供了便利,還將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當地氣候,大力發展以花椒、蘋果力主的果品種植,推行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建設果品精品園區,完善營銷服務網絡,打造具有當地優勢的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成為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支柱,為開展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基礎,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沿看蜿蜒曲折的山路記者驅車來到了元高山村,映入眼簾的是滿山遍地排列整齊的蘋果樹,隨處可見農民為蘋果疏花的忙礙身影。“冬修枝,春疏花,夏疏果……現在正是進行剪枝、疏花和春季管護的好時候。”村民王愛民說。“去年每斤花牛蘋果的收購價是3元左右,每畝盛果期的蘋果園收入在1.5萬元到2萬元之間。”村民對記者高興地說,看到了果樹的效益,村裡人栽種的積極性提高了,多年撂荒的荒地也栽上了果樹。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滿山是花果,遍地“聚寶盆”,如今,武家河鎮條條小流域都是一平如砥的層層梯田,綠意盎然的溝壑,碩果累累的果園,荒草地種樹栽花,空氣沁人心牌,綠樹蔽日,山清水秀,彷彿置身於綠色的海洋,清脆的鳥鳴聲此起彼伏。我們相信,這裡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的路子在這裡會越走越寬。

武家河鎮:整流域治理讓“貧瘠田”變成“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