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來源: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4月23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新聞發佈會。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立濤向大家介紹我省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氣質量狀況和攻堅行動開展情況,並與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謝文勇、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邢建雪共同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二級調研員袁金輝主持。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袁金輝: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下午好!歡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

  本場發佈會的主題是“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今天,我們專門請來了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立濤先生,請他介紹我省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氣質量狀況和攻堅行動開展情況;同時,我們還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謝文勇先生、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先生、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邢建雪先生,他們將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何廳長介紹情況。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何立濤:

  各位記者,各位來賓:

  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河北省大氣辦和省生態環境廳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和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參與,我們工作取得的每一項進展、每一份成績都包含和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奉獻。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全省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狀況和攻堅行動開展情況,以及強力攻堅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安排部署。

  一、強化目標導向,秋冬季空氣質量實現持續改善

  按照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我省自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組織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攻堅行動期間,全省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有關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努力克服2019年-2020年秋冬季整體氣象條件同比變差11%的不利影響,紮實推進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藍天保衛戰“兩大戰役”,秋冬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攻堅行動取得紮實成效。主要體現了四個特徵。

  一是空氣質量全面改善。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61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同期(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超額完成下降2%的目標任務;PM10平均濃度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二氧化硫平均濃度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氮氧化物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一氧化碳平均濃度2.4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臭氧濃度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70,同比下降14.9%。

  二是傳輸通道城市改善顯著。我省8個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1%,改善幅度好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水平(同比下降13.6%)3.41個百分點,在“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率前10名中有我省4個城市,其中保定市(72微克/立方米)下降25.0%、排名第1,邢臺市(77微克/立方米)下降19.8%、排名第4,廊坊市(55微克/立方米)下降17.9%、排名第7,石家莊市(81微克/立方米)下降17.3%、排名第8。其他4個傳輸通道城市改善情況分別為:邯鄲市(79微克/立方米)下降16.0%、衡水市(69微克/立方米)下降14.8%、滄州市(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3%、唐山市(64微克/立方米)下降9.9%。

  三是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

全省秋冬季重汙染天數12天,同比減少6天,重汙染天氣發生比例降至6.6%;8個傳輸通道城市重汙染天數減少由多到少依次是:保定同比減少16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減少最多),邢臺市減少15天,石家莊和邯鄲各減少11天,廊坊減少5天,滄州減少3天,唐山和衡水各減少2天,均超額完成秋冬季改善目標。全省秋冬季優良天數126天,同比增加14天,優良天數比例達68.9%,優良天數比例由2013-2014年秋冬季的僅佔三成(31.3%)大幅提升至2019-2020年秋冬季的近七成。

  四是汙染程度明顯減輕。全省秋冬季PM2.5日均峰值濃度168微克/立方米,較上年秋冬季同期(2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較2013-2014年秋冬季(4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六成(62.1%)以上,空氣質量為國家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最好水平。

  二、堅持“四個突出”,秋冬季攻堅行動取得紮實成效

  (一)突出組織領導,堅決扛起治霾政治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攻堅行動。王東峰書記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多次深入基層一線督導調研。許勤省長多次召開省政府常務會、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會議等,推動攻堅行動紮實開展,深入一線明察暗訪,對突出問題提出明確整改要求。趙一德、袁桐利、張古江、夏延軍、葛海蛟等省領導親臨一線明察暗訪、調研督導、推進各項重點攻堅舉措落地落實。省有關部門圍繞工作職能,強化協調推進,積極開展重點領域集中整治。省大氣辦突出頂層設計,先後制發《秋冬季攻堅行動方案》《重點時段空氣質量保障方案》《2-3月份攻堅行動方案》等,分地域、分領域將重點減排任務清單化、具體化、責任化;堅持周通報、月調度和對重點市縣“一對一”即時解剖式精準調度,協調推進工作落實。各市黨政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全力調度部署,全面協調推進,以時保日、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紮實推動各項治理措施落實。

  (二)突出重點治理,深入實施系列攻堅行動。一是打好去產能和退城搬遷攻堅戰。2019年完成壓減鍊鋼產能1402.55萬噸、煤炭1006萬噸、焦炭319.8萬噸、水泥334.3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淘汰火電50.6萬千瓦,累計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方案目標任務的65.8%、69.4%、83.7%、129.5%、63.9%、70.4%。累計完成46家重點汙染企業退城搬遷。二是打好清潔取暖和散煤清潔替代攻堅戰。2019年採暖季前完成清潔取暖223.97萬戶,全省累計完成清潔取暖764.38萬戶,其中傳輸通道城市完成728.59萬戶,平原地區七成(70.1%)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剩餘農戶潔淨煤配送全覆蓋。傳輸通道城市率先基本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強化劣質散煤管控,全省取締無證散煤銷售點656個。三是打好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攻堅戰。在2018年制定鋼鐵、焦化大氣汙染物超低排放標準的基礎上,今年3月制發水泥、平板玻璃、鍋爐等3項大氣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在全國率先開展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火電深度治理,大力推進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和工業爐窯治理,累計完成六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222家,佔重點行業企業總數(324家)的68.51%。四是

打好移動源汙染治理攻堅戰。累計開通多式聯運線路31條,建成鐵路專用線14條,2019年完成多式聯運集裝箱運量26.97萬標箱,完成鐵路貨運量4.36億噸。制發《關於加快推進重型柴油貨車汙染防治的若干措施》,指導2700餘家重點用車單位建立重型柴油貨車汙染防治責任和環保達標保障體系,累計建成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168套、黑煙抓拍設備216套。開展常態化路檢路查和入戶抽查,發現查處超標車輛20.24萬輛。完成3.99萬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發現處置問題機械361臺。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查處收繳不合格油品409.3噸。五是打好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制定實施《河北省揚塵汙染防治辦法》,強力推進建築工地、城市道路、城鎮裸露地面、物料堆場、公路、露天礦山和港口碼頭揚塵治理,完成建築施工場地揚塵達標整治4605個,改造工業企業料堆場286家,修復治理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1024處。

  (三)突出差異管控,科學精準應對重汙染天氣。對全省5.56萬家涉氣工業企業逐個核算排汙量,實行“一廠一策”管理,對其中鋼鐵、焦化等21個重點行業7059家重汙染企業實施A、B、C三級管控,對包裝印刷等19個行業16295家高汙染企業實施兩級差異化應急減排,對其他2.25多萬家中度汙染企業實行分級控管。加強研判會商,提前3天發佈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省大氣辦在秋冬季期間共啟動區域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6次,8個傳輸通道城市平均啟動橙色預警10次、紅色預警1.5次,實現削減PM2.54.38萬噸、二氧化硫2.93萬噸、氮氧化物4.96萬噸、VOCs3.07萬噸,減排比例分別佔工業總排放量的22%、20%、18%和19%,減少發生重汙染天數7天。同時,在把2790個企業(項目)納入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的基礎上,統籌打好控疫情、促發展兩場“硬仗”,第一時間將1095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支持企業保質擴量開足馬力生產。

  (四)突出監督幫扶,堅決壓實治汙屬地責任。一是組織5個輪次秋冬季大氣環境執法檢查專項行動,紮實開展“萬名環保幹部進萬企 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主題實踐活動,累計與10718家企業建立幫扶結對關係,出動幫扶人員2.07萬人次,推動解決各類涉氣環境問題2.54萬個;常態化開展散煤復燃監督檢查,組織10.3萬人對1049.4萬戶逐一開展入戶檢查,督促氣電供應保障、收繳劣質散煤、確保潔淨煤供應,嚴防散煤復燃汙染。二是先後對大氣治理重點任務推進緩慢、空氣質量惡化、涉氣環境問題較多的8個縣(市、區)開展解剖式督察,幫扶指導屬地政府找準問題癥結和原由,科學精準制定大氣汙染防治管控措施,並督促發現環境問題整改到位。三是對空氣質量惡化、環境問題較多的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公開約談。對春節期間落實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不力、工業企業環境監管缺失、揚塵汙染和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監管不力的縣(市、區)相關責任人實施責任追究。

  經專家測算評估,全省通過推進能源結構減排,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和散煤清潔替代,對秋冬季PM2.5濃度改善的貢獻率為36%左右;推進產業結構減排和工業汙染治理,實施去產能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貢獻率為34%左右;推進運輸和用地結構減排,實施移動源和麵源汙染等綜合治理,貢獻率為15%左右;推進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最大程度削減汙染峰值,對PM2.5濃度改善的貢獻率達12%以上。

  三、實施“八大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集中開展“八大攻堅”,確保三年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圓滿收官。

  一是大力實施重汙染城市“退後十”攻堅。加強對石家莊、唐山、邢臺和邯鄲市的指導幫扶,強力推進攻堅舉措落實,加快退出全國重點城市後十步伐。

  二是堅定不移實施去產能和退城搬遷攻堅。確保11月底前完成壓減鍊鋼產能1400萬噸、煤炭600萬噸、焦炭200萬噸、平板玻璃840萬重量箱,淘汰火電50萬千瓦,確保完成三年行動計劃去產能任務。

  三是堅持不懈開展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攻堅。加快實施氣代煤、電代煤工程,8個傳輸通道城市平原地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

  四是統籌開展重型柴油車汙染治理攻堅。儘早完成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安裝汙染控制裝置和在線監控設備;建立重點用車單位綠色運輸責任制和承諾制,加快建成敬業集團、港陸鋼鐵等一批鐵路專線。

  五是持續開展揚塵面源汙染防治攻堅。4月份揚塵達標整治攻堅行動,對各類揚塵源實施綜合整治;嚴禁秸稈和垃圾露天焚燒,嚴控煙花爆竹燃放。

  六是深入實施重點汙染物深度減排攻堅。加快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行業等120家工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10月底前基本完成六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對1874個非重點行業工業爐窯項目實施綜合治理,嚴格排查“散亂汙”企業,鞏固動態“清零”成果。

  七是積極推進臭氧汙染攻堅。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VOCs與氮氧化物協同減排,組織5-9月臭氧汙染治理夏季會戰,對重點行業、移動源、生活源等實施綜合整治。

  八是科學精準重汙染天氣。加強與京津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加強涉氣企業分類管控,完成對短流程鋼鐵、水泥、磚瓦窯等46個行業約2.5萬家企業績效分級,完善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嚴防“一刀切”。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真誠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讓我們同心協力,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人民網記者:

  據瞭解,秋冬季攻堅行動期間,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對企業的幫扶指導,並推行了精準差異化執法方式,那麼請問,這些措施是基於哪方面的考慮?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邢建雪:

  省生態環境廳秋冬季期間統籌省、市、縣三級執法力量採取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迴執法等方式,連續組織開展了5輪次秋冬季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對有力保障大氣汙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行動期間,我們在嚴格執法的基礎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強了對企業的執法幫扶,我們在嚴格執法的基礎上,一方面,堅持關口前移,助力了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另一方面,倡導主動治汙,建立健全環境管理自律體系。同時,精準差異監管,堅決禁止“一刀切”。最大程度減壓現場執法檢查頻次,推行精準差異化執法,減少對企業的無謂干擾。對於執法檢查發現的汙染隱患,一般不作為違法問題處罰,堅決杜絕一罰了之、一停了之等“一刀切”行為。在加強幫扶指導的同時,持續加大查處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對偷排偷放、惡意排汙、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散亂汙”企業違法生產、非法排汙,以及涉疫情醫療廢物、醫療廢水,侵害群眾健康、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汙染環境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嚴懲重處。

  推行精準差異化執法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實際需要。環境執法監管方式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變化和民生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疫情發生以來,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受到了很大沖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一定實際困難。我們推行精準差異化執法就是向社會發出明確的信號,希望企業能認真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生態環境部門將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實現綠色發展。

  二是調整優化執法方式,推動分類管理的創新探索。近年來環境執法監管能力和監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簡單粗放的方式不能完全適應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推行分類監管,汙染輕、風險低、守法意識強的企業少去或者不去,汙染重、風險高、守法意識弱的企業要多去,從而將有限的執法資源集中於主觀惡意排汙,違法犯罪的企業,發揮最好的社會效益。但是必須強調的是,企業免於現場執法檢查,並不簡單等於“不管不問”,執法部門仍可以通過多項“非現場”執法手段開展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和服務。

  三是讓“非現場”執法發揮實效,大幅度提升執法監管效能的重要契機。我廳在科技執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創新性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以來,已推送核實各類“非現場”環境問題6566條,2、3、4月份,全省現場執法檢查企業家次分別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5%、24%、3.2%,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寬鬆環境。比如說我省的生態環境執法指揮調度系統,已經實現了對執法人員、任務、企業、重汙染天氣的精準指揮,我們在大平臺上看到某一個企業有些非法行為,我們當時就可以調動最近的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核查。此外,運用在線監測、分表計電、視頻監控、遠程執法等手段,及時向各地推送在線超標(異常)數據、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火點、汙染防治設施未正常開啟等問題線索,我們在大平臺裡就可以鎖定這些企業存在的一些超標現象或者一些違法行為,讓執法人員立即到現場進行核實,也取得了很好的實效,特別是近期我廳對於規範重點排汙單位在線監控工作,專門制定了11項措施,對排汙企業、第三方運維單位、以及生態環境部門信息監管和執法機構均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此確保在線數據的有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與電力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在核查確認“散亂汙”企業方面發揮了很好的效果。這不僅僅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客觀需要,更是今後監管執法的努力方向。

  四是促進企業自覺守法,幫扶指導和執法檢查並重的積極嘗試。將執法與普法、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的環境法規宣貫,既要保持監管的力度,更要有服務的溫度。我們認為,執法的目的不是關多少廠,罰多少款,執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的自覺守法。推行精準差異化執法,就是一次推動企業自覺守法的有益嘗試。我們願意與企業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守法執法並重的良性互動。

  關於是不是最大程度壓減現場執法檢查頻次,推行精準差異化執法,助力企業發展就要放鬆環境監管,我強調三點。首先,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持續做好環境執法監管工作。第二,我們會以更大力度推進監管方式轉變,優化執法方式方法,提高執法效能,做到精準、科學、依法執法。優化執法方式,絕不是放鬆環境監管。第三,我們將進一步聚焦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和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嚴格執法和精準幫扶相結合,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切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長城網記者:

  工業企業汙染治理是河北省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重點領域,過去都實施了哪些治理?今年還有哪些具體打算?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謝文勇:

  首先感謝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工業汙染、工業企業治理是近年來河北省大氣汙染治理的一個重點,一個發力的重點領域。專家研究評估河北省工業企業一次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分別佔全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的35%、61%、48%、58%,其中傳統的電力、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六大行業汙染物排放量分別佔工業排放量88%、61%、78%、51%。可以說,工業企業是汙染治理的重頭,也是一直在努力治理的方向和攻堅領域。

  近年來圍繞推進工業企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主要做到“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引導,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出臺《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明確企業治汙主體責任,細化企業汙染防治系列管理制度。制發《河北省揚塵汙染防治辦法》,細化企業料堆場等汙染源管控措施。制發河北省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鍋爐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標準,以標準引領企業提升治汙水平。

  二是突出治理,實施一批減排工程項目。從企業數看,近年來完成222家,佔總治理任務的68.51%。從工程項目看,河北省從2018年在全國率先推動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截止到2019年底,已經累計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改造項目331個、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83個,同時推進火電行業深度治理項目116個。2019年又試點推進了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完成18家水泥企業、3家平板玻璃企業,13家陶瓷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大幅度削減了汙染物排放量。

  三是突出幫扶,助力化解環境風險隱患。

結合“三創四建”,繼續開展“萬名幹部進萬企 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主題實踐活動,對環保治理工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建立了幫扶包聯機制,對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開展了超低排放政策技術培訓,同時在超低排放改造領域篩選了一批示範項目,供企業治理改造對標參考。在進企業服務過程中,也幫助指導企業化解了一大批環境風險隱患。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以推動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減少汙染物排放量為路徑,以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為抓手,實施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工程減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治理成效。總的來說就是制發《河北省重點行業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從八個方面細化治理措施,概括起來在工程減排方面,深入實施18家平板玻璃企業、38家水泥企業、54家陶瓷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1874個工業爐窯的綜合整治。在抓好固定源治理的同時,組織實施一批無組織排放源治理項目。建設一批“公轉鐵”項目,推進清潔運輸。在結構減排方面,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實施產能置換、煤炭替代和汙染物排放量倍量削減。推進粗鋼、焦化、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化解工作。加快重點工業爐窯實施一批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在管理減排方面制發《支持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重點設施深度治理的若干措施》,從稅收、排汙權交易、差異化管控等方面支持企業汙染深度治理,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治理環境。同時在固定源管理方面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分佈式控制系統並,在無組織排放治理方面建設管控平臺,在清潔運輸方面建設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以環保智慧平臺進一步加強汙染源管理。通過努力,使企業汙染物排放量進一步削減,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助好力。謝謝!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燕趙都市報記者:

  2019年底,我省修訂出臺了新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進一步加強了重汙染天氣的應對,請問效果如何?現在的重汙染天氣差異化管控是如何開展的?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王曉利:

  據氣象部門提供數據顯示,2019-2020年秋冬季,全省平均靜穩天氣指數11.7,數越高說明越不宜擴散,越低就越容易擴散,較2018-2019年秋冬季同比偏高11%,垂直擴散條件同比不利、相對溼度同比偏高,整體氣象擴散條件同比略不利,比上一年的擴散條件差。

  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2019-2020年秋冬季,通過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響應,全省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總量分別為4.38萬噸、2.93萬噸、4.96萬噸、3.07萬噸,主要汙染物減排比例分別佔工業企業秋冬季總排放量的22%、20%、18%、19%。我們工業排放佔全社會排放50%以上,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是在重汙染天氣發生期間這幾項汙染物減排量佔20%以上。

  監測結果顯示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效果顯著,從PM2.5平均濃度來看,若全省不採取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全省PM2.5的平均濃度為69.9微克/立方米,較實測濃度61微克/立方米高12.0%。從PM2.5峰值濃度來看,2019-2020年秋冬季期間,全省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168微克/立方米,較上個秋冬季248微克/立方米低32.3%。從重汙染天氣持續時間來看,若不採取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減排措施,全省平均重汙染天數將達到19天,較實際監測結果多了7天。

  2019-2020年秋冬季,省生態環境廳對全省5.56萬家涉氣企業逐個核算排放量。依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為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實現科學治理、精準減排和差異化治理,按照汙染物排放水平、無組織管控水平、監測監控水平、排放限值、運輸方式等六大項指標,對工業企業逐項進行績效評級,根據評級的不同,執行差別化的應急減排措施,做到了一企一策。大體分為三類,即低排放、低汙染企業,高排放、高汙染企業和中度汙染企業。首先,排查確定每年排放大氣汙染物不超過100公斤的微汙染企業9626家,對生產環節不停產、不限產,只要求重汙染天氣不得使用國四以下重型柴油貨車;其次,對40個重點行業23354家企業(排放總量佔工業排放量70%以上)分兩類實施差異化管控,一類是高排放的21個重點行業7059家企業(包括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從生產工藝、汙染物治理、無組織排放、監測監控、排放限值、運輸方式等六個方面進行績效評級,確定A、B、C三級標準。另一類是其餘19個行業16295家企業(包括包裝化肥、印刷、工業塗裝等行業,佔工業排放量15%左右),根據不同裝備水平、生產工藝、能源結構,分為兩個績效級別,確定不同預警級別下不同的減排比例。同樣是工業窯類,使電的,使氣的,使煤的就不一樣,你水平達到國際領先了設備先進,你這個一般水平,分成兩類企業採取不同的措施。最後,對於重點行業以外2.25萬家中度汙染企業,具有明顯的產業特色和地域分佈差異,由省廳制定指導意見,各市結合產業佈局和減排需要,根據生產工藝、排汙數量、治汙水平、運輸結構,也分別制定了分級、分類差異化管控措施。相當於我們5.56萬家企業,除了微涉氣企業9000多家以外,剩下的企業都根據你的工藝水平、治理結構、排放水平進行了分類,你就實現了多排多限、少排少限,投資多的,改造力度大的,實現超低排放的,就可以正常生產。治理水平差、排放量多,雖然也達標,但是重汙染天氣相應期間就要限產多限排多。

  評價為A級的企業,是六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標杆的水平,在重汙染期間自主採取減排措施。比如A級企業,應符合使用潔淨燃料、有組織排放汙染物達到超低標準、無組織環節密閉無洩漏、80%以上鐵路運輸、使用國五以上柴油車、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等要求。評價為B級的為達到省級標杆水平,根據行業的不同執行不同的減排措施,鋼鐵企業主要調控汙染物排放量大的燒結機等工序,對燒結機、球團設備、石灰窯等停產;焦化企業延長結焦時間到36小時;鑄造行業紅色預警時對涉氣工序停產;氧化鋁、炭素、銅冶煉、塗料、油墨等行業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時停產20%-30%;陶瓷、石灰窯等行業停產50%;玻璃、煉油與石油化工、製藥、農藥等短時間難以停產的行業,主要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減排。六項指標中,有一項達不到B級要求的,即被評價為C級,應急減排措施根據行業的不同,在B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嚴。同時,所有涉及大宗原料和產品運輸的企業在重汙染天氣期間停止使用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重型載貨汽車(含燃氣)進行運輸。

  差異化的應急減排措施,獎優策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深度治理,極大促進企業深度治理的積極性,推動更多企業成為國內標杆、省內標杆,促進我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今年我們就要進一步再細化指標,把過去分級不太細的行業,制定更加詳細的績效指標,更加有利企業科學精準高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成效” 新聞發佈會

  河北日報記者:

  2019年,河北省建立實施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先後動態更新了幾個批次,請問正面清單在保障疫情防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怎麼進行動態調整更新的?這項制度目前運行實施的如何?

  何立濤:

  2019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創設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這是全省生態環境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著眼全省不同階段重點工作實際需要,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在我們省不同的工作階段由生態環境、發改、商務、工信、統計等部門聯合審定,第一批重點對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出口型企業等4個領域,共選定1640個企業(項目)納入正面清單。第二批正面清單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將已完成階段工作任務的扶貧搬遷工程領域調整新增為軍民融合領域,保留已納入第一批正面清單的3個領域,兩批遴選共納入5個領域正面清單企業(項目)2790個。同時,為確保正面清單制度高效有序運行,我們建立了部門會審會商、現場核查和調研幫扶機制,對已納入清單的項目企業不定期開展“回頭看”,對不符合正面清單要求的企業及時調出,並督促整改到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第一時間對接工信、衛健等部門,發揮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的保障作用,主動服務抗擊疫情物資供給;第一時間將涉及疫情防控的重點企業、醫療衛生建設項目等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並對外發布。同時,緊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同階段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和企業(項目)會商協調,及時對正面清單企業(項目)進行不斷擴展和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分5批將1095家涉及疫情物資生產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

  在保障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我們加大幫扶力度,支持企業開足馬力加緊生產,最大限度增加防疫物資供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對涉及疫情防控的重點企業復工、擴產、轉產、技改、新上項目,我們主動對接,靠前幫扶,積極指導企業在復工前全面排查各項生產環節和排汙節點,找準環境問題,排除環境安全隱患,避免生產設備頻繁啟動造成突發性汙染問題。

  二是對有環境保護技術服務幫扶需求的相關企業,特別是涉及廢水、廢氣、固廢、醫療垃圾處理處置的,及時作出回應,積極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三是對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汙染排放量小、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涉及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的管理規範、環境績效水平高的企業,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綜合運用無人機、在線監測、分表計電、視頻監控、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儘量少開展、不開展現場執法,通過科技手段發現問題,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四是強化企業汙染治理主體責任,對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的相關企業,積極幫助制定整改方案,指導督促整改到位,切實排除環境安全隱患。

  從正面清單制度建立以來的實施效果看,正面清單制度在引導工業企業主動開展深度治理和提標改造,實施環境差異化管控發揮了引領性和示範性作用,可以說是社會高度關注,企業普遍歡迎,“不排不限、少排少限、多排多限”的環保治理理念已深入人心,環保治理的正向激勵作用正在日益顯現。感謝新聞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關心支持,希望大夥兒一如既往對我們的工作進行關注,也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謝謝!

  袁金輝:

  感謝4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也感謝4位嘉賓的翔實解答。如果大家還有關心的問題,可以和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