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對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東坡對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網圖如侵刪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可終究難相望。

一直都喜歡蘇東坡的這首詩詞,雖然它只是一首悼亡詞,但也被深深感動了好久,如同神話一般,可觸而不可及也。

這段時間在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雖然書裡提到蘇東坡與妻子王弗的生活情節並不多,但裡面的寥寥幾句話,也讓我對王弗有了深刻的印象,王弗是一個知書達禮、聰明能幹、善解人意的人。

他們剛結婚時,蘇東坡一直以為妻子不識字,沒想到在他讀書卡了殼時,妻子在旁邊暗暗提醒他一句,讓蘇東坡又驚又喜。

從此,王弗常伴在身邊,自己執筆寫書,妻子研磨在旁。遇見有忘記的地方,妻子就幫其指點其遺漏之處。

蘇東坡每每問及書裡的問題,王弗總能輕巧的回答並讓之滿意,讓他對妻子有了更多的喜愛,同時多了敬重。


蘇東坡對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網圖如侵刪


王弗在務實際、明利害方面,似乎遠勝於丈夫,她崇拜才華過人的詩人丈夫,但也會對丈夫那坦白直爽甚至有時急躁火爆的性格進行忠言箴勸。

蘇東坡也深知自己是大事聰明,小事糊塗,喜歡把人人都當好人,而太太則有知人之明,所以他很樂意接受太太的勸言。

比如,蘇東坡與來訪的客人談話之時,太太總是躲在屏風後屏息靜聽。有一天,客人走後,她對丈夫說:“你費那麼多功夫跟他說話幹什麼?你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麼,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提醒丈夫要對那些首鼠兩端,見風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備。

所以,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對這個兒媳婦也是讚不絕口,他對兒子說:“你這個老婆娶得好,以後帶在身邊,做官的路上肯定不吃虧。”

可能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如果王弗一直陪伴蘇東坡到永遠,也許蘇東坡後面的人生道路不會那麼坎坷狼狽。

很遺憾,王弗二十六歲時,因病去世,和蘇東坡的夫妻相伴才短短十一年,那時他們的兒子才六歲。

王弗的去世,對蘇東坡的打擊很大,連父親蘇洵也對兒子說:

“汝妻嫁後隨汝至今,未及見汝有成,共享安樂。汝當於汝母墳塋旁葬之。”

就這樣,蘇東坡把妻子遺體送回四川眉州老家,葬在母親墳墓旁邊,並種上三千棵松樹,肝腸寸斷,悲傷不已。在妻子的《墓誌銘》裡寫了:“......由是始知其敏而靜。”這是他心中的王弗,敏銳、敏感,同時又很嫻靜。


蘇東坡對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敏而靜的王弗


十年後,蘇東坡山東密州做知州,在一個十分冷清的夜晚,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溫柔賢淑的她,卻不得見也不得說,讓他的心中更多了幾分淒涼,便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千里之外的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夫妻再次相逢的時候,你也認不出我了,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又夢到回家鄉了,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卻不語,只有流出熱淚千行。料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短松岡上。

蘇東坡把對王弗的深情全部注入到這首詩中,凝聚在這短短的篇章裡,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