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鄒衍 從陰陽五行、大九州學說到王朝更替

當現如今的我們談及陰陽五行,多多少少都能夠說出來一二,這是因為陰陽五行的概念已經深深的刻入了中華文化的基因之中了。

所謂陰陽,側重於對不同事物的不同屬性或同一事物的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

所謂五行,則對不同事物的屬性進行甑別,並對相同屬性的事物進行了歸類;

諸子百家-鄒衍 從陰陽五行、大九州學說到王朝更替


陰陽與五行所涉及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客觀事物,又可以是抽象的觀念。起初陰陽、五行的觀念並不交互,隨著五行學說的廣泛發展,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多,陰陽五行便逐漸合流,漸漸的發展到如今的模樣,並且深深的影響著幾千年的中華文化。

提及“五行”,在此,我們繞不開的人是鄒衍。

鄒衍,鄒子,陰陽家,五行學說創始人。戰國末期齊國人,其生卒年份不詳,大約是生於公元前324年, 死於公元前250年,活了70餘歲。著有《鄒子》一書,但現如今已失傳,如今所描述皆為軼文。

諸子百家-鄒衍 從陰陽五行、大九州學說到王朝更替


早在春秋戰國,在我國的哲學歷史上,並沒有一個系統的五行學說,所謂“五行”的來源,至今依然猜測不止。但是鄒衍通過總結以及自己的進一步發散思考,系統的提出了“五行學說”進而演變為“五德終始說”,並且在地理格局上也做了進一步的突破,有了“大九州學說”。

這些話語在那個時代甚至於後世都認為其過於驚駭世俗,特別是在“大九州”學說提出之後,在當時“王公大臣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甚至於到漢代仍有不少人視此為“大道之徑”(《鹽鐵論·論鄒》),如王充在《論衡·談天》提及“此言詭異,聞者實駭”的同時也仍“不能實其然否”,故而有“鄒衍談天”的產生。

那麼何為“五德始終說”,鄒衍以陰陽五行應運王朝興衰,將其系統的賦予了天命,《史記·封禪書》載“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這一學說的提出被諸侯所接受,一方面是先前早已深入人心的五行觀念,更重要的是符合諸侯的野心。

諸子百家-鄒衍 從陰陽五行、大九州學說到王朝更替


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不能忘記一個歷史時間,鄒衍所處的時代已經是戰國末期,所謂的周天子在這裡已經遠沒有“春秋”時的意義大了,許多強盛的諸侯心中的野心已經不僅於王,更勝於稱帝,取天子而代之。例如齊、秦的東西二帝。此時鄒衍的“五德始終說”給了各路強盛諸侯理論上的依據,五行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將五行賦予王朝,例如周為火德,而秦滅周,一統華夏,始皇便以五德始終說為緣由,故而秦為水德,也因此,秦尚黑。

鄒衍所提及的“五德始終說”也因此影響兩千多年來每一個一統的中央王朝,王朝更替的正統延續也就是性質上的五行相替。在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的每一發展階段都存在著陰陽兩種勢力的矛盾和鬥爭。兩者交爭,“勝者用事”,歷史屬於鬥爭中的勝利者。

鄒子的“五德始終”便是立,立了一個王朝更替的“天命”標杆。

那麼何為“大九州學說”,鄒子基於《禹貢》,《周禮·職方》,《山海經》等有關九州學說的論著,進一步的擴展,提出該學說。

該學說的提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破”;

諸子百家-鄒衍 從陰陽五行、大九州學說到王朝更替


“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鄒衍認為,這“中國”僅僅是整個天下的一部分,在中國之外更有其他的土地。這是戰國時代古人對世界地理的一次深刻探討與合理想象。這部分學說在驚世駭俗的同時卻也對當時所謂的“天下正統”產生了衝擊與影像。

我們先明確一個概念,周人是以“小邦周”取代了“大邑商”。所如何有個合理的正統延續性便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有了“依天室,定天保”的說法,即繼承夏山鎮嵩山為周山鎮以延續夏朝的王權統緒、以此獲得代殷的合理性。

所以“天下”“中國”概念的創造是極為重要的,此時期的“天下,中國”依然指的是“中邦,九州”,從繼承性上講,依然是強調王朝的正統性,因此,這種“天下”觀本質上乃是周人建構的夏商周“王族文化圈意識”在政治地理空間秩序方面的體現,其本身即內含著對周王權合法性的認同。

再者,我們通常所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所謂“四海之內”,也依然是一種正統性的強調,古人劃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以區別“中國”之名,四海之外便不再提及,四海之內依舊是“神州”的土地正統。

但是鄒衍所提出的“大九州學說”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介紹了“四海”之外,打破了自夏商周延續下來的正統性說法,這不僅僅在地理上有個大發現,更重要的是有個信服的理論依據打破這種更替的正統性,讓各個諸侯國都有可以“師出有名”。

故而鄒衍所提及的兩套學說所產生的影響要滲透到各個領域,更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評價“鄒衍其言雖不軌,儻亦有牛鼎之意乎?”鄒衍所談看似神乎其神,但實際上很符合陰陽家的核心觀念,並且究其本質而言,很符合統治者的“正統”延續。

資料來源:《史記》、《鄒衍“大九州”神話宇宙觀生成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