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這是一則可以驚掉人下巴的信息,梵高的《梵高自畫像》被一名6歲的女孩Betty塗鴉了,這畫像不是誰

都可以複製的圖畫創造,而是梵高的真跡,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的博物館。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我愛塗鴉


為了讓人們認為信以為真,這則信息還清理掉了博物館裡遊客以及工作人員。

故事說,Betty的父親是奧賽美術館的安保人員,正值法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因新冠疫情閉館期間,

這位保安人員擅自將女兒帶進了美術館,由於看管不善,女兒Betty用一根紫色的蠟筆在這幅梵高的自

畫像上加上了眼睛、鬍鬚、一朵花和一顆心臟,而塗鴉的原由便是她覺得這幅畫原本的樣子很難看。

此時,人們心中想的可能是,梵高命運真悲苦,已經有一幅名作被盜了,如今,又有名作被塗鴉。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梵高爺爺該戴上眼鏡

就在有人躍躍欲試要破案的時候,謎底被揭開了,這只是愚人節開的一個玩笑。

或許大家的心情已經放鬆,但是,作為一名兒童心理研究者,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即使孩子到了繪畫

敏感期,父母也不能任憑孩子到處畫,要給他定規矩,哪裡可以畫,哪裡不可以畫,公共場所更不能隨

著自己的心願塗鴉哈。

1.繪畫敏感期,支持孩子繪畫,促進心理健康,還發展繪畫技能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沒有誰不喜歡畫畫


我們都知道有機體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暫階段內,對來自環境的特定刺激特別容易接受,人們習慣把這個

時期稱作關鍵期或者敏感期。如果特定的敏感期沒有得到來自環境的支持,寶寶的發展就會延遲或者受

限。孩子的繪畫敏感期比較長,從兩三歲開始,就陸陸續續開始到處畫了,三四歲開始,就進入了繪畫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滿眼都是畫,靈感隨時都會來。曾經愛不釋手的玩具不再受寵,而畫筆、塗料什麼的更

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去超市,寶寶首選的物品一定是畫筆。寶寶熱衷於擺弄畫筆,尋找色彩的秘密,

搞得手上、臉上、身上都是色彩。他們畫了什麼?大人看不懂。這沒關係,不管寶寶畫了什麼,都是在

用畫筆表達眼裡的、想象中的世界。寶寶筆下的畫,是構建的是他們的內心,發展的是智力。只有讓他

們盡情地畫,才能讓內心表達、心情釋放。

所以,繪畫敏感期就要支持孩子畫畫。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學畫畫

支持的方式很多,在家裡準備足夠大的空間、黑板、畫板、紙張、各種彩色筆等,在孩子的繪畫空間

裡,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畫,想畫啥畫啥,想畫成什麼樣子就畫成什麼樣子,只要畫,就是創作,就是孩

子內心世界的表達。

當然了,有的父母送孩子去繪畫班學習,這也是對於繪畫敏感期的支持的重要方式,沒有幾個孩子不喜

歡畫畫,只要父母不過多幹預畫成什麼樣就可以。

2.不能厚此即彼,要培養規矩

即使要支持孩子繪畫,也不能允許孩子到處畫。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我想在牆上畫畫

寶寶從兩三歲開始,就要培養他們遵從規矩了。大人不能隨便往牆上畫,孩子當人也不能,因為這是維

護家庭美觀的規矩,每個人都要遵守。父母不要擔心因此而影響孩子繪畫的興趣,只要孩子有可以繪畫

的地方,他們的興趣就是獲得了支持。反倒是,孩子想在哪裡畫就在哪裡畫,使得孩子唯我獨尊,不懂

的尊重環境,說不定哪一天,真的會把眼鏡畫到梵高臉上呢?


繪畫敏感期:《梵高自畫像》被塗鴉引發的育兒大思考

我們一起畫

孩子們一起畫畫,你畫我我畫你,這個時候,雖然很快樂,但也要記得,不要畫進眼睛裡,清洗的時

候,要清洗乾淨。

所以,繪畫敏感期也要講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