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的嘆息,“為何自己總是交友不慎”,“為何自己總會識人不清”……

不可否認,人心隔肚皮,現實中幾乎所有人都在戴著面具生活,識人確實是不那麼容易的。

然而,一個人就算偽裝的再好,也只能是偽裝,既然是偽裝,那麼就會有破綻。

最近這段時間,重刷《知否》這部劇,所得頗多。

經過仔細分析這部劇中的不同人物發現,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只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就能夠看得清楚。

《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從說話,看性格

聲音是洞察人心的線索,從一個人說話方式,說話特點就能夠很快了解一個人是什麼性格的人。

就如《知否》中,王大娘子和林小娘來說。

王大娘子聲音洪亮,常常是人未到聲先到。

這樣的人大都性情耿直,有什麼說什麼,不會有太多城府和歪心思,讓人可以放心交往。

而,林小娘和人說話總是細聲細語,並且經常嗲聲嗲氣的撒嬌。

這樣的人,一般心思很重,善於編謊,和這樣的人交往,必然要小心謹慎。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盛老太太說話有力、沉穩,一看就是一個精明、經得住事的人;顧廷燁說話鏗鏘有力,一聽就知道對方的豪爽和不拘小節。

其實,不同性格的人,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是不同的,只要你仔細觀察和揣摩,那麼自然就能夠很容易瞭解一個人。

《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從做事,看格局

很多時候,做事就會涉及到利益取捨,因此很容易,就會看出對方的心胸和格局。

林小娘做事自私自利,完全不顧大局,不顧家族,只有自己內心的小九九;

小秦氏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襲爵,無所不用其極,從來不管侯府的興衰。

這樣的人,就算是能夠得到短暫的利益,但是格局太小,從長遠來看必然吃虧。

而顧廷燁則不同,顧廷燁做事總會從大局考慮,不太在意個人短暫得失。

為了能夠顧及朝廷的面子,可以私拿幾萬兩銀子來平了爛賬;為了幫官家奪玉璽,寧願得罪太后。

生活中,與人相交,必然要看看他做事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做事愛佔小便宜,只顧眼前利益,那麼這樣的人心胸和格局都很小。

和這樣的人交往,往往只能自己吃虧,早點遠離早點止損。

《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從交友,看品行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好人總是和好人玩到一塊,壞人也總會和壞人在一起。

就如盛長柏和顧廷燁可以相交很深;盛長楓有一堆狐朋狗友;康姨母與小秦氏可以臭味相投……

電視劇中,在顧廷燁要娶餘嫣然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顧廷燁是個混賬羔子不值得託付,但是為何盛明蘭卻對餘嫣然說顧廷燁是個值得託付之人?

其實,並不是因為盛明蘭能夠看透人心,而是因為,盛明蘭知道顧廷燁身邊的朋友像小公爺和顧長柏都是良善之人,所以顧廷燁必然差不到哪裡去。

從一個人身邊的朋友,就能夠知道這個人的品行。

因此生活中,當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你只需觀察他的朋友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就知道他是否值得深交了。

認清一個人,從來不是看他怎樣自誇自擂,而是需要從細節中去觀察。

在你和一個人交往的時候,要懂得聽他的說話方式,看他的做事風格以及他身邊的朋友。

當你能夠在這三方面對對方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那麼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自然會一目瞭然。

END

《知否》教會我們的識人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