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看起来是对的,但是,细品之后,有感觉好像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尽管我们认为读书笔记非常有用,但是从来没有感受到读书笔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仔细回忆一下,

你辛辛苦苦记的笔记,是放在角落吃灰,还是说偶尔拿来盖泡面,甚至完全不记得放在哪儿了?


怎么才能让笔记真的为我所用呢?这里有一个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一元化读书笔记法。它涵盖了选书、买书、读书、记笔记、用书各个环节,是一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帮助我们高效获取书中精华。如果把读书当成做菜,选书、买书就是买菜,读书记笔记则是洗菜切菜,用书就是炒菜。整个流程做完,一道美味的大餐也就做成了。


一元化读书笔记法来自日本笔记专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豆瓣评分7.3。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坚持用笔记记录工作生活。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出版以来,销量已经超过了50万册。

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什么是一元化读书笔记法?看名字,好像很高级、很复杂。恰恰相反,一元化读书笔记法相当的简单粗暴。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锅烩;把所有和读书有关的信息都放在一个地方。不再纠结:笔记应该记在这儿,书单放在那儿,在书上贴标签好像不太好。把选书清单,读书笔记,各种便签等等,凡是和读书有关系的东西都记在一个笔记里。

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一元化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方法简单,容易上手,更好养成习惯。把所有资料都放在一个笔记里,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我们不用再考虑这本书的笔记应该记在这个笔记本上,那个便签贴在这儿不好看,甚至还纠结笔记就要整整齐齐,看起来才舒服。考虑的步骤越多,越复杂,记笔记的难度就越大。久而久之,热情都被浇灭了。另一个好处是混乱中藏着有序。东西都放在一个地方,更容易被找到。就像是我把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会员卡、公交卡各种卡片都放在一个袋子里,哪怕袋子里面再凌乱,我也知道我要找的东西肯定在里面,大不了我把袋子翻过来,一件一件找,总能找到。如果有好几个袋子,哪怕你整理得再好,要想找到某张卡片也得皱着眉头想一会儿吧。


一元化读书笔记法这么好,具体应该怎么用起来呢?且听我一一分解。

01 选书买书

除了买教科书,相信大部分人买书都是很佛系的吧。看到某个大V的推荐,或者是路过书店看到在做活动,甚至是剁手的时候瞄了一眼畅销书榜单就觉得:哎,这本书看起来还不错哦,然后就下单了。这样选书会带来什么后果?回到家里才发现这本书不是我想要的,买它只不过是一时冲动。怎么才能逃脱冲动的惩罚?我们需要一份购书清单帮助我们用目的性遏制佛系买书的冲动。


购书清单可以帮我们找到真正想读的书。它帮我们认清自己的读书需求。平时就把想读的书列在清单里,再去逛书店的时候就不会被花花绿绿的封面诱惑,而是会和清单核对,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读的书。就像超市购物,出发前列好购物清单,到了超市就直奔主题,把清单上的商品买完,就可以回家了。如果没有事先列好清单,到最后会发现,不仅该买的没买,不该买的倒是买了一堆。买书也是如此。

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事先列好购书清单

当然,想要列一份购书清单也不容易。有两个小技巧快速找到好书,并加入到自己的购书清单里去。

首先,你要打开自己的“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潜水艇在海底航行的时候,会打开声呐探测周围环境。主动发射声波,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探测环境的方法就是主动声呐;被动声呐则是像一个张开口的布袋一样,接受外界的一切信息,通过这些接受到的信息分析现状。我们想在茫茫书海里找到想读的书,就要主动收集信息,寻找目标书籍;也要对生活时刻保持好奇心,敏感性,把感兴趣的书都记在笔记里。

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像声呐一样收集信息


其次,就是要找到“枢纽书”。什么是枢纽书,顾名思义,就是起到枢纽作用的书。所有的知识,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就是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的媒介。作者通常会在末尾附上参考书籍,甚至是直接在书中推荐,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阅读某本书。这些书都经过了作者的重重筛选,和正在阅读的主题强相关,一定值得阅读。比如,在讲到一元化读书笔记的时候,奥野宣之推荐在《信息管理术》中进一步了解一元化的相关信息。这样,我就把《信息管理术》列入购书清单。

02 读书

读书可不仅仅要“读”,更要“写”。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做读书笔记,读完书就如同囫囵吞枣,完全不能掌握书中精华。读和写诗读书的两条腿,平白无故缺了一条腿还怎么走得快啊。

读书笔记可以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让我们的成就感加倍。比如,我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上一次读这本书时候做的笔记。那一刻就好像是穿越时空,和过去的自己来了一个对话。对待同一件事,以前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有何区别。这种回顾历史,觉察进步的感受简直不要太爽。

读书笔记还可以改变读书方法。我们固有的观念是既然读了书,就要做读书笔记。好像读书笔记是一种负担,被强加在我们身上。带着这种想法,不仅很难把读书进行下去,而且从书中获取的信息也极为有限。如果换一种看法:因为要做读书笔记,所以才要读书。情况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被动为主动,读书的动力也就有了。因为事先就已经决定要做读书笔记,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寻找重点,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书中精髓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奥野宣之在书中介绍了一个非常容易上手的读书笔记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包含两个主要内容:摘抄和评论。摘抄和评论分别对应葱鲔火锅的鱼肉和大葱:鱼肉在中间是精华,大葱在周围,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材料。这个记笔记的方法很简单,一共就两步:第一步找到书中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把它抄写到读书笔记上来;第二步,在摘抄部分的下方,写下自己对摘抄内容的感想和看法。刚开始记笔记的时候,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写很多的感想,但是必须得写,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比如,你可以写:这句话很有意思,有机会再看一遍。过段时间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就会回想起当时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摘抄和评论必须严格地区分开来,你可以在每一部分前面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这是为了确保,在我们重读笔记的时候,仍然可以区分哪一部分是摘抄,哪一部分是自己的感想。

读书就和做菜一样简单,你信吗?

葱鲔火锅

03 用书

读书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对自己有所裨益。写完读书笔记,我们只是吸取了书中精华,把书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装进脑子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怎么办呢?重读笔记。大部分人都没有耐心把读过的书,从头到尾重新读一遍。重读笔记就不一样了。首先,笔记不像原书那么冗长,只记录了重要的句子和自己的感想;其次,每重读一次笔记,我们对书的理解就加深一层;最后,因为笔记的内容精简、分散,所以重读的时候就不必花大块的时间,完全可以在碎片时间进行,比如等车途中,飞机上,或者是工作的间隙。


读书笔记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精华,重读笔记却能让我们的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我是@陶李不言,希望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如果你也想变得更好,欢迎关注我!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