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文 | 張宗超

與讀者書: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01

寫在前面

昨晚和新東方在線的學員吃飯,說到就業問題時有同學說:“我爸告訴我,畢業後就算在外邊找不到工作,也不要回老家偏遠的小鄉鎮工作,回去就真的出不來了。”

學藝術的她說,以前有想過,如果畢業後真的找不到工作,就跑北京打拼幾年,再做其他打算。

我所聽過和了解到的故事中,少有這樣的父母,如此言論確實讓我耳目一新。

絕大部分家庭更希望孩子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無論喜歡與否,不管是否偏遠,更不計較工資高低,只要工作穩定,情況是會慢慢變好了,何況穩定的工作老來還有保障。

這是絕大部分人認知裡的好工作。

我對工作的態度一貫是沒有卑賤之分,也沒有區域的偏見,關鍵是個人喜歡,並能夠在所選的工作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自己想要的體面就很好。

02

最深的愛莫過於允許你做自己

而我依舊深愛你

在長沙時,有人講起自己的故事,說大學時本想考研,讀研是自己的一個夢想,可發現身邊玩得好的同學一個都不考研,獨自去備考又怕別人笑話,於是只好作罷,最後才發現隨大流的自己活成了一個真正的笑話。

這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故事。

反過來想,因為不敢做自己,就這樣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夢想的人真的少嗎?

這是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撐去做自己。

電影《狗十三》裡,李玩的父親以為自已把最好的給李玩,李玩就要聽話,要理解他。而事實上李玩一直都好像不聽話,也不理解他的用心良苦,甚至專門和他對著幹。

反過來站在李玩的角度看,父親對她好這沒錯,卻沒有認真考慮過李玩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給的都是她所不想要,自然就出現了對抗和不理解。

——愛是一門藝術,想要真正的學會愛並不容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由來已久的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所以在有些父母看來,給了子女最好的,那麼孩子就應該想自己所想的一樣去生活和做出選擇,而不能隨心的去追求那些父母自己都不理解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我覺得開篇那位同學的父親的話讓我耳目一新的原因之一。

是的,絕大多數人能夠從一個偏遠地區走出來,有機會見識一個更大的世界,遇見更多的可能性,甚至獲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背後是父母辛苦付出心血所換來的結果,也是無時無刻需要銘記的恩情。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丟掉做自己的權利。

——最深的愛莫過於允許你做自己,而我依舊深愛你。

人們都希望對自己所付出的對象有所掌控,那種掌控感會給人安全感,這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人性皆如此。

不僅是親情,愛情也是如此。也恰是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忘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誰也沒有權利去幹涉別人選擇那種生活的權力。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而成長是一次又一次的剝離,與父母的認知與意識剝離,與過去的自己剝離,與過去的依賴剝離,在剝離的同時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與思想。這期間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對抗與和解,到最後形成一個平衡的狀態。

總而言之,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想要得到的尊重,歸根結底都得靠自己去贏得。

03

該你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

該你走的路,誰也替代不了

這些年來找我諮詢問題的人不在少數,有在讀的大學生,有畢業工作遇到問題和困惑的在職人士。

其中不乏有在體制內想跳出來的人,也不乏在外打拼又想努力進體制的人,這些都是有了活生生的工作體驗,然後發自內心迸發出來的真是想法。

遺憾的是,勇氣依舊是一種稀缺資源,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

我想說的是,常說的“你要堅定內心的選擇,跟著你的想法走”,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句說說就能做到的話。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曾有剛畢業就到深圳打拼了幾個月,換了幾份工作,還是始終無法找到正確定位的同學向我諮詢,甚至開始懷疑選擇在外打拼是不是一個錯誤和愚蠢的選擇。

很明顯,這就是選擇堅定內心的選擇的代價,並沒有說的那麼輕易,需要活生生的體驗,還有痛苦的煎熬。

我能理解那種艱難和煎熬,我也曾有過一段不敢輕易回首的經歷,那時候的日子很漫長,短短兩個月暴瘦十斤,深夜不敢睡,害怕天會亮的太早,就那麼煎熬了一段時間,甚至無數次有過滾回去的念頭。

——該你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該你走的路,誰也替代不了。

——唯有歷經生活磨練的成長,才會自帶耀眼的光芒。

這大概是所有選擇在外的人,都難免會經歷的黑暗時光。

經歷黑暗時光的你,那時候確實會很狼狽,但找到方向之後,你由內而外的自信和光芒是無法輕易被生活的艱難而遮擋,而且真的很酷。

你不必羨慕ta的自由,自由的背後有你看不到的焦慮;ta不必羨慕你的穩定,穩定的背後有ta看不到的艱辛。

這是工作的真相之一。

04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誤的話

害你有多深?

有幾句話一直被誤解,造成不少人認知及觀念出了錯。

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很多人知道前半句,卻忽略了最後一句“遊必有方”,於是將自己禁錮在一個錯誤的觀念裡備受煎熬。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有自己的方向和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妨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大膽去追求,而不是一邊抱怨現在的生活和工作,一邊又委屈巴巴如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這不是對抗,而是對自己的生活的一種褻瀆。

道理就如橡皮泥,想要什麼樣子看你怎麼捏,也就是說,人都會自我認可,這是天性。

人們有十個理由抱怨現在的生活,就會有十一個道理告訴自己,其實現在還好,這看起來是心態好,實際上不是無奈就是是一種自我麻醉。

如果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不喜歡當下自己的狀態,要麼立刻大膽改變,要麼別到處瞎逼逼,繼續承受該承受的憋屈。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都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不結婚生子是最不孝的做法,所以這句話也堂而皇之成了催婚的理由之一,而實際上這句話還有後半句: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沒有盡到作為後輩的責任的罪最大,並非所理解的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所謂無後就是重要的人生大事,卻不告訴父母,沒有盡到作為後輩的責任。

05

寫在最後

有一句話我一直踐行——在做事中成長。

每個人都要學會投資自己,讓自己變更的更好,而有些重要的成長,並不是知識理論的學習就足夠,還需要付出實際行動,在行動之中真正獲得成長。

學習是破除錯誤觀念的有效方法,讀書是成本最低的學習方式,行動是內化知識的有效途徑。

我始終相信,人生所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那些想要的都要靠自己贏得。

作者簡介:張宗超,一位用力體驗生命並努力傳遞更好的生活理念的年青作者,寫人生規劃、職場認知以及自我成長方法。不僅是一名新東方在線首屆認證諮詢師,擅長國內及出國考試規劃;同時還是一位計算機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授課專職老師。


那些年被你理解錯的話,害你有多深?


不是習慣就好,而是不斷開始

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是沒用力去體驗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