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喜德實施產業精準“造血”助力當地脫貧增收

四川喜德實施產業精準“造血”助力當地脫貧增收

農業產業園區(央廣網發 什邡臺供圖)

央廣網涼山州4月29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鄒強)“每個月在園區打工,能掙2000多塊錢,年底還有土地分紅,差不多一年有3萬塊錢收入,挺好的。”依洛村村民吉姑布哈莫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吉姑布哈莫打工的地點,就在家附近的邡達現代農業產業園裡。這裡種植的60畝甜瓜長勢喜人,再過一個月,這批甜瓜就可以上市銷售了。到園區打工,成為不少像吉姑布哈莫這樣當地人的新選擇,也成為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

四川喜德實施產業精準“造血”助力當地脫貧增收

長勢喜人的甜瓜(央廣網發 什邡臺供圖)

喜德縣是四川涼山州最後要脫貧摘帽的七個縣之一,也是德陽什邡市的對口幫扶縣。邡達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是喜德在什邡幫助下於2017年引進的。整個園區有80畝地,2019年農產品銷售額就達到了一百多萬。附近的農戶除了土地流轉的收入和分紅外,還能在園區務工增加一份收入。

德陽什邡市扶貧協作喜德縣脫貧攻堅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劉燦告訴記者,像邡達這樣的合作農業產業園在喜德還有8個。什邡市將部分扶貧資金投入這些產業園區,折算成股份,以利潤分紅的方式返給對口幫扶的4個貧困村,“重點解決像孤寡、殘疾、老年這樣的貧困戶,每年給他們固定的分紅,剩下的一部分資金就作為村集體經濟資金,增加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四川喜德實施產業精準“造血”助力當地脫貧增收

種植的葡萄大豐收了(央廣網發 什邡臺供圖)

產業幫扶提升了村集體的“造血”功能。去年9月,什邡市負責幫扶喜德縣的四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整村脫貧。喜德縣也將農業產業發展作為脫貧的重要產業,除了各種專項資金和貸款,還有相應的補貼。今年以來,喜德縣已經審核通過了14個農業項目,覆蓋18個行政村,總投資達到313萬元,全縣的170個行政村中,有153個村有了集體經濟,總投入資金達到了759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