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熊貓紀實:關於大熊貓的一切,都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

“竹子開花咯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裡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首歌。這是1980年代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國寶熊貓而作的。

1983年到1985年,九寨溝箭竹大面積開花枯死,大熊貓面臨糧食危機,飢餓使得大熊貓個體大量死亡。當時,不僅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掀起了“拯救大熊貓”的熱潮。

01

《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是首部中國大熊貓完整生存紀實,記錄了大熊貓與人類交往全過程。作者趙良冶,作家、熊貓文化研究人,長居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邊緣地區,一生追隨大熊貓足跡,經三十多年追訪考察,跟蹤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工作,數十次深入一線,採訪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積累大量一手資料,娓娓道來熊貓與人的那些故事。

中國大熊貓紀實:關於大熊貓的一切,都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

02

熊貓,在遠古時代,明明是一種兇猛的野獸,經歷了百萬年的地理變遷和生態進化後,卻變成了如今人見人愛的“萌獸”,在這個漫長的歷程中,它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熊貓在與人類相交之前的幾百萬年裡,就在巴蜀大地上悠悠閒閒的生活著,除了自然災害,熊貓種群基本沒有什麼危險,又是基於什麼原因導致大熊貓改變了飲食習慣,開始吃竹子的呢?

近些年研究認為,熊貓以竹子為主食,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由於體型龐大,行動不靈活了,不再具備奔跑捕食的能力,靠撿拾動物屍體也不現實,那就吃植物吧。竹子剛好是巴蜀特產,而且一年四季生長旺盛,剛好成為最佳選擇。

二、熊貓的某種基因在進化過程中突然失活,導致熊貓無法感受到肉類的鮮美,熊貓慢慢就不在吃肉食。

這種從肉食變成素食的系統功能改變在整個自然界中,也算是一種“特化”。然而也是得益於這種獨特的改變,使得大熊貓種群跨越了800萬年生物進化史,存活至今。

03

可是,歷經幾百萬年都沒有被自然淘汰的大熊貓,在與人類相交後的短短150年裡,卻經歷艱險,幾次面臨瀕危境地。

起初,因為人類生產活動的擴張、狩獵行為以及戰爭等因素,使得大熊貓集聚地不斷縮小、遷移。棲息環境受到破壞,適應性比較差的熊貓容易出現各種疾病。熊貓棲息地也因此形成了許多互不聯繫的孤島形態,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出現退化,本就不高的生育能力更加低下。

到了1867年,法國傳教士戴維第二次來華,聽說四川西部一帶動物種類很多,而且有一些更是人們尚未知曉的珍稀物種,便從上海到達寶興,擔任穆坪東河鄧池溝教堂的第四代神父。雖然戴維尋覓多年,最後只帶了一具熊貓標本回到法國,但還是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轟動。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遊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紛至沓來,在我國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迷並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這些西方國家對大熊貓的瘋狂熱愛,一度使得大熊貓在我國蹤跡難覓。

到了80年代,熊貓棲息地的竹子出現週期性大面積開花死亡,由於大熊貓在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上都存在的高度特化,食物匱乏也導致個體大量死亡。

04

好在我們及時醒悟,將大熊貓保護起來,才使得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得以存活下來。在西方人明目張膽的狩獵大熊貓開始,我國民間力量就自發保護起大熊貓,國家也意識到對大熊貓保護的重要性,設了專門機構對大熊貓的繁育進行研究探索,經過多方努力,研究方向又從圈養保護向野化放歸方面推進。在短短不到100年時間裡,人類幫助這種珍稀的物種渡過了幾次難關。

中國大熊貓紀實:關於大熊貓的一切,都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不少中外大熊貓研究學者、飼養員以及普通的老百姓,與大熊貓之間所經歷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於大熊貓的愛護之情和深厚因緣。

05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但它的身份不單單是一種需要受到保護的野獸,還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大使。

它們經歷過被盜獵的時代,也經歷過食物短缺的時期,但我國人民,始終為保護它們而作出種種努力。而大熊貓也成為鏈接我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誼的橋樑。

在人們的努力下,大熊貓再次過起百多年前那種悠閒度日的時光。保育區內吃喝不愁也沒有天敵和被偷獵的危險,但這些對於大熊貓來說還不夠。

一個物種最好的生存狀態不是被圈養,而是能恢復天性迴歸大自然,在沒有人類的干預下自由自在的生活。

2005年,我國將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申遺”其中一個項目報給了世界遺產大會,並於2006年全票通過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大熊貓紀實:關於大熊貓的一切,都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

目前大熊貓種群生存的最大威脅,並非天敵和疾病,人口的增長導致棲息地被人為破壞才是根本原因。為了保護天然林資源,1998年,我們國家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工企業轉向營林管護。

事實上,保護大熊貓,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才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藏。

我是淘氣花貓Nancy,用文字表達觀點,在閱讀中修煉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