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縣有種創業——讓農村“山窩變鳳巢”

“年齡不大,作用不小。有文化,懂技術;有激情,能打拼,還是農民創業致富的帶頭人。”他們是誰?他們就是回鄉創業的大學生。

電商界的“許三多”

王謝紅在2015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成都、北京等電商公司工作,受隴南市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的感召,與4位返鄉大學生在康縣望關鎮創建了甘肅隴來喜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電商平臺,解決當地農副產品賣難問題。

“我們不僅在淘寶上銷售農副產品,還在小程序、微博櫥窗、拼多多、抖音上幫農民銷售農副產品,並幫助當地群眾代繳水電費、電話費、購買火車票等,讓他們享受到網絡時代帶來的便捷。”王謝紅向記者介紹。

去年,王謝紅與他的電商團隊線上線下共銷售了60萬元。如今,他們已經代理了全市20多個品牌的農副產品。

在發展電商平臺的同時,王謝紅創業團隊又將目光瞄準了一片撂荒的土地。2017年9月份,他聯合村裡幾位長輩成立了“康縣一碗水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300畝。收穫的黃芪經過初加工後成中藥飲片,包裝後在網上銷售,形成了“電商企業+合作社+貧農戶+基地”的運營模式,讓線下產業與電商銷售平臺結合,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截至2018年底,公司簽約貧困戶72戶259人,帶動其他農戶126戶。

在康縣有種創業——讓農村“山窩變鳳巢”

在泥土地裡尋找成就

頭戴草帽,滿身泥巴,皮膚黝黑,記者在康縣城關鎮孫家園村見到李應龍時,很難將他與外企金領聯繫在一起。

李應龍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上海外企工作,公司待遇豐厚。

2017年4月,李應龍回家發現家鄉變化非常大,而且當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這讓李應龍有了回鄉發展特色農業的念頭。說幹就幹,7月,李應龍開始與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成立了康縣晟豐農業種植合作社。

李應龍創業不走尋常路,草莓大棚建在找不到一塊平地的縣城西環線上,一畝土地的租金是1000元,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請來的技術員直搖頭,建議他重新找土地。

李應龍認準選擇不回頭。他僱傭大型挖掘機,用一個月時間平整好土地,搭建起21座草莓大棚,8月底正式栽植草莓。

事實證明,李應龍的選擇是對的。草莓園建在城邊上,種得好,銷得出,週末前來採摘草莓的人絡繹不絕。2018年草莓園共產草莓7噸,純利潤達10多萬元;還吸納了周邊閒散勞動力50人,人均增收近5000元。

免費託管,帶著群眾共同致富

康縣鴻泰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由康縣未就業大學生與回鄉創業的青年組建而成。公司以大學生創業團隊為主體,以“公司+家庭林場+協會+合作社+農戶+電子商務”的模式發展,現已建成了3000噸的蜂產品加工廠一家。

“蜂蜜是免費加工的,我們還編印了中蜂養殖手冊免費發放。培訓也是免費的,蜜蜂還可以免費養殖託管,每箱蜂年底還給400元的保底分紅。”公司負責人劉鴻飛向記者介紹他們給蜂農的優惠政策。

目前,公司與全縣200多戶中蜂養殖戶簽訂入股協議,他們將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嚴把質量關,將蜂蜜滅菌、脫水、精濾、消泡後罐裝包裝銷售,這樣不僅提升了蜂蜜品質,也使康縣蜂蜜有了自己的品牌。

“大河有水小河滿。我們只有將全縣的蜂產業提升,公司才能快速發展。”劉鴻飛說。

現在,公司還開發出了蜂蜜唇膏、蜂蜜手工香皂、解酒蜂蜜等蜂蜜系列產品,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收入。下一步,公司將原有的蜂場打造成中蜂博覽園,把山谷打造成以蜂文化為主體的觀光農業基地,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

李應龍、王謝紅、劉鴻飛這些大學生創業者將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帶到了農村,已經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本文來自隴南康縣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