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一奇點效率與智能社會


高金波 高金波2020 今天

數學上,Y=1/x(x=0),會出現Y值可以為Y軸上任意一點,也就是說Y值可以是0至無窮大。那麼,什麼是市場領域的“奇點”呢?

筆者認為,智能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的所有勞動,能源以無限供給的泛太陽能為主體,此時,市場會出現“奇點”。在這一點上,效率可以趨於無窮高,也可以趨於無窮低。趨於無窮高的原因是:成本被清零,供給能力趨於無限,人類需要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趨於無窮低的原因是:勞動者收入來源消失,收入枯竭,沒有需求,儘管供給能力趨於無窮高,但實際供給卻可能趨於零。至於最終市場會變成最大直徑(Y值)奇點,還是最小直徑(Y值)奇點,選擇權在大眾手中。

狄更斯的《雙城記》第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狄更斯更多傾向於是一種誇張的類比,但奇點效率的臨近卻真的將人類推向選擇的邊緣,要麼是最好的時代,要麼是最壞的時代,沒有中庸,也不需要辯證法。

由於美國人更接近技術和效率的制高點,美國人更早從科學技術層面研究與思考“奇點臨近”人類將面臨的問題。偉大的未來學家雷伊·庫茲威爾認為,人工智能領域存在一個“奇點”。跨越這個臨界點,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慧,人類將與機器融為一體,實現“永生”。2009年,Google和NASA宣佈將聯合建立奇點大學時,這一消息便瞬間被200多家網站轉載。隨後,Google、NASA“科技毀滅人類”等重量級的字眼頻繁出現在網絡中,一時間成了輿論津津樂道的話題。

庫茲韋爾提出“加速循環規則”,大意是,技術的力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向外擴充。人類正處於加速變化的浪尖上,這超過了我們歷史的任何時刻。他說,更多的、更加超乎我們想象的極端事物將會出現。這意味著什麼?到那個時候,一個剛出生的小孩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庫茲韋爾相信:貧困、疾病和我們所依賴的能源之類的話題都將成為過去式。

庫茲韋爾依據嚴謹的推理,得出以下大膽的預測:

1)

2045年,生物人將不存在

2014年4月中旬,庫茲韋爾參加了在加利福尼亞(美國的一個州)新港海灘度假勝地(NewportBeach)舉行的世界創新論壇。他說道:“現今,信息技術正在加倍地產生力量,”“以每年兩倍的速度在提升,10年內就累計成1000倍的力量。科學家們很明顯都忽視了這一基本的趨勢。”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庫茲韋爾鍾愛的用來解釋指數級增長的案例(HumanGenomeProject,旨在闡明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發現所有人類基因並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它被定為15年的計劃,”他說,“7年之後僅有1%的基因被破譯出來,批評者說要完成這項工程怎麼可能?但如果你每年能完成雙倍的突破,從1%開始,七年之後,你就達到了100%,這正好符合計劃的日程。”

他相信人類在技術突破方面也接近完成了1%的程度。在2027年,他預測,電腦將在意識上超過人腦;2045年左右,我們就能達到一個奇妙的境地,技術發展足夠迅速,“嚴格定義上的生物學上”的人類將不被理解,它將不存在。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家作這樣的預言,我們可以置之不理,但對於庫茲韋爾的預言,全世界都會豎起耳朵,因為也就是這位仁兄在80年代就預言:98年電腦將戰勝世界象棋冠軍。這一預言在97年被證實:1997年5月,一個由IBM設計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與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俄羅斯的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進行的一場比賽中, 深藍以二勝三平一負的成績,戰勝了當時稱霸世界棋壇的卡斯帕羅夫。

最近,他發起一個對沖基金FatKat(hedge fund),這個基金就是基於他的關於未來金融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判斷而設立的,其目標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建立交易模型,從而戰勝市場。

電腦超越人腦是庫茲韋爾在摩爾定律的基礎上推演出來的,稱之為"庫茲韋爾曲線"。正是根據這一曲線的推斷的原理,庫茲韋爾在20多年前就預言:人工智能計算機將在1998年戰勝人類的國際象棋冠軍,他的這一預言也被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次,他預言,到2027年,用1000美元的價格可以買到超越一個人(腦力)的電腦;到2050,1000美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超過全部人類大腦智能(all human brains)的計算機。換言之,40年後只要花一臺電冰箱的價格購買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超過人類智能的總和。一方面是計算機運算能力的加速提高,另一方面是製造成本的急速下降。

關於“電腦超越人腦”也僅僅是Kurzweil的諸多預言之一,他的很多預言猛一聽都像天方夜譚,但他的每一個預言後面都是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大量的科學數據,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到處演講,也很多人將信將疑,但是也無法否定他的推斷和預言。

2)

長生不老不是夢

庫茲韋爾在2004年出了一本書:Live Long Enough to Live Forever。他大膽預言:人可以長生不老。他不但是這樣說的,也在這樣做。他計劃每天吞噬230粒各種各樣的“維他命藥丸”,這些“藥丸”都特別大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選的。他的計劃就是身體“再構(reprogram)",終止老化(stop growing old),大量的吞噬“藥丸子”,身體已經半化學化了(chemistry body)。直到目前為止,他的長生不老計劃還是要效的。他在實施他的長生不老計劃的時候並不是出於宗教的原因,而是完全的理性計算(math)。

不管庫茲韋爾的預言是否會實現,今天科技發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常人所能預見到的。也許,我更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3)

納米機器人代替人類心臟

庫茲威爾道:“我原來的身體就像‘人體1.0版’,我對它很不滿意,它是大自然發明的血肉組合。在顯微鏡下,我看到自己的白血球包圍一個病原體,然後摧毀它。然而這一過程太緩慢了,白血球殺死一個病菌的過程需要一小時。我相信在未來,納米機器人可以移植進我們的身體,它們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同樣的工作。”

庫茲威爾預言,阻止人類長生的另一個障礙就是心臟。人類現在的心臟太容易衰老和崩潰了,庫茲威爾預言,納米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的消化和循環系統,未來人類可以拋棄心臟,用納米機器人來從事在我們體內傳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工作。

4)

50年內克服死亡問題

庫茲威爾還預言:人類未來可以從互聯網上通過下載新的程序來使自己的身體“升級”,使人體更舒適、更強壯和更健康。就如同電影《黑客帝國》中,一個完全不會駕駛直升機的人可以通過往自己身體中下載一個學習程序,在幾秒鐘之內就能成為一名飛行員一樣。

庫茲威爾預言人類將會在50年內克服死亡問題,到時的醫學科技可以讓死者“復活”。庫茲威爾宣稱,他自己死後,將會把自己的屍體冷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著名的“阿爾科人體冷凍公司”中保存,等待某一天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再重新“復活”。庫茲威爾道:“我相信人類科技可以在50年內讓人復活。我的樂觀預測是40年,但不會超過50年。”

智能社會一奇點效率與智能社會


庫茲威爾預言的未來會實現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但庫茲威爾預言中的人類會包含“你”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

原因是:智能機器主導的工業4.0體系各個國家都沒有將“你”列入合作伙伴的行列,因為廉價勞動力不再被需要了。陽光、空氣、水和智能機器已經能夠滿足未來人類需求。按照傳統市場發展方式,“庫茲威爾”們掌握著誰是未來人類的解釋權和處置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十分確信庫茲威爾、奇點大學和美國人的善意與偉大,但我們無法確定“庫茲威爾”們會將人類帶入什麼樣的未來。

因為,世界上最民主的美國也是人類最大的監獄,美國關押犯人的總數超過兩百萬,犯人占人口總數的比例為全球最高:美國人口占全球總數百分之五,但美國關押的犯人佔全球該類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五;超過被美國常常譏諷為“極權”“專制”的中國與俄國。自1980年至現在,美國犯人的數量增加了5倍,美國犯人的數量比工程師、教師群體數量都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犯人激增與信息革命具有同步效應,效率的提升使大量失業發生,當這些失業無法獲得收入來源,其必然形成危害社會治安的力量,這是美國監獄犯人數量激增5倍的內在驅動力,如果在達到奇點效率之前,人類依然沒有理順貨幣循環,伴隨著失業潮,美國犯人的數量如果繼續激增5倍,那麼,美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美國?

值得我們注意的另外的事件是:第一;如果奇點效率達成,即使美國犯人數量激增5倍、25倍,甚至是125倍,美國都有能力讓犯人過上相對“優質”的生活,但這種“優質”生活真的是人類所需要的嗎?第二,230多年前美國建國時期的人口約為250萬,大致與美國當前關押犯人數量相當。

奇點效率匹配奇點機制,奇點機制將可以包容所有的理論和主義。而奇點機制之所以能夠包容所有的理論和主義的原因在於:奇點機制能夠將權利與義務合二為一,能夠讓每個人參與到創新之中,創新權將不再被獨享。同樣,奇點機制也是至簡且透明的機制:預訂(投資)→確定性盈利的數量達成→上市→外包實施。

在這一透明機制下,義務會被隱藏在權力之中,貨幣的增值會出現奇點效率,即直線上升,而不是線性增長,人將變成貨幣的主人,而非奴隸。

如果我們能夠將思維打開,中國人是典型的並聯循環思維,與群體開放式創新完美契合,“東風西漸”,依託群體開放式創新支撐的智能化將可以在一夜之間解放全球。因為每個奇點都是並聯的,任何一點達到奇點,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而嫁接在互聯網之上的連鎖反應理論上僅需0秒,實際僅需一天時間。

智能社會享受和貨幣垂直增長

當市場被嫁接到互聯網之上,當群體開放式創新替代傳統創新方式,1000元*14億人=1.4萬億。

1.4萬億交給汽車供貨商,汽車產業鏈從業者在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M萬億汽車,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服裝供貨商,服裝產業鏈從業者在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N萬億服裝,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農產品供貨商,農民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P萬億的農產品,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電器供貨商,家電產業鏈從業者在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Q萬億的電器,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智能機器人制造商,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從業者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R萬億的智能機器人,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建築商,建築全產業鏈從業者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將可以使市場獲得價值1.4S萬億的建築,1.4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1.4萬億交給……,將可以使市場獲得……,1.4T萬億仍在該市場智能金融體系之內;

人所需要的是商品與服務,貨幣只是一個契約記錄(欠條),1.4萬億每通過互聯網流轉一次,都會帶來(X-1)*1.4萬億的利潤,貨幣流轉的次數由人們需要決定,所以,貨幣的發行權會自然由華爾街手中流轉至大眾手中,當大眾掌握了貨幣的發行權,那麼,所有腐敗、犯罪需求會因不經濟而自然消失。

智能社會達成的三個階段:

01

0-1000人參與,義務階段

最初的1000人因為不能預判其他人的跟進時間,其心理上更多本著承擔社會義務的角度去參與創新,因此,該階段可以視為義務階段。這一群體拿出休閒時間和閒置資金共同籌建群體開放式創新平臺(最簡單的形式是一個眾籌頁面+論壇),推廣群體開放式創新理念,推動後來者加入。1000人的碎片時間將形成1000個信息發佈源,其交叉影響力很容易推動創新進入第二階段。

02

100萬人參與,權力與義務模糊階段

從1000人增長至100萬人的過程中,大量的碎片知識、技術將自然匯聚形成供給清單,這一供給清單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對知識和技術的一站式需求。供給清單的形成已經足以讓清晰的利益呈現,越接近100萬人的臨界點,權利越清晰,義務越模糊。其交叉影響力將可以使群體開放式創新的理念短時間內滲透至所有領域。

03

100萬人以上 權力階段,奇點出現

當達到100萬人以上,權利已經全面呈現,而義務卻悄然消失。清晰的利益會促使政府參與,政府的參與帶來的結果是新市場機制與契約快速形成。此時,創新的奇點效率會隨之出現,即每個人可以輕鬆獲得數百倍的投資收益率,每個人可以享受躉發工資的待遇。也可以說在政府參與的瞬間,社會效率會驟然提升10倍以上,對應的社會財富會隨著增加數百億,隨後,人民幣的價值會快速升級,其價值最終將超過美元。

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替換所有勞動者,但新機制確立那一刻,所有勞動者幾乎都可以獲得一個明確的“退休”清單,每個勞動者都獲得了經濟自由。因此,智能社會會隨著新機制的確立而自然實現,如果我們將經濟自由視為奇點效率的開始,那麼,奇點效率的實現與100萬人在互聯網上達成契約的那一刻開始出現。

智能社會一奇點效率與智能社會


我們離經濟自由有多遠?

答案是1000人願意為經濟自由付出1000元的義務和碎片時間,那麼,經濟自由的權力將成為中國人的基本權利,智力平等將取代資本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