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對經濟有什麼用?

儲蓄對經濟有什麼用?

艾伯有了漁網之後,每天能捕到2條魚,就可以剩1條魚。為了簡化這個故事,我們假設這些魚是不會變質的,這條魚就是儲蓄。艾伯有很多選擇。他可以把儲蓄存起來備用,也可以無償捐贈一些給貝克和查理。

他也可以把儲蓄及時消費掉,一天捕魚一天休息;還可以一天捕魚,另一天織網,然後把多餘的網租給貝克和查理,每天收取半條魚租金,這樣可以實現雙贏。他以後每天不用捕魚也可以得到一條魚,很快就可以提前退休,這個計劃聽起來誘人但是有漏洞。借到漁網之後,貝克和查理每天實際能得到1.5條魚,剩餘半條,這樣他們就可以借2天休息一天,那一天艾伯就只能捱餓,太冒險了。

他還可以借2條魚給貝克和查理,他倆都想要漁網,原本他們提出借兩條還兩條,讓他們在織網期間不用捱餓。可是艾伯覺得借給他們,他們如果織網失敗,之後又沒有能力償還,自己豈不是要白白擔風險。貝克和查理沒辦法,只能提出來:艾伯先借2條給他們,等他們織網成功後,還給艾伯4條魚。這就是金融思維,商業貸款與利息誕生了。

艾伯的決定取決於他對風險與回報的偏好。最後,艾伯決定把魚借給他們。貝克和查理也如願織成了漁網,現在小島上每天可以生產6條魚,經濟增長翻倍。

無論哪一種選擇,艾伯的創新都會惠及小島的經濟。很多人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攫取了他人的財富,也就是經濟學上的剝削,現代經濟學認為利潤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實現的,即付給工人的工資不夠才有利潤。實際上,富人致富是因為創造了價值,利潤是對富人投入資本、技術創新與冒險的回報。正是對利潤的追求推動了產品創新與經濟增長,最終提高了每個人的生活水平。如果艾伯是通過偷取或者壓迫鄰居的財產致富,比如奴隸制、農奴制以及佃農制等,就不會提高整座小島的生產力。

如果艾伯無償將魚分給貝克和查理,這就是慈善。沒有還債壓力,倆人最可能的是享受更多休閒時光,而不會像商業貸款那樣推動經濟發展。如果倆人借了魚之後並不織網,休息兩天之後就要減少食量才可能還魚,為了還債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這就是消費貸款。大學生網貸基本屬於這個類別,消費貸款不能提高產能,對借款人和還款人都是一種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