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在韓城古城溜達時,走上幾步就能看到街角豎著一塊文物保護石碑,足見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都說“關中文物最韓城”,散落在韓城的唐、宋、元、明、清五代古建築非常多,它們如同一顆顆熠熠發光的明珠,照亮著這座千年古城。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古城之內古蹟遍佈,遊覽完最著名的“三廟”(文廟、城隍廟、東營廟)景區,我們邊走邊逛,感覺街頭簷角隨意一處小景,都是鏡頭裡最動人的風景。

七拐八繞之中,看到了一群老人圍坐在一處涼亭中打撲克,原來這裡是一個便民點,裡面還提供著便民直飲水。老人們都是韓城當地人,看我像個標準的遊客樣子拿著相機拍個不停,於是指了指對面告訴我:去哪兒看看,那是九郎廟——“趙氏孤兒”的發生地!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我連忙道了謝,一轉頭就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城九郎廟”的字樣。碑是2016年豎立的,看起來挺新的。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繞過文保碑拾級而上,穿過一片休閒廣場,便來到九郎廟的大殿前。來到九郎廟環視一週,周邊都是新修建的一些仿古建築,真正的古建築只剩下這一座大殿了。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九郎廟始建於周顯王五年(公元前364年),歷代各有重修,在明末清初時,就已形成了以九郎廟為中心的諸多大殿,面積達到數十畝。

如今僅存的這座大殿為元代建築,飛簷斗拱、古樸大氣。房簷屋脊之上的琉璃雕刻尤為精美。可惜的是,我去的時候大殿大門緊閉,不允許遊人進入,只能從外大致瀏覽一番了。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根據記載,九郎廟大殿內原本供奉的是“趙氏孤兒”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奕應侯趙武、忠智侯公孫杵臼、成信侯程嬰。其實原本應為“救郎廟”,因“救”與“九”音近,久而久之便成了“九郎廟”。

可惜的是,廟內塑像歷經特殊年代都已被摧毀,原本規模宏大的廟宇諸殿,也僅剩這一座了,也算是不幸中之萬幸。

“趙氏孤兒”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最初是韓城人司馬遷把這個事件記錄在《史記》裡;到了元代,戲劇家紀君祥依據史實,寫出了元雜劇《趙氏孤兒》,之後便廣為流傳,成為著名的“中國四大古典悲劇”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竇娥冤》《桃花扇》《長生殿》)。前幾年,導演陳凱歌又把《趙氏孤兒》搬上了熒幕,也引發了諸多討論。

陝西不起眼小廟,只剩一座大殿,也是全國重點文物,到底什麼來頭

在中國民間,這是一個關於“忠”和“狹”的故事,於是在趙氏孤兒故事的發生地,韓城人才為三個故事主人公修廟立碑,希望能夠將他們的精神得以傳承。

韓城不僅有三義墓、藏嬰洞等人文遺蹟,還有九座九郎廟。古城內的這座算是保存相對較好的一座,也只剩下一座主殿了。如果大家來韓城古城遊覽,別忘記來這座九郎廟逛逛。

關於韓城古城的更多內容,可以看看我上一篇遊記:距離西安3小時,陝晉兩省交界處,有座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