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海纳百川,秦国本来就有任用外邦士子的传统。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秦国更是成为了列国士子的汇集地。此时,尉缭也来到了秦国,准备实现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

然,令人没想到的是,尉缭入秦后,身居高官却一言不发,这是怎么回事呢?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人?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尉缭入秦

尉缭入秦当然是为了施展才能,助秦始皇完成千古伟业一统天。结果得到秦始皇赏识后,反倒是屡次逃秦,这是为什么?

一、提醒秦始皇设防

尉缭入秦见到秦始皇便说:

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意思是说,大王,依秦国的强盛,各国诸侯就如同您的郡县似的,现在没那个诸侯国可以与秦国对抗。然,此时的强盛却是最危险的时刻。为了进一步说服秦王赢政,尉缭还特别举了三个例证。

1.、智伯之亡

春秋时期的晋国可谓是鼎盛之国,当时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氏族最强大。后来智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向韩、魏氏索取了一些土地,成为晋国第一强氏,占晋国六分之五的权力和力量。

智氏自恃强大,以为只要他把赵氏灭了,那晋国也就落入他的手中。可是,令智氏万万没想到的是,赵氏不但不屈服于他,还起兵与他对抗。

智氏恼羞成怒,召来韩、魏氏联合攻赵氏。然,就在智氏即将胜利的前夜,赵氏派出使者说服韩、魏氏,联合起来杀了智氏。然后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

盲目狂妄自大是失败之母。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2、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典故“卧薪尝胆”。说的是吴王夫差被弱国越王勾践灭国的故事。

越王勾践为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受尽百般屈辱,终于取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然,“三千越甲可呑吴”,夫差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国是被一个差点被他灭了的越国,可以屈服到底的勾践给灭了。

越是受尽屈辱仍然坚持屈服你的人,对他就越要提防,不可信任。如果你自信心满满地信任了他,必将遭遇惨败!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3、齐湣王

春秋时期齐国齐湣王的惨败更是历史上血的教训。

当时的齐国强大到可以轻易地,把一个富裕大国宋国给灭掉,成为东方霸主。

然,就在齐湣王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完成帝业时,燕国国王室秘密联合其他的几个国家,以乐毅为主帅讨伐齐国。结果湣王身死,齐国还差点亡了国。

这三个故事都是强弱悬殊,而弱者胜的例证。所以大王您要警醒行事,在其他六国未联合抗秦之前抢先行动。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先发制人”。

尉缭又说:我为大王举这三个例证,主要是想告诉大王不可得意,行百里路半九十,在成功的前一刻,在志得意满的那一刻,往往是最危险的一刻。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三国时期,曹操率几十万大军,对手只有几万人,就在他志在必得时,以为天亮后,天下就是他的了时,他仰望着月明星稀的天空高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结果第二天变成了“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曹操狼狈而逃。

永远都不要把感情置于理智之上,而骄傲正是人类所有情感里面最可怕的一种。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尉缭提出了问题,提醒秦始皇必须时时居安思危,千万不可居强自满。接着尉缭又为秦始皇献上一计:

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意思是说,现在各国的豪臣们已经到了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置国家利益而不顾的地步了。我们只要花点钱,贿赂各国的重臣,让他们去挖自己国家的墙角,更多地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轻车熟路的事,他们一定是很愿意去做的。

这也叫用其所长,不过是花费三十万金,六国就乖乖地完蛋,秦国就能统一天下。

秦始皇不得不佩服尉缭的计谋,三十万金便可省去千军万马地攻城流血。再说六国重臣见不用帮秦国的忙,自己还有许多即得利益,必定会放松警惕,乐乐呵呵地接受秦国的“好意”。

而尉缭之计高就高在无需这群重臣帮秦国什么忙,只负责败坏自己的国家,个人得利就行了。这一计必定是成功的计策。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尉缭的结局如何?

秦始皇见过尉缭后,非常佩服尉缭的才能,他知道,要完成统一大业,尉缭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秦始皇爱才如命

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意思是,秦始皇对尉缭言听计从,用平起平坐的礼仪对待尉缭。就连衣食住行,尉缭都和秦王是同等的待遇。

秦始皇,前面对齐人茅焦,后来的楚人李斯,现在的尉缭,他们三个人都是外邦人士。然,不管他们说什么,话说得好不好听,只要对秦国统一大业有利的话,秦始皇对他们的话都是言听计从。

如此胸襟,如此自信也就只有秦始皇了,当时的秦始皇也就是二十几岁。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二、尉缭欲逃出秦国

说起来也是个奇怪的事,秦始皇乃秦国之王,尉缭则一介布衣,秦始皇对尉缭如此器重,尉缭为什么还要屡次逃离秦国呢?

古代做大事业的人,都读《易经》,自然也就多少懂医、卜、星、相,讲究相由心生。其实就是现在的哲学、心理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无道理。

据说曾国藩就会看相,所以曾国藩用人还真没失误过,其实曾国蕃不就是根据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来行事判断的。

象尉缭这种高智商的人,当然也会从秦始皇的举手投足中,判断秦始皇的心态、性格、品行。

尉缭观察秦始皇的长相,鼻子高、眼睛长,有鸡胸,声音像豺狼,从面相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多半不在乎恩义,心人如虎狼一般贪残。

尉缭在观察秦始皇的举止行为,认为这个人有求于人的时候,姿态会摆得极低。这不是谦虚为怀,不是件好事,而是件很可怕的事。

一个人的为人行事,无论是骄傲还是谦卑,都应该是适可而止,有度才是正常的,如果把骄傲和谦卑做到超出了底线时,那么对这个人就需要好好提防了。老子有言“宠辱若惊”就是这个道理。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秦始皇明明是一国之君,却甘心情愿与一介布衣平起平坐,这不得不使尉缭受宠若惊。尉缭通过秦始皇的低姿态中发现,秦始皇是一个意志坚强,欲望强烈的人,为达目的,他甘心低姿态,因为他有求于人,可旦目的达到了,尉缭再没有利用的价值时,“得志亦轻食人”。

尉缭深深懂得,一个人如果能忍人所不能忍,到他得志的时候必然狠。就象炸弹一样,一旦爆发,杀伤力更强。所谓压抑得越深,反弹的力量就越强,这是人性。

尉缭寻思着,如果有一天,秦始皇志得意满地得了天下,天下皆为他的俘虏奴隶了,他还会吝惜别人的生命、财产吗?这种人“不可与久游”。

尉缭越寻思,背脊骨就越冒冷汗。他可是理智得很,他明白这样荣宠的可怕性。于是,尉缭决定逃。

尉缭在揣摩秦始皇,秦始皇也在观察尉缭。人人观察别人的同时,也被人人观察,这不足为奇,这是人的本性,是社会。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三、逃不掉的尉缭

尉缭见秦始皇如此言行举止后,便想离开秦国,远离秦始皇。然,秦始皇是何等人也,尉缭的这点小心思,秦始皇早就观察到了如指掌。

秦王觉,固止。

也就是说,秦王知道尉缭想逃,那么你逃多少次,我就阻止你多少次,反正我不能让你跑到敌国去强大敌国。

秦始皇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

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秦始皇对逃不走的尉缭不但不惩罚,还给他高官军事长官,但巧妙的是秦始皇给尉缭高官,却不给他实权,一切重要国事都由李斯执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更多的利用尉缭的计策。

如此行事,让我们更进一步看清了秦始皇手段之高明。他给尉缭高官是彰显自己爱才惜才之胸襟。但你尉缭之心已不在秦国,那我秦始皇也只能用你的计谋,而不给你实权。

秦始皇的帝王术,炉火纯青,炉火纯青。

尉缭毕竟不是一般人,他也懂秦始皇的帝王术,也知道一旦被秦始皇利用完了,到了无可用时自己的下场会如何,所以他只能用一招对付秦始皇,那就是,从此不再出一招一计,不再有一言一行。这也是司马迁《史记》的到后来,对尉缭再没有一笔一划记载的原因,尉缭沉寂了。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

秦王政即位二十六年后,终于统一天下了。战国七雄对峙了几百年,在短短的几年内,其他六国就被秦国轻易地给灭掉了。

人在最失意或者最得意的时候,是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别是得意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更能代表他的本质。

一、征集大臣议名号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意思是说,秦始皇召令天下,仰赖祖先保佑,兴兵灭六国,今天下一统,原来的“王”号已不足示其伟大,如果不更改名号,怎么能够彰显他的成功。怎么能千秋万世地称颂他的伟大。这就是秦始皇的本质。

以李斯为代表的朝臣们赶紧商议,纷纷上书: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关键词:“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点出了秦始皇与历代所有的帝王最不一样的特别之处,就是秦始皇没有任何值得他钦佩的历史人物。在他心中,他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的伟大人物。

李斯们为秦始皇选上了“泰皇”,这应该是最好的了。可是,依秦始皇的磅礴气势,怎么会甘愿接“泰皇”之后,他自命为前无古人,于是秦始皇说:

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就这样,秦始皇为中华文明创造出了“皇帝”这个名号,而且被后世历代皇帝们推崇,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废掉了“皇帝”名号。

人才与天才所不同的是,人才可以翻出历代经典,在一百个最佳方案中选出最最佳。而天才则会在一百个最佳方案之外,创造出一个千古不变的更

加佳方案。

这也是秦始皇聪明才智高于任何人的地方。无人可及,无人可及。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二、秦始皇废“谥”

“谥”在中国传统规矩中,是对死了的人生前的作为,用一、两个字作为评价。比如汉高祖刘邦,这“高祖”两个字就是刘邦的“谥”,而这个“谥”则是由他的儿子成臣子们封的。

秦始皇非常讨厌这个“谥”。他说:这不就是儿子在议论父亲的作为,臣子在议论君主的作为吗?言下之意,这世上难道还会有人有资格来议论我?

于是秦始皇决定废除谥法,他叫始皇帝,以后的皇帝用数字来计算,叫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世,传之于无穷。

然,秦始皇不知道,秦传二世而亡。接下来秦始皇又根据五德终始的理论,修改了一连串的名称、制度。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意思是说,所有的事按法律办,不需要怜悯,不需要感情,无仁、无恩、无和、无义。

几个字表现出秦始皇的统治无温情可言。这就是大秦帝国的“水德”精神,“水德”治国。

统一天下:二十多岁的秦始皇,都有那些过人之处?

总结

1、从以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自傲,他认为自己是人类历史的巅峰,号称“皇帝”。统一六国后,想的不是百姓的疾苦,而是自己的伟大,急于自己的称号,人民的称颂。

2、秦始皇在没达到目的前,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忍”,他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比如“先”,为了抢占先机,他忍着间谍郑国修水渠,听信尉缭挥霍三十万金。将秦国领在各诸侯国的前锋,抢占了一个先机。

可是,一旦成功目的达到了,他所做的事就彻底地暴露了他的本性。“水德”治国,更是暴露了他的冷酷无情。

秦始皇没有把他统治的对象当成人,而是把他的人民当成冰冷的机器,他的施政是不考虑人情的。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show出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