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農村問題,是個很大的命題,之前談過很多鄉村振興的話題。

  鄉村振興靠產業,農村產業必然離不開土地。

  一位老農民,談及中國農村土地問題,很多觀點很實在,甚是深刻。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首先,談及土地細碎化的制度背景。

  目前,我國實行聯產承包制,實行包產到戶原則。

  這種模式固然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及歷史淵源。但是造成的一種負面因素,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且本身的地形限制,每家每戶能分到的土地數量非常少。

  尤其在南方地區,多山地、丘陵,土地本身極為細碎,一家的責任承包田可能分為好多塊。這種土地細碎化,極大阻礙了中國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進程。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分散、與不平整幾乎是南方土地的一種常態。

  此種背景下,想要進行中國農業的機械化及現代化進程,必然需要通過土地整合。

  土地整合對象主要是農村農用地。減少優良耕地的佔有率。通過整合耕地數量,整合零散耕地,適用於規模化農業項目運營。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其次,何為土地整中整治?

  通過將分散、零散的農田,進行統一的規劃。實現田成方、地成塊、溝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優質農田標準。具體做法有多變少、小變大、坡成平、戶成片,實現一戶一地,甚至多戶一地的標準。整合成片——通過以上的一些手法及技術,改變原有散亂的現狀。

  土地整治——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的改造,通過土地平整、農田水利、道路工程、防護工程。尤其是排灌、道路、水利水電。通過工程、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的綜合整治,大搞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產能和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當然,在實際的土地整中整治中,肯定也會遇到過很多的問題

  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整中——必然需要打破耕地原有的權屬狀態,原先非常明確的自然界限,被整合整治破壞掉以後,會出現權屬不清的情況。

  第二點,就是整合整治,基本都會使當地的耕地面積出現一定的變化,部分地方會出現耕地面積變多,有些地方也會因為各種因素,出現耕地面積變少的情況。那麼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講,這一點就是需要我們積極協調的一個意識。

  第三點,就是目前部分地方已經進行過土地確權,卻沒有進行相應的土地整合整治。而確權後,每家每戶的土地數量、邊界限定都已明晰,這種情況下,來進行土地整合整治,其協調工作就有了很大的難度。農民的意願度及意識就有了很大的阻力。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在土地整合整治過程中,最難的一點,就是整中村民意願。

  再有就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及發展。很多農村土地涉及到徵收的問題。對於確權,只進行土地面積的確認,而不是進行具體位置的標定,以股份、份額的這種方式進行分配。在整合整治後,在進行土地託管,實行類似於股份制的管理方式,農民可以根據土地的實際收益來進行資金分配。這樣就簡化了其中的很多問題。

  最後一點,也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進行權屬分配,也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於目前,整個土地整合整治碰見的問題來講,最難解決,也是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

  道路、排灌、平整都需要極大的工程量,進行土地整合整治,平均下來,施工成本都要去到上千元一畝地的標準。

  

一老農民談農村田地問題,不把田地集中起來,怎能農業現代化?

  如此高昂的成本,中國有十幾億畝土地,想要進行全面的整合整治,其資金缺口,是個天文數字。這必然不能完全依靠國家和政府來進行。而應該進行更多的體制改革,和產業引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偉大的事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