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田子方》第十九夜

【本經】

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無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譯文】

楚文王與凡國國君坐在一起,不一會兒,楚王的近臣一次又一次報告凡國已經滅亡。凡國國君說:“凡國的滅亡,不足以喪失我的存在。既然‘凡國的滅亡不足以喪失我的存在’,那麼楚國的存在也不足以保存它的存在。由此看來,那麼,凡國也就未嘗滅亡而楚國也就未嘗存在了。”

這又是辯證法,我感覺有點形而上學了,所以老莊的思想,儘管推崇自然,能夠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但是依然會像這樣陷入“非此即彼”形而上的泥淖,有很多事情,“此”是順著的,但顛倒過來的“彼”並不一定是順著,但道家就是認為“此”是順著的,那“彼”就一定也順著,這樣的想當然自然就會出現不少謬誤,所以很遺憾的,道家只能作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星河中一顆靜靜的恆星,安詳地存在,而不能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主流哲學。不能夠與時俱進的哲學,終將被歷史淘汰;但精華就是精華,時間怎樣淘澄,終不改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