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4月9日晚

兩份重要文件全文印發

它們將至少對未來中國10年的經濟發展、

城鎮化和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第二份文件,是《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由國家發改委印發。

督促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第一份文件,涉及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

第二份文件,主要是針對城鎮化。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文件提出,除了個別超大城市,其他城市都要放開落戶限制。

超大城市指的是城區人口(非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目前內地只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5個城市符合這一標準。

在中國大陸城市城區常住人口(2019)中,東莞市城區常住人口約650萬,排在第9位,與武漢、成都等城市同屬於“特大城市”。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城區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

則要放開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這些城市,既包括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也包括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同時還包括濟南、長春、大連、合肥、廈門、南寧等廣大I型大城市。

這些城市雖然不能一律零門檻落戶,但對於重點人群則要廣開落戶之門。

根據文件,這裡的“重點人群”包括:

1、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

2、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

3、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

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舉個例子,如果戶籍准入年限能夠同城化,那意味著在佛山工作居住5年的常住人口,到廣州之後這些年限能夠得到累計互認,落戶廣州的可能性進一步擴大。

重磅文件!大城市買房、落戶機會來了!


財經作家劉曉博 分析

中央出臺的“意見”,其中跟房地產行業有關的“看點”有:

政策1: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

點評:此舉可以加大城市土地供應,有助於“有人口增量”的城市做大。可以增加農民的“土地收入”,可以讓更多土地“金融化”、“資產化”。

政策2: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點評:3月12日國務院宣佈,把根據《土地管理法》應該由國務院掌握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審批權(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等)交給省級政府,這次又宣佈“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省政府擴權後,勢必支持省會、重點城市多增加建設用地,做大做強。而人口流失的城市,增長緩慢的城市,可以通過“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減少建設用地,增加耕地,獲得補償。從而維持國家總耕地面積的穩定。

這對於省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利好。這也意味著中國大城市化將提速!

政策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點評:這意味著,內地除了北京、上海等非常有限的城市之外,其他城市都要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加快落實1億農村戶口落戶城市。其目的,是通過城鎮化來穩增長、保就業。而城鎮化,主要靠房地產行業拉動。

“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應該是在三四線城市之間實施。比如一個人在廣東惠州工作了2年,又到中山市工作了2年,這時候想入戶中山,在惠州的兩年也可以視作在中山,這樣積分就高了很多。

“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則可以解決城市存量“非戶籍人口”的問題。比如有學歷偏低的農民工,在深圳或者天津生活多年,辦理了多年的居住證,雖然學歷低,也應該准予落戶。

總之,上述政策對房地產都構成長期利好,尤其是“有增量人口、高級別城市”。但國家政策之妙在於,只說城鎮化,不提房地產。

參考資料:國民經略、房地方導刊等

通訊校對:竹泉居士

主編:睿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