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記“賣菜"記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實實在在的幫扶,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句話,感謝馬書記”。勞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沈廷軍4月20日在微信朋友圈這樣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事情還要說到河溜鎮勞廟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馬運保幫助其銷售蔬菜一事。

馬書記“賣菜


4月上旬,河溜鎮勞廟村駐村工作隊在入戶排查走訪時瞭解到,貧困戶沈廷軍家今年種植的4000斤牛心包菜受疫情影響滯銷,正在發愁。

為解決因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問題,駐村工作隊隊長馬運保迅速展開與商超和農貿市場對接,在他的積極撮合下,沈廷軍的4000斤包菜分兩批很快銷售到蚌埠華運生鮮市場,為其增收2700多元,才有了他在朋友圈曬幸福和感激。

馬書記“賣菜


不過這只是馬書記賣菜過程的一個縮影。

馬運保作為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開展扶貧以來,已多次幫助消化村級西瓜、葡萄、土雞、大白菜、地瓜等農產品賣難問題,去年中秋、春節兩節期間就解決消費扶貧兩萬多元。

馬書記“賣菜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飯店普遍開業延期,往常的菜販上門又少,賣菜難問題更加突出。3月份貧困戶老葛地裡的大蔥眼看就要開花賣不掉,加之年齡大不便出遠門。第一書記就自己當起了賣菜工,分三次利用自已的私家車運大蔥銷售,雖然錢只增收了200多元,但換來的是貧困戶的幸福和認可。用老葛的話說:我用辛苦汗水栽種的總算沒白白扔掉。

馬書記“賣菜


在他的努力和幫扶下,2020年幫扶單位市商務外事局建立了幫扶人與貧困戶庭院經濟聯繫。每一個幫扶人分別對接貧困戶家庭種養殖產業,對於幫扶人能夠消費解決的由其消費,如果個人消費不了,發揮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加強與商超和農貿市場對接,解決因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問題,切實增加貧困戶的收入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建立起被動走訪為主動幫扶,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貢獻出力量。

馬書記“賣菜


馬書記“賣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