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中道?

new2js


所謂中道,就是超越矛盾,超越對立,在更高層次理解和解決問題。獨裁和民主對立,但是他們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執著即是錯,因地制宜就是對,關鍵看運用之人的實事求是和為善之動機。


春城文揚


中道就是中庸之道。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Sunny0221


【無人車來也】認為,中道有如下幾種意思:

一是指中庸之道,二是指半途、中途,三是指佛教詞彙。

一、中道指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

《中庸》原文之中,對中庸的定義如下:“喜怒衰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沒有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稱之為。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狀態來節制情緒,就是。中的狀態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基礎)。

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失控,讓情緒在一個合理的度裡變化),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二、中道指半途、中途

 1.《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2.唐· 孟郊 《審交》詩:“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 

3.元 ·範子安 《竹葉舟》第二折:“中道迷蹤何處問。”  

4.《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十娘 ﹞道:誰知郎君相信不深,惑於浮議,中道見棄,負妾一片真心。”  

5.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複次為 伊蘭 、 埃及 ,皆中道廢弛,有如斷綆,燦爛於古,蕭瑟於今。”


三、中道指佛教詞彙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場,,指一種特定的哲理、道德和情操。中道就是超越有無、增減、苦樂、愛憎等二邊之極端、邪執,是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佛陀成道後揭示:離於偏執,履中正而行,這才是解脫之道。此乃佛陀歷經六年的苦行生活,深體‘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

為了不落於偏見,因此‘離於二邊,而說中道’: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

所以,中道具有實踐上與理論上的兩種不同意義。在實踐意義上的中道,以實踐八正道為主;理論上的中道,就是緣起。

綜上,【無人車來也】從三個方面回答了中道是什麼,您滿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