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是不是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才華詩人就越多,比如中國的唐朝?

科學天才羅淵方的同學


大話歷史,評談春秋,我是大嘴方片。

詩歌是一種文化現象,詩人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因素,經濟和詩人的關係不能簡單地確定為正相關的關係,經濟發達就肯定出詩人,這個不一定的。反之,說經濟不發達,詩人就少,好像也不符合事實。大嘴還是從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經濟物質條件給詩歌等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基礎。“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句直至現在還適用,我們想象不出有哪些地方有哪群人餓著肚子,還整些詩詞歌賦風花雪月傷春悲秋的下酒,就算唐詩宋詞這些在當時那屬於社會精英階層的專利,平民百姓連讀書的機會都不多,還談什麼詩和遠方呢。

但是反命題就不太成立,你說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亂,民不聊生,但是百家爭鳴又怎麼算呢?屈原這些詩歌界的BOSS又怎麼解釋呢?在翻開中國近代史,外強凌辱,戰亂頻發,經濟凋敝,卻產生了徐志摩、聞一多來、林徽因、戴望舒、艾青那麼多偉大的詩人。

二、經濟發達了,人們自然有更多的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是歷史必然,但是相應的文化形式多了,詩人多寡還取決於多種因素。

詩只是一種文學體裁,我們常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髮展,詩歌文化昌盛的唐朝時到達頂點,唐代詩人也最多。

唐朝出詩人,跟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唐朝時,GDP槓槓滴,軍事實力槓槓滴,文化水平那也是槓槓滴,“盛世”之下,人們才有心情飲酒作詩,大把時間娛樂休閒。

唐朝詩人多想必是歷史的必然,當時經濟繁榮、政治比較民主、思想比較自由、唐朝皇帝的提倡、科舉以詩賦取士、有群眾基礎、受群眾歡迎,因此詩人最多。

唐朝的詩人放在現代那都是國際巨星的待遇,唐朝對詩人很尊重,詩人地位高,像李白這樣的大手,堪比現在的小鮮肉啊,想隱居山林都不行,就算被唐玄宗趕出朝廷時還送了李白很多黃金以及一面金牌,李白只要露出金牌地方官就會好吃好喝招待李白還多給金銀,李白那是什麼概念,御賜金牌詩人。

但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們抒發情感的方式多了,而且文學越來越趨於平民化,於是曲高和寡的詩變漸漸沒落,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現在的口水歌,社會的進步的同時,一些文學精髓在逐漸消逝。

在大嘴方片看來,在這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詩人的多寡不但取決於經濟基礎,還有社會因素,文化因素,歷史因素,個人因素等多種因素。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經濟發達,詩人就多,要按照這種理論,美國的詩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快也應該有不少詩人,但是事實上,中美兩國的詩人和自己的人口相比還是不多,這裡面有很多因素。比如文化傳承的因素,文學愛好的因素,社會導向的因素等等。


大嘴方片三


我是十二十頁,我來回答您的提問

唐朝曾出現“萬國來朝”的盛景,這說明當時的經濟是其他國無法匹敵的。俗話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可以看出在唐代詩歌是非常盛行的。繁榮代表著經濟,詩歌代表著文化,從歷史的發展中可以看出,經濟是基礎,文化是核心,經濟與文化一直都在一條路上,就像跑車與高速的關係,路不好,再好的車也跑不快。十二十頁認為,詩歌之所以在唐朝繁榮原因有兩個:

一,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詩歌自由的特性

每種文化都有其發展規律,詩歌在唐代繁榮,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1、古代詩歌的發展

  • 啟蒙階段,首部詩集《詩經》在西周至春秋時代問世。詩歌集305首,分「風」、「雅」和「頌」三部,皆可配樂演唱。

  • 發展階段,兩漢前期,文人詩壇相對沉寂,民間樂府相當活躍。《樂府》原指國家音樂機構,後人將其編撰成歌,供樂府演唱,亦稱“樂府”。漢樂府民歌是漢樂文化的精髓。受漢樂府影響,士人五言詩逐漸發展成熟,東漢末出現了《古詩十九首》。

  • 成熟階段,三國、西晉留下的詩文不多,只有嵇康等人的詩作。隨著東晉詩歌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文辭絢麗的作品,而陶淵明卻以他清新的詩風為後世所推崇。南齊文風絢爛,詩靡麗,典籍眾多,以齊梁詩為主。《木蘭辭》是北朝詩歌的代表作,簡樸而富有風骨。這個時期產生了大量的詩論,對詩歌的內容、思想、欣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興盛階段,詩風在隋唐盛行。唐初以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居多。杜甫是盛唐詩歌的最佳作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杜甫的《兵車行》為盛唐增添了許多雲彩。白居易是中國詩歌的又一個高峰,他的詩作《長恨歌》、《琵琶行》是他的代表作,在中國詩歌中佔有重要地位。唐末五代後期,杜牧、李商隱的詩歌成就卓著,詩歌創作多愁善感。唐中期,詞風盛行。唐中後期出現了許多詞作,其中大量的詞作是由溫庭筠創作的。

五代的詩歌較少,北宋時期蘇軾是詩歌的霸主,在後來,詞就比較盛行了,屬北宋時期的詞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等。

2、唐朝詩歌在文化中的地位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姘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在唐代,萬國來朝,作為大唐,在文化上總得有個自己的名片吧,這個名片就是唐詩。從各國來到唐朝求學的人絡繹不懼,看到唐朝的經濟繁榮都驚呆了,同時,還愛上了唐朝的文化,那就是詩歌。

其中有個日本學生,叫阿倍仲麻呂,不僅喜歡唐朝的文化,還潛心鑽研,居然考上了進士,考上進士,肯定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他也曾寫過詩歌,其中有兩首比較有名《銜命還國作》與《望月望鄉》。並且,他還認識大咖,和李白、王維等人關係還很好。

【小結】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核心,隨著唐朝的繁榮,自然文化發展必不可少,並且唐朝的文化很自由,比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句也能流傳一時,這是在之前從未出現過的。文化自由是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其實在唐朝不僅是詩歌,由於文化自由,很多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例如美術、書法、科技等等

在眾多文化中,詩歌由於其特性脫穎而出,詩歌在唐朝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樣都佔了,最終導致在唐朝爆發。

為何現代詩歌相比古代少之又少呢?

1.現代娛樂休閒項目多,唐代娛樂休閒項目少

在沒有網絡的古代,娛樂休閒項目不多也不少。

  • 聽音樂,唐代音樂藝術融合了南北不同文化特徵。不但吸收了外來的音樂文化,還吸收、生長了宮廷禮樂,使民間音樂豐富多彩,讓民間傳統音樂迸發出別樣的光彩。

  • 看舞蹈,李白有三大愛好,飲酒、作詩、舞劍,。唐朝主要有軟舞和健舞兩種,劍舞也是一種健舞,是伴隨劍術而產生的,在唐朝就不只是武將這種冷兵器了。這種文人騷客也喜歡舞劍,甚至可以隨身攜帶,因此唐代是劍舞發展的鼎盛時期。舞劍既體現了舞者優美的舞姿,又夾雜著大刀闊斧的劍術氣概,劍與舞似乎渾然一體。

除此以外,還有雜技表演,也比較受歡迎,唐時的雜技包括竿木、繩技、踩球等

  • 竿木,是一種高杆子,它站在地上,舉在手上,甚至在前額,大概十幾米高,演員爬上去做各種動作。唐人筆記《明皇雜錄》中也有記載,宮中教坊有個叫王大娘的,擅長百尺高杆,杆頂有像瀛洲方丈一樣的木山,小孩子在木山中出入歌舞。

  • 繩技,就是走繩子,幾米甚至十幾米高的立柱繫上繩索,一人或多人在繩上表演各種動作,也可以穿木屐、踩高蹺,甚至“跳丸舞劍”,就是在繩子上表演拋擲鈴鐺和劍舞。

  • 踩球,來自於西域,一般是女子在大球、小球上表演,有的是在較小的圓球上跳胡旋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於球子上”;有的是在高達一兩丈的彩繪木球上隨著球轉而舞蹈。後者木球估計是空心的,否則直徑三五米的實心木球也是很有分量的。

在現代來說,娛樂項目多了,比如互聯網的興起,打遊戲也是消遣的一種模式。比如李白跟好友吃頓飯,喝頓酒,接下來就是吟詩作對。而現在,基本上是聊聊工作,打打遊戲,由於環境因素,導致詩歌在現代逐漸減少。

2.受眾群體少,內容較為複雜。

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

想了解一首詩,需要從作者的人生經歷、創作背景、當時環境等多方面瞭解,才能把一首詩賞析明白。而對於快閱讀的時代來說,受眾雖然有,但是較其他文化來說相對較少。

讀詩歌,其實是個享受的過程,詩歌也是美的一種,詩歌的意象總是讓人不斷聯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也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總之,無論經濟是否繁榮,詩歌文化都會永久留傳。


十二十頁


筆者認為不是的,中國封建王朝詩詞最昌盛的朝代就算唐朝和宋朝。可偏偏這兩個朝代是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也是最發達的,但這和經濟昌盛的關係不大。

經濟昌盛而導致詩歌興起,但也不是詩人的多的原因。

唐朝詩歌蔚然成風,這主要是與他們的科舉制有關,科舉制使文人可以登上殿堂。有的人僅僅靠幾首詩,就能受到權貴的親賴,榮華富貴。所以寫詩,也是登上殿堂的捷徑,譬如:李白,雖然李白沒有成為大官,但唐玄宗是因為他的詩詞,才認識他的。

詩人一旦多人,就難免會出現幾個優秀的詩人,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就二八定律。唐朝湧現了好幾代詩人,貫穿整個唐朝,使唐朝每個時期都有一個傑出的詩人。這也就讓我們認為唐朝詩人非常的有才,認為唐朝的詩人都是泰斗。

唐李白


宋朝自趙匡胤陳橋兵變以後,為了防止武將造反,便開始重文輕武,打壓武官。把軍隊指揮權交給文官,使文官地位大大提高。不難發現唐宋八大家,宋朝佔6人,而這六人全部是宋朝的官員。他們雖然主要涉及詞歌,但文人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宋蘇軾


唐朝是詩歌的開端,宋朝才是巔峰。因為唐朝比較強大,宋朝相比弱小。也導致我們對宋朝的存在感不大。

不管歷朝歷代,某一方面的昌盛,是與國家的政策相關聯的。皇帝喜詩,那詩歌必定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