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藏區百姓托起“生命之舟”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本報通訊員 吳長遠

“主任,外地轉來一位孕婦,破膜30多小時,盆腔一個大腫物梗阻胎頭難產,孩子胎心也不好,怎麼辦?”4月14日凌晨,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將山東省援藏醫療隊隊員柴麗萍驚醒,打來電話的是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醫務人員。

“準備急診剖宮產,我馬上到!”意識到產婦危險,柴麗萍隨即下達指令,同時叫起隊友、麻醉醫師李義春,兩人迅速趕到醫院手術室,經過緊張手術,孩子順利取出,母嬰平安。

類似這樣三更半夜緊急趕往醫院的情形,柴麗萍和她的隊友們已經歷20餘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1月30日,援藏醫療隊隊員們立即停止休假,緊急進藏返崗,在做好本職業務、守護婦幼健康的同時,承擔起牽頭組織疫情防控的重任,通宵達旦投入工作中。

“援藏醫療隊為藏區百姓托起‘生命之舟’!”受援單位和當地群眾感動地說。

2019年7月1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抽調1名行政幹部和7名醫療技術、醫院管理專家加入山東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隊伍,對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組團式幫扶。

援藏醫療隊針對受援單位“底子薄、人員少、機構缺、能力弱”的現狀,準確把握“輸血”和“造血”關係,理清幫扶思路,找準難點痛點,從管理、技術、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和醫院精神樹立等五個方面對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幫扶。

狠抓制度建設和科室建設兩個關鍵點,醫療隊對醫療關鍵環節和流程實施改造,制定行政管理制度7項,醫療護理制度62項,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15項,相關業務職責、流程30餘項,不斷築牢醫療安全防線,醫院運轉初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充分發揮援藏專家技術優勢,醫療隊員們幫助醫院拓展疾病診療種類,提升業務水平,開展了諸多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工作:創建了可做6大類69種兒外科手術的兒外科,結束了日喀則市沒有兒外科的歷史;婦產科診療科目由單純的生理產科擴大至病理產科和婦科常見病;手術麻醉由原來單一的局部麻醉拓展到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靜脈全身麻醉以及PCIA術後鎮痛技術等,有效滿足了醫院臨床婦產科及小兒外科手術需求;兒科開設了兒科病房,細化完善了兒童保健、計劃免疫等業務,開展了新生兒股靜脈穿刺採血業務,解決了新生兒採血難題……

針對醫院人才匱乏困境,援藏醫療隊通過爭取上級主管部門支持,招聘醫護人員15名,佔目前全院在崗職工的20%,並開展全員培訓。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計開展各類各項培訓100餘課時,受訓人員920餘人次。以帶教骨幹方式,力爭通過3年帶教,為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援藏醫療隊堅持從自身做起、用行動引領,積極帶動當地醫護人員培樹“自動自發、向上向前、篤學細作、精益求精”的醫院精神,完成各類婦產科手術171臺次,搶救危重產婦20餘人次,接診5000餘人次,完成超聲診斷3200餘人次。

疫情發生後,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被確定為定點救治單位,正在山東休假過節的醫療隊員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柴麗萍老家在山西,他們一家三口早已訂好從濟南飛往太原的機票,計劃稍後幾天回家探望八十多歲的母親,接到進藏通知,她二話沒說,退掉了機票。隊員劉偉娟臘月二十四剛剛把家在威海的父母接到濟南,家裡還有年邁的公公婆婆,原想好好陪陪4位老人,可她還是義無反顧踏上了進藏征程。

返崗後,醫療隊牽頭研究發熱門診和病房設置,制訂應急預案,先後組織了4次新冠肺炎相關培訓和1次疫情應急演練,制定了預檢分診流程,此後全部隊員分散在救治組、消殺組、保障組承擔相應工作。

“山東老師們的到來為我們婦幼保健院發展掀開了新的一頁!”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多吉洛旦談起山東省援藏醫療隊讚不絕口。據多吉洛旦介紹,山東省援藏醫療隊進駐後,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各項指標得到極大改善,門診量增長35.43%,出院人次增長46.05%,手術檯次由原來每月不足5臺增長到每月超過30臺,醫院接診能力和業務收入明顯提升。

山東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隊伍領隊、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馬金棟說:“援藏醫療隊的同志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已有5名同志受到當地不同層次表彰,為日喀則人民造了福,為我們山東人民爭了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