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太監,拿著聖旨,面向犯人宣讀:罪犯某某某,犯十惡不赦之罪,皇恩浩蕩,免於死刑,流放三千里,欽此。

其實,流放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刑罰,而是經過了無數年的發展,才形成的一種刑罰。我國古代有主刑,照應五行,一共有五種。先秦以前的奴隸社會,五刑大都是傷殘身體的肉刑,指墨(刺配)、劓(割鼻子)、剕(斷足)、宮(腐刑)、大辟(斬首)。到了漢朝,我國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經過刑制改革,逐漸廢除肉刑。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從漢朝開始,到隋朝,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體系。這就是封建社會的五刑,一直延續到清末,伴隨著封建社會結束,才被廢止。新五刑中,流刑是僅次於死刑的刑罰,應用非常廣泛。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又窮又苦的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在封建社會,皇帝為了表示皇恩浩蕩,將本來應該判死刑的,從輕發落,變成流放("不忍刑殺,流之遠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因此,流放體現了儒家提倡的仁政和慎刑,實際上,它相當於現代的死緩。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古代流放之地,是不毛之地,是最苦、最貧窮之地,路途遙遠,危險重重,稍有不慎,犯人就可能死在路上。對於押送的官差來說,押送著犯人,"背井離鄉",離開繁華的京城,爬山涉嶺,前去不毛之地,如清朝一般流放寧古塔。想想都知道這是個又苦又累的差事,沒啥人願意"出差"。可是如果押送女囚,就不一樣了,好多官差爭著,搶著想去。他們認為押送女囚是一個"美差"。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押送女囚比較清閒。

古代官員編制少,衙役相對也少,可是管轄的地方大,事情多。如老百姓的吃喝拉啥,捉拿匪盜等事情,都是為數不多的衙役的事。可是,除了正常公事外,還得伺候當官的。衙役就是縣令的免費僕人。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押送男囚,也是很苦很累的。男囚大多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也有很多江洋大盜,還有殺人犯。這些男囚知道被流放之地非常窮,去了還得不分晝夜地幹活。因此,他們時刻想著殺死押送的官差,逃之夭夭。因此,這些押送的官差不但要忍受艱苦的路途,還得時刻防備男囚。

而押送女囚,就不需要擔心遇到囚犯方面的生命危險了。女人大都手無縛雞之力,連只雞都不敢殺,給她們一萬個膽子,她們也不敢謀害官差啊。即使她們謀害了官差,她們能逃到哪裡去呢。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一個女人人生地不熟,很難生存下來。你想,野外不但有猛虎野獸,還有江洋大盜。一個女人在外面,是很危險的,不是被野獸吃了,就是被壞人抓獲,成了壓寨夫人。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因此,這些女囚還不如老老實實地跟著官差到達目的地,再苦再累,也能活下去。而押送的官差,自然是男的,每天和女囚聊聊天,欣賞下沿途異域風情,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了。有一句話說得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官差和女囚,一路前行,即使路途再遙遠,也不覺得累了。如果官差換位思考下,把這次"出差"當作"公費旅遊",豈不美哉。

第二個原因,女囚親戚朋友們給予押送的官差銀兩,讓照顧她們。

古代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般是不會犯罪的。她們之所以被流放,大多數是男人犯了罪,被牽連了。古代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面,某某官員犯了十惡不赦之罪,判處斬立決,妻子兒女流放千里。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雖然這個官員被斬首示眾,可是他還有不少當官的朋友和親戚啊。這些當官的親戚們,看在被殺之人的面子上,多半會照顧他們的妻子兒女的。因此,他們會給予押送官差們錢財,更有甚者,直接買一輛馬車,讓女人們坐在馬車上。而這些官差就有福了,坐著馬車,執行公務,豈不快哉。

雖然路途遙遠,一來一回,可能數月時間,可是收穫也多啊。古代官差的工資是很低的,如果能賺點外快,就可以貼補家用。而押送女囚,有很多人給予官差外快,自然就有許多人搶著去了。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這麼苦,為何官差們還搶著押送?真實原因太現實

結語

古代押送犯人,就是出差,不但會有朝廷出差補助,還有女囚給予的灰色收入,何樂而不為呢。這些官差,也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時工資不多,為了提高生活水平,為了養家餬口入,他們自然會爭搶著去押送女囚。因此,這些官差爭搶著押送女囚的原因,真的太現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