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讀完本篇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你將對葡萄酒有個基本的瞭解,知道葡萄酒的分類是怎麼回事,而且喝到一款自己喜歡的好酒時不再尷尬地簡單評價“哇,真好喝!”,而會有更多的詞彙去表達你對這款酒的感受。當然,如果你在約會時有葡萄酒配餐,你也能對此談論一二,讓朋友對你的好感指數直線上升。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首先,如果你對葡萄酒不熟悉,可能覺得它很難懂,太高深莫測。因為世界上的確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葡萄酒,而且有很多不同的葡萄酒產國,不同國家還有不同的產區,不同的葡萄品種,不同的釀造方式等等。

由於在中國喝葡萄酒越來越流行,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社交方式。不管是國家設宴招待外國元首,還是公司接待客戶、同事聚餐,我們都能看到葡萄酒的身影。

很多大型企業甚至會專門請講師給員工培訓葡萄酒知識和西餐禮儀,讓員工在接待客戶時能更有自信應對。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優質的葡萄酒非常美味,而且也是搭配食物的理想飲品。當你對不同類型的葡萄酒及其口味有基本的瞭解之後,平日裡的家常便飯配上一杯葡萄酒,也會變得格外與眾不同。

不管怎麼樣,深處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有太多理由要主動去了解葡萄酒的基本信息。最新的研究表明,當人們對葡萄酒瞭解得越多時,喝葡萄酒時會覺得味道更好。

憑直覺來說,小酒窩也覺得這是有道理的。不管是葡萄酒也好,還是其他飲品也好,如果你有更多的詞彙來描述你正在喝的東西,那麼你的大腦也能更好地辨識出飲品中一些很微妙的香氣和味道。

這種體驗真的很奇妙!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生活中常見的兩種葡萄酒: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好吧,你肯定不需要聽我說什麼,就能分辨出上圖哪杯是紅葡萄酒,哪杯是白葡萄酒。它們看起來顏色不一樣,喝起來味道也不一樣。

但是你肯定很想知道為什麼它們的顏色和味道會這麼不一樣。其實主要原因來源於:葡萄皮,以及皮中一種叫做“單寧”(tannin)的東西。

讓我們一起記住“單寧”這個詞和它的意思,因為人們在喝紅葡萄酒時經常會談到單寧。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葡萄酒的單寧

單寧是什麼?單寧是葡萄、其他水果和某些植物(比如茶葉)中自然生成的一種物質。人們常常形容單寧的味道為苦味,在口腔中產生乾澀的感覺。

想要更深入瞭解單寧,可查看《Wine Folly|葡萄酒的基本特徵你都瞭解嗎

在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如果釀酒師讓紅葡萄皮浸在葡萄汁中發酵,單寧就會逐漸溶釋在葡萄酒中,這也是為什麼紅葡萄酒會呈現出紅色的原因(畢竟,不管是紅葡萄還是白葡萄,裡面果肉的顏色都是白綠色)。

而紅葡萄皮與葡萄汁接觸時間較短或者無接觸時,葡萄酒則會呈現出桃粉色或近乎透明的淡黃色、黃綠色,單寧含量也極少。另外,紅葡萄皮比白葡萄皮單寧含量更高。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也就是說,白葡萄酒可以是白葡萄帶皮發酵而成,或者某些紅葡萄除皮發酵而成,比如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紅葡萄酒(Red wine)的主要成分是單寧,所以你可能會評價一款紅葡萄酒“堅實的”(firm)、“堅韌的”(leathery)或者只是簡單的“苦澀的”(bitter)。

單寧還賦予紅葡萄酒質感,讓人覺得口感“柔順”(smooth)、“柔軟”(soft)或“粗糙”(rough)、“耐嚼”(chewy)。通常來說,葡萄酒的顏色越深,單寧含量就越高,口感也就越“厚實”(bolder)。

  • 常見的紅葡萄酒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仙粉黛(Zinfandel)、梅洛(Merlot)、黑皮諾(Pinot Noir)、品麗珠(Cabernet Franc)、馬爾貝克(Malbec)、巴貝拉(Barbera)、桑嬌維塞(Sangiovese)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前面也說過,白葡萄酒(White Wine)也含有單寧,只不過還不足以成為白葡萄酒中的主角。與紅葡萄酒相反的是,白葡萄酒的主要成分是酸度。

所以你可能會評價一款白葡萄酒“爽脆”(crisp)或“酸的”(tart)。或者,當白葡萄酒的酸度不高時則是“鬆散的”(flabby)或“平淡的”(flat)。

  • 常見的白葡萄酒品種:霞多麗(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賽美蓉(Sémillon)、莫斯卡託/麝香(Moscato/Muscat)、灰皮諾(Pinot Grigio)、瓊瑤漿(Gewürztraminer)

想要更深入瞭解不同顏色葡萄酒,可查看《觀色識酒:葡萄酒顏色透露的信息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桃紅葡萄酒(Rosé Wine)或粉紅葡萄酒顏色呈桃粉色。這是因為在釀造過程中葡萄汁與紅葡萄皮接觸的時間比紅葡萄酒要短。也就是說,桃紅葡萄酒並不是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混調而成。

  • 常見的桃紅葡萄酒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仙粉黛(Zinfandel)、灰皮諾(Pinot Grigio)、桑嬌維塞(Sangiovese)

想要更深入瞭解桃紅葡萄酒,可查看《2020年熱搜榜十大桃紅葡萄酒,我們看出了什麼名堂?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接下來,讓我們再瞭解一下另外兩種常見的葡萄酒:餐後甜酒和起泡酒。

通常,我們都將酒精度低於14%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為“佐餐葡萄酒”(歐洲國家常稱為“低度葡萄酒”),也就是不包括任何起泡酒或加強葡萄酒(額外再添加酒精後的葡萄酒)。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餐後甜酒(Dessert wine)

因其口感更甜而得名,而且一般是在正餐後再喝。由於葡萄汁在發酵結束後基本不會殘留多少糖分,所以會在葡萄酒中添加一些白蘭地,這樣酒液中會保留更多天然的糖分,使葡萄酒的口感更甜。

  • 常見的餐後甜酒/加強酒:波特酒(Port)、馬德拉酒(Madeira)、苦艾酒(Vermouth)、雪利酒(Sherry)、馬薩拉酒(Marsala)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起泡酒(Sparkling wine)是酒液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葡萄酒(像可樂一樣),通常是葡萄汁完成酒精發酵後再裝入瓶中進行第二次發酵,在封閉空間內糖分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關於起泡酒的含糖量,一般會在酒標上做相應標註,比如“Brut”是指天然幹型,這是我們最常見的起泡酒類型。

  • 起泡酒甜度標識:自然幹型(Brut Nature)、超天然幹型(Extra Brut)、天然幹型(Brut)、極幹型(Extra Dry/Extra Sec/Extra Seco)、幹型(Dry/Sec/Seco)、半乾型(Demi-Sec/Semi-seco)、甜型(Doux/Sweet/Dulce)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一般來說,不管是紅葡萄還是白葡萄都能釀造起泡酒,除了較常見的白起泡酒,還有桃紅起泡酒。而世界上最著名的起泡酒莫過於法國香檳產區出產的香檳酒(Champagne),主要用霞多麗(Chardonnay)、黑皮諾(Pinot Noir)和莫尼耶皮諾(Pinot Meunier)。

想要更深入瞭解香檳酒,可查看《法國香檳酒發展史:從無泡到起泡,從開始到現在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如何描述葡萄酒的味道?

所以,我們先總結一下上面的內容:紅葡萄酒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葡萄汁和葡萄皮一起發酵,而且酒中的單寧含量更高。白葡萄酒單寧少,酸度更高。餐後甜酒的酒精含量較高,而且口味更甜,起泡酒則含有氣泡。

這樣看看,好像也挺簡單的,不是嗎?但是葡萄酒遠非如此簡單,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專門普及葡萄酒知識的機構火爆了。

描述葡萄酒的味道本身是件很感性的事情,你說的玫瑰香味可能就是我說的蜜桃香味,只不過每個人的表述不同而已。那麼,在品飲一款葡萄酒時,我們是否能有一些共性的詞彙來表達呢?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在描述葡萄酒時涉及的四個方面:

  • 甜度 Sweetness:

在葡萄酒的世界,“甜”(sweet)的反義詞是“幹”(dry)。比如我們常說的“乾紅”“乾白”就是說的葡萄酒甜度,“幹”就表示不甜,葡萄酒中幾乎沒什麼殘糖。另外,還有“半乾”(medium-dry)或者微甜(off-dry),這些都是說的甜度。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 酸度 Acidity:

前面也已經講過葡萄酒的酸度。對於白葡萄酒來說,酸度至關重要,它會讓白葡萄酒口感清新爽脆,但是酸度太高的話就只能說是“酸掉大牙”(sour),而酸度太低則會讓白葡萄酒喝起來“發膩”(fat),沒有活力可言。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 單寧 Tannin:

這一點前面也提到過,主要是紅葡萄酒中的單寧。單寧含量高的紅葡萄酒有酸澀味,甚至可能是明顯的苦澀味,顏色也極深。單寧含量較低的紅葡萄酒則口感柔順,更易入口。

  • 酒體 Body:

這個主要是說的酒液在你舌頭上感受到“重量”和黏稠度。酒體飽滿(full-body)的葡萄酒喝入口中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當你搖晃酒杯時,酒杯內壁上會附著很多酒液。而酒體輕盈(light-body)的葡萄酒喝入口中感覺就像水一樣淡淡的。中等酒體(medium-body)的葡萄酒則介於這兩者之間。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如果你想更直觀地感受上面說的這四種元素的特點,可以試試泡一杯濃濃的紅茶,什麼都不加。喝一口濃茶,口中的感覺就是強單寧帶來的,非常澀口。接下來,你在茶中加一點檸檬汁,也就是加了酸度,再喝一口,你嚐到的就是酸澀味。最後,再加一些綿砂糖到茶裡,也就是加了甜度,喝時的感覺就很柔順了。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除了以上四個方面以外,還有第五個關鍵因素,它可能涉及到以上全部四個方面,而且會更加主觀。

  • 風味 Flavors:

關於描述葡萄酒香氣和味道的事物詞彙有很多,但是很多我們可能從來都沒有遇見過,或者很難碰到。所以不要費心去研究像石墨、穀倉和其他你從沒有品嚐過的味道的東西,多瞭解一下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的味道,比如說水果味、泥土味、辛辣味、煙燻味或花香味等。

另外,你可能聽說別人談論過葡萄酒中的“橡木味”,這又是什麼東西呢?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當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發酵或陳釀時,它就會散發出橡木的香味。對於葡萄酒來說,橡木味只是葡萄酒味道的另一個參數指標。而我們很多人卻把它當成最重要的指標,認為有橡木味的葡萄酒才是優質葡萄酒。

有些人喜歡葡萄酒中的橡木味,因為可以給葡萄酒增添煙燻味、丁香味、辛辣味或香草味,而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橡木帶來的這些香味。

如果你也不喜歡橡木味,那就選一款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的葡萄酒,或者橡木桶陳釀時間較短的葡萄酒。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葡萄酒都是在不鏽鋼桶中發酵和陳釀,因此就不會有橡木味。

想要更深入瞭解橡木桶葡萄酒,可查看《Wine Folly|橡木桶陳釀葡萄酒的秘密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剛開始接觸葡萄酒,可以嘗試哪些?

小酒窩的建議是最好先從簡單的葡萄酒開始,通常這種葡萄酒價格也比較便宜,比如不超過150元/瓶的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或者價格更低的桃紅葡萄酒和起泡酒。

當你區分出來哪些葡萄酒是你喜歡的,哪些你並不喜歡,並積累了一點葡萄酒知識後,可以探索更復雜的葡萄酒,當然價格也會更高一些,比如超過300元/瓶的葡萄酒。

同樣,對於葡萄酒初學者來說,僅僅根據品種來判斷一款葡萄酒的味道很難。所以,最重要的是尋求幫助,不要害羞。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比如你可以去葡萄酒專賣店或者在線網店,跟客服說:“我想要一種幹型的、酒體輕盈的白葡萄酒”,或者“我想嘗試一下酒體飽滿的紅葡萄酒”,或者你曾經喝過的喜歡的酒,讓客服跟你推薦一款類似的。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明確提出某種較經典的葡萄酒品種,比如說“我想要一款150元左右的霞多麗葡萄酒”。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葡萄酒品種:

  • 白葡萄酒:
  1. 霞多麗Chardonnay:霞多麗乾白常有水果味、黃油味,口感如天鵝絨般
  2. 灰皮諾Pinot Grigio:簡單易飲、酒體輕盈、口感乾爽
  3. 雷司令Riesling:味道甜美,水果味濃郁,比霞多麗要輕盈一些
  4. 莫斯卡託Moscato:很多受歡迎的甜白葡萄酒
  5. 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幹型、酸爽,有草本和熱帶水果的味道。
  • 紅葡萄酒:
  1.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酒體飽滿,帶有草本香味。年輕的赤霞珠有豐富的醋栗香味
  2. 梅洛Merlot:果味濃郁、辛香味,口感柔順,單寧含量比赤霞珠少
  3. 黑皮諾Pinot noir:精緻清新、單寧柔和、果香濃郁
  4. 仙粉黛Zinfandel:從中等酒體到飽滿酒體都有,幹型和半乾型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瞭解葡萄酒需要不斷探索

你可以從下週開始,每週買一瓶葡萄酒,或者去外面餐廳吃飯時點一杯葡萄酒。開瓶之後花一點時間按前面說的這些信息,試著去描述你喝的葡萄酒。

務必保證你每週嘗試的葡萄酒都不同,並重覆上面的步驟。這樣嘗試一個月後,你就會發現在描述葡萄酒時變得越來越熟練,你的喝酒體驗也會變得更不一樣。

在探索葡萄酒的路上,只要你用心留意自己喜歡什麼葡萄酒,不喜歡什麼葡萄酒,你以後再挑選葡萄酒時就會越來越接近你喜歡的那種葡萄酒。

每次喝葡萄酒時,如果你不能準確地說出其典型特徵,不要羞於啟齒。專注於快樂地享用你的葡萄酒,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你還記得自己喝過的第一款葡萄酒嗎?歡迎在評論區跟小酒窩分享你的感受吧!

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讓你告別尷尬式評價“哇!真好喝!”


參考資料:

https://www.primermagazine.com/2019/learn/different-wine-types


歡迎關注“七七小酒窩”,一個喜歡喝葡萄酒、吃辣、寫文章、打籃球的高個子姐姐,專注分享葡萄酒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