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神靈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女神”更是代表著“高不可攀”

。然而,在中國民間,存在著這樣一個女神,她善良、賢惠,她甚至無所不能,最關鍵的是,她平易近人,有求必應

關於她的出身,有一個“重口味”的故事,相傳佛祖釋迦摩尼被困在糞便之域的時候,有一個人一口一口將糞便之域的糞便全部吃完,才使得佛祖擺脫囹圄。他就是“烏樞沙摩明王”,民間稱其為穢跡金剛,他被侍奉為佛教中的廁所之神,以幫助眾生脫離汙穢之事。

等等,搞錯了,我們要說的她不是佛教的廁所之神,而是中國的廁所之神——紫姑。

紫姑是一個非常特別、非常特別、非常特別的女神,對她的祭祀活動幾乎完全屬於已婚女性們。另一方面,紫姑給人們的印象更多的是人性而非神性。

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一、卑微的出身與慘淡的命運

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關於紫姑的出身有多個版本,比較常見的說法是,紫姑原名何麗娘,由於家境不好嫁給壽陽李景做小妾,李景的大老婆是個嫉妒心強且心狠手辣的女人,經常讓麗娘幹一些汙穢的工作,例如打掃廁所、豬圈等等,總之哪裡髒就讓她往哪裡去。

麗孃的結局也有很多個版本,在南朝人劉敬叔所著《異苑》中,麗娘因不堪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在張燈結綵的正月十五日夜晚,於廁所內含恨自殺身亡。而在《顯異錄》中,則是李景大妻曹氏將麗娘誘騙至廁所並殘忍地將其殺害。

無論哪個版本,紫姑的出身往往是卑微的,她代表的身份是弱勢的一方,而她的死則是底層婦女被壓迫、被欺凌的真實寫照。

也有說紫姑的身份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因受呂后的殘害,最終死在了廁所之中等等。

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二、深受婦女喜愛的神明

在民間,人們總是不自覺得尋找各種精神寄託,使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中隨處都有庇佑的神靈。這其中既有掌管天地的最高神玉皇大帝、也有掌管人們吃飽穿暖的灶神。自然解決人類“屎尿屁”的廁所也需要一位神,用以護佑家庭。

人類造神的目的除了祈福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驅邪避兇。古代由於人類生產力低下、科學認知不足,導致大多數人在生病之後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癒,疾病往往會被當成邪靈作祟。廁所作為人們排洩的主要場所,自然會被認為是汙穢聚集、骯髒不堪的場所。因此為廁所找一個神明,請她幫助人們驅趕廁所裡的汙穢之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麗娘卑微的出身及其悲慘的命運與“廁所”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高度一致,因此她自然而然地被安排成了中國的廁所之神。

麗娘死後被請上神壇奉為廁所之神的背後,既體現出人民對於正義伸張的渴望,以及對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同時又有意或無意的讓這位“女神”變得不像其它神明那樣高高在上

,使得人們對待紫姑不像對待其它神明那樣擁有極大的敬畏之心。

現實生活中,由於廁所一般屬於家庭中比較私密的場所,日常的打理工作也多由主內且家庭社會地位較低的女性來完成,所以大概是出於同病相憐的原因,廁神紫姑在婦女圈慢慢地流行起來。

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三、“迎紫姑”的發展變化

對於廁神的祭祀有多種形式,這其中又屬“迎紫姑”最為流行。所謂“迎紫姑”,簡單來說就是“請神上身”——讓紫姑附體到特殊祭祀器具或者人身上。

唐代詩人熊儒登在《正月十五夜》中寫道:“漢家遺事今宵見,楚郭明燈幾處張;深夜敲嬌歌聲絕後,紫姑神下月蒼蒼”。由此可見,迎紫姑這個習俗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出現。從唐朝的大量詩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唐朝時期“迎紫姑”已經變得很流行了。

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酒足飯飽賞燈遊街玩鬧之後,婦女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形象,她們來到紫姑經常幹活的廁所、豬圈等地迎接她。婦女們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淚安慰她。

李商隱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詩中,還提到“身閒不睹中興事,羞逐鄉人賽紫姑”。從中我們可以猜測,在唐朝時期,迎紫姑甚至帶有一點競技娛樂性:婦女們組團比賽,看誰能最快地請到紫姑。

宋代時期,迎紫姑變得更為流行。蘇東坡《子姑神記》中提到“衣草木,為婦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畫字……”,由此可知宋朝時的迎紫姑已經有扶乩內容的端倪。在明、清時期,這一風俗仍流傳甚廣,清人《都城瑣記》中記載了一首詩:

“敞帚掛紅裳,齊歌馬糞香;一年祝如意,先拜紫姑忙”,說的就是當時迎紫姑的現象。

好不容易迎來了紫姑,可不是就簡單地安慰她兩句就完事,最早紫姑的能力比較單一,主要是與婦女生產相關的蠶桑收成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紫姑的神通也越來越廣大,不但通曉蠶桑、莊稼的年景豐歉情況,還可以占卜吉凶,甚至通曉萬事萬物,有問必答

另一方面,紫姑還變得越來越平民化,不再是隻有正月十五才能請下凡塵,而是365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隨叫隨到,只要供奉之家有所求,她就會回應,可謂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四、女神還是女人?

彷彿印證了那句老話:出身決定命運。紫姑的出身,讓她變成了一個極具平易近人的神明。因為她能夠全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分時段隨叫隨到的服務於眾人,所以人們把她請下來後,不再只問吉凶,還可以讓她做一些看護孩童和老人,甚至是陪小孩子玩鬧的瑣事。

俗話說,泥人尚有三分性,更何況是神明呢?面對閒來無事便召喚她尋歡作樂的人們,紫姑有時會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懲罰——賴在乩童的身上不走。總之,紫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在紫姑漫長的“神”生中,除了變得更加平易近人、能為人們做更多的事情外,她還有了自己的個性。紫姑不再是一個只會打掃廁所、幹著髒活累活受盡壓迫的底層角色,她慢慢地學會了歌舞,學會了琴棋書畫。

蘇東坡所見的那位紫姑就能借扶乩寫詩數十篇,詩詩都是脫口而出,並且“皆有妙思,雜以嘲笑”。問她神仙鬼佛變化之理,她的回答總能讓人耳目一新、出人意表。

又比如說,紫姑還曾化作大書法家,讓人歎為觀止。據記載,北宋政和年間,襄邑地區人民在迎紫姑的過程中,鄉民問紫姑是否能書寫。紫姑便讓鄉民將二百張紙粘連起來,並用十斤麻皮捆成一根兩尺粗的筆。紫姑在書寫的過程中將粗筆系在乩童的頸部,然後在紙上騰挪跳躍、健步如飛,頃刻間字便書寫了一副巨型的“福”字,而且所書字體清麗端莊不亞於顏體字。

如此能詩會文、能言善辯、幽默詼諧、通人情知禮節、能歌善舞等才藝眾多且平易近人的神仙可謂世間難得,就連皇帝都曾降旨表彰紫姑的神人神蹟,為紫姑修建祠堂廟宇,以供百姓頂禮膜拜。

文學家沈括這樣評價紫姑:“書有數體,皆非世間篆隸,乃好女子,善鼓箏,能乘雲,能文章詩歌、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這樣一位無所不能的神仙,老百姓們怎麼會不喜歡不歡迎呢。

紫姑,一個卑微到地板的女神,其實是古代婦女的寫照

紫姑與其它神祇相比,更加具有人性也更加平易近人。看過紫姑的種種神通後,紫姑在我眼中不再是一個女神,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她原本是一個出身卑微、受盡壓迫和欺辱的最底層婦女。她要顧家——照看老人和孩子等,她還要養家——種植莊稼和養殖桑蠶等。她偶爾還會有小脾氣,但即便是生氣還是全心全意的為整個家服務。另一方面,紫姑的成長史,又是一部婦女的解放史,她們從只做家務發展到多才多藝,更加地願意展示和實現自己的價值。身為廁所之神的紫姑雖然離我們而去,但她又一直存在我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