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紅4軍是從鄂豫皖根據地走出來的英雄部隊,也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軍之一。最初,紅4軍下轄有第10師和第11師兩個師,總兵力約有一萬二千人作用。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兩位將領,他們一個曾是紅4軍第10師師長,另一個則是紅4軍第10師29團2營2連的司號員。讓人感到傳奇的是,後來師長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司號員後來也成為了上將。那麼,這位師長和司號員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王宏坤是湖北麻城人,出生於1909年,他很早就參加了紅軍隊伍,經歷過著名的黃麻起義。在鄂豫皖革命鬥爭時期,王宏坤先後擔任過紅4軍第10師第30團團長、紅4軍第10師師長。1933年,紅4軍跟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王宏坤又當上紅4軍的軍長。後來還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征。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王宏坤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旅長。在這一時期,王宏坤率領部隊參與創建了冀南抗日根據地,後來還擔任過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在解放戰爭中,王宏坤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六縱隊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兼桐柏軍區司令員、湖北軍區副司令員等系列重要職務。他率領部隊參加過挺進大別山系列戰鬥、淮海戰役以及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有著非常突出的功勳。新中國成立之後不久,由於工作需要,王宏坤調到海軍工作,出任海軍副司令員一職,為海軍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擔任海軍副司令員的王宏坤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而當年和王宏坤同在紅4軍第10師,擔任29團2營2連司號員的是尤太忠,他是今河南光山人。尤太忠出生於1918年,比王宏坤小9歲,他13歲就參加了紅軍隊伍,經歷過鄂豫皖根據地系列軍事鬥爭。在加入紅軍隊伍之後,尤太忠被安排到王宏坤率領的紅4軍第10師工作,在基層連隊當了一名司號員。後來,經過長征的洗禮,尤太忠得到了很大成長,逐漸成為了一位年輕的紅軍幹部。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在抗日戰爭中,尤太忠在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工作,他歷任八路軍386旅第772團連指導員、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團長,參加過神頭嶺伏擊戰、反九路圍攻和百團大戰等重大抗日戰役和戰鬥。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尤太忠成長得非常快,他先後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第17旅副旅長、第16旅副旅長、第16旅長,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1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第34師師長,參加了上黨、平漢、蘭封、定陶、大別山、襄樊、淮海、渡江和挺進大西南系列重大戰役。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司號員,後來師長授上將軍銜,司號員也成為上將

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太忠還率領部隊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戰役、金城防禦戰、上甘嶺戰役,戰功非常突出。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時任第二十七軍副軍長的尤太忠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不過,尤太忠後來的成就非常大,他曾經擔任過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務,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這裡要多說的是,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當時尤太忠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雖然說,1955年和1988年兩次授軍銜有著很多不同,但單純從軍銜角度來看,尤太忠和當年的老師長王宏坤一樣,後來都成為了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