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計劃招募三支一扶人員400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3月14日

關於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20〕2號),現就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如下若干意見:

一、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鼓勵本市用人單位特別是工業企業在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的同時,積極促進復工復產,擴大人才市場需求,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已被錄用的高校畢業生不得由於疫情原因無法按時報到而提出解約。動員中央在滬企業、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擴大針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招聘規模。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要在今年招聘計劃中,安排不低於50%的就業崗位,面向本市高校畢業生定向招聘。落實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的稅收政策,對招聘符合條件的本市高校畢業生的企業,按有關規定在3年內以實際招用人數享受每人每年7800元的稅費依次減免優惠。本市範圍內的小微企業以及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社會組織招用本市戶籍、離校2年內首次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按規定申請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為按繳費當月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下限作為繳費基數計算的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補貼期限按用人單位為高校畢業生辦理用工登記備案手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實際月數計算,最長不超過1年。

二、擴大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項目規模

擴大“大學生村官(選調生)”“三支一扶”等現有基層就業項目面向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招錄規模,2020年計劃推出“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崗位400個、“三支一扶”崗位400個。加強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區社區工作者力量配備,2020年全市計劃專項招聘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1000餘名,充實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社區綜治中心以及居民區力量,落實社區工作者相關福利待遇。在年度公務員招錄工作中,區級機關要積極吸納應屆優秀高校畢業生。鄉鎮(街道)以及政法機關的基層單位主要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在本年度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中,擴大面向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招錄比例。加大本市中小學教師招聘力度,擴大中小學幼兒園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規模。鼓勵各區加大優秀高校畢業生人才儲備力度,建立優秀人才蓄水池,多渠道解決引進高校畢業生居住困難。加強高校徵兵宣傳,動員更多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用足現行學費補償與減免、落戶、升學等鼓勵政策。

三、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計劃

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在本市認定的見習基地進行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就業創業見習。學員在見習期間可享受生活費補貼,標準為當年城鎮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帶教學員的見習單位可獲帶教費補貼,每月補貼標準為當年城鎮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的30%。對直接提供見習崗位、當年見習留用率超過50%的就業見習基地,按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人數,另給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帶教費補貼。經創業見習基地跟蹤幫扶,見習學員在見習後6個月內實現創業的,按實際成功創業人數,給予創業見習基地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帶教費補貼。

四、建設高校畢業生網絡就業大市場

依託“一網通辦”,構建貫通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和高校畢業生求職需求的供需對接平臺,促進供需信息雙向對稱。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協作,整合上海市“海聚英才”雲選會等平臺,組織面向全市高校畢業生的系列綜合性網絡招聘會和專項網絡招聘會,開闢更多就業崗位。發揮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和各級各類園區吸納人才的優勢,舉辦自貿試驗區等各類網絡專場招聘會,定向招聘本市高校畢業生,強化供需精準對接。

教育部門要指導促進各高校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舉辦各類專場網絡招聘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參加教育部“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市場;指導各高校分類梳理學科專業畢業生數量、層次、結構等信息並向用人單位精準推送;嚴格信息審核機制,注重保護高校畢業生個人信息,確保網絡信息安全。各級公共就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要加大招聘高校畢業生的頻次,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和企業用工諮詢,組織企事業單位開展系列網絡招聘活動。

五、加強在線就業指導和困難幫扶

開發整合更多網絡就業指導課程資源,通過在線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就業諮詢等方式,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開展高校畢業生求職心理疏導,組織有經驗的職業指導師、心理諮詢師,推出一批在線諮詢指導課,開通心理熱線。發揮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與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室的示範引領作用,深化協同合作,建立高校間交流與聯動機制,推動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依託輔導員隊伍加強畢業生在線幫扶,引導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合理的就業觀、擇業觀,響應黨中央號召,到國家建設一線和基層前沿工作,在實踐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做好精準幫扶,加強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少數民族和疫情重點地區生源等高校畢業生群體的精準關心幫扶。

六、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力度

符合條件的本市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享受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補貼標準為1000元。本市戶籍的高校畢業生畢業2年內初次就業為靈活就業,辦理靈活就業登記手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申請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為按繳費當月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下限作為繳費基數計算的社會保險費的50%,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高校畢業學年學生參加補貼培訓目錄內緊缺急需的中級以上或專項職業能力的培訓項目,考核鑑定合格的,可按規定的補貼標準,享受80%培訓補貼;參加補貼培訓目錄內其他中級以上或專項職業能力的培訓項目,考核鑑定合格的,可按規定的補貼標準享受60%培訓補貼。

七、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1.44萬元的限額依次扣減相關稅費。對具有本市戶籍、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本市首次創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合作社、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創業組織滿一年且按規定至少為一人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的,可申請8000元的首次創業一次性補貼。畢業學年學生參加補貼培訓目錄內創業能力培訓項目,可按規定的補貼標準享受80%培訓補貼。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階段性調整相關政策,包括將“天使基金”申請對象條件中的企業註冊時間由不超過3年放寬為不超過5年;“雛鷹計劃”新資助者首期還款日順延3個月;“雛鷹計劃”資助期內的創業者延遲還款兩個月;向具備創業基礎的“天使基金”申請對象提供創業培訓、項目跟蹤輔導等創業服務。

八、調整優化高校畢業生相關服務政策

推進就業服務業務流程再造,全面實現就業簽約、畢業手續辦理、出國申請材料準備等學生就業事務受理網上辦理,減少學生流動和聚集。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時間、推遲簽約錄取,在確保企事業單位達到復工復產標準、確保學生和校園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高校畢業生赴企事業單位實習,並鼓勵居家在線實習,雙向緩解當前“用工難”和“就業難”。推遲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直接落戶受理時間,為高校畢業生在滬擇業留出更多時間。按教育部統一部署,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將其戶口和檔案在學校保留2年,併為落實就業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及時辦理就業手續。落實國家適度擴大2020年碩士生和普通專升本招生計劃部署,市屬高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總量力爭增加15%,專升本招生計劃由佔全市高校專科畢業生總量的8%增加到10%,為有志於升學深造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九、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區、各有關部門、各高校要切實增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要進一步發揮市高校招生和就業工作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形勢研判和工作部署,強化部門協同,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各高校要認真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保障“機構、場地、人員、經費”四到位,尤其要保障因推進網絡就業服務帶來的新增費用。要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心理疏導,在確保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要加強宣傳引導,主動回應關切,穩定就業預期,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