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雞又是高產蛋殼質量又好,你家的就不行呢?!

蛋雞養殖近年來逐步進入適度規模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雖然規模,群體,數量,設備在很大程度上走向科學,合理,適合當下階段蛋雞養殖發展,但很多養殖者思想觀念卻存在一些偏差。過高的環境溫度將會對雞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當溫度達到32℃以上時,就會引起雞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應,此時雞就陷入熱應激狀態。輕度熱應激時,雞群出現產蛋量下降、蛋重變輕、蛋殼變薄,重者出現死亡增多,甚至引起大批死亡。總結出來,不足不對之處,大家多多指點!


誤區一

雞雛到場後,不直接上籠,尤其是夜間到雛,第二天再裝籠。

正確做法:雛雞到之前,多找一些工人,雛雞到家後,儘快把雛雞裝上籠。

原因:雛雞舍溫度比較高,再加上雛雞在雞盒子裡擁擠,溫度會比雞舍的實際溫度還要高出幾度,並且容易缺氧。所以雛雞到家後,裝籠不及時,摞在雞舍內,時間長了,容易把雛雞熱死或燜死。

注意:雛雞的盒子不能摞放在衝著熱源的過道,否則,熱源直吹雞盒子,紙盒子變軟以後容易倒塌,把雞壓死。


誤區二

因為育雛舍條件有限,空間小,密度超大。

雛雞前0-3周 要求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50只雛雞。50cm*60cm 的籠子,每個格子0.3平米,按要求裝15只雛雞。60cm*90cm的籠子,每籠不超過27只雛雞。

實際生產中,客戶50cm*60cm 的籠子,大都裝30-35只雛雞,60cm*90cm的籠子,每籠大都裝100只雛雞左右。密度超大,雛雞活動空間受限,採食和飲水的位置也不充足,容易導致弱雛增多,雛雞成活率下降,均勻度變差,發病率增高!

誤區三

開口藥濫用,導致雛雞不喝水或開口藥中毒。

遇到很多客戶打電話說,雛雞到家之後很長時間不吃不喝,一問才知道水裡面加了開口藥,把水壺裡面的水換成清水,雛雞開始飲水,原來是開口藥的適口性差,雛雞不喝。

還有的客戶,雛雞到家挺好的,2-3天后突然大群趴著不動了,大群引起大批量死亡。

建議:雛雞到家第一天喝清水或添加一些微生態製劑,如果需要添加開口藥,建議使用扶正助陽,強壯雛雞體質的中藥製劑!


誤區四

雛雞飼餵每天1-2次,不清除陳料,每次都是往上加新料。加料剩下的預料放到雛雞舍內。

不少客戶都是每天喂料1-2次,並且每次加料都把新料,直接加到上一次的剩料上面。結果到2-3周的時候就發生了肌腺胃炎,引起雛雞生長髮育受阻,死亡率增加,整齊度下降!

雛雞舍溫度高,溼度相對又大,剩料在雞舍內時間過長,容易發黴變質,滋生黴菌和細菌(雛雞料能量蛋白比較高,在高溫高溼的情況下,飼料當中的營養成份容易產生生物胺,與飼料當中的賴氨酸反應,生成一種叫做“肌胃糜爛素”的物質,引起雛雞發生肌腺胃炎。

正確做法:雛雞到家的前2-3周,儘量每天飼餵2-3次,每次喂料,把剩下的料倒出來,再加新料。把倒出來的剩料可以過篩,把雞糞濾出,給大日齡的雞飼餵。

水也是如此,每次加水,把剩水倒出,水壺刷乾淨,再加新水。

產前期飼養管理關鍵點

一、飲水管理

目標:保證飲水充足、清潔衛生、無跑冒滴漏

1、水量控制。建議採用乳頭式飲水器飲水,舍內安裝自動控水電磁閥,同時每天查水4次,檢驗水量是否充足。

2、水線維護。建議每半月用過氧化氫對水線消毒1次,同時對於漏水的水管或乳頭及時進行維修、更換。

喂料管理

目標:營養、衛生、安全、充足、均勻

1、飼料營養。建議17-19周齡飼餵產前料,產蛋率達5%時,更換為產蛋高峰期飼料。為提高蛋雞產蛋率,此期間推薦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推薦使用鳴瑞生物增肥一號,能滿足此時期蛋雞對各種營養的需要。

2、喂料控制。產前期是雞群生殖系統發育以及體能儲備的關鍵時期,應確保飼料充足供給,建議每天定時、定量,飼餵3次,勻料3次。

3、飼料儲存。飼料要儲存在乾燥、通風良好處,建議每週對儲料間或料塔進行清理,防止飼料發黴、汙染和浪費,防止飼料黴變和吸潮。

4、監測和記錄雞群的日採食量,詳細瞭解雞群的狀況。

減少應激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應激。轉群上籠和免疫接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雞、運雞和入籠動作要輕。入籠前在蛋雞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並保持適宜光照強度,使雞入籠後立即飲到水、吃到料,儘快熟悉環境。保持工作程序穩定,更換飼料時要有過渡期。

(2)使用抗應激添加劑。開產前應激因素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以緩解應激,常用的有維生素C、速溶多維、延胡素酸和鎮靜劑氯丙嗪。

衛生

上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之進行一系列管理程序,對雞造成較大應激,隨著產蛋率上升,雞體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受到病原侵襲,所以必須加強防疫衛生工作。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飼養區和雞舍,飼養人員進入前要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和飼料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的消毒,減少疾病發生。此外,注意使用杆特寧抗菌中藥防治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加強觀察

注意細緻觀察雞的採食、呼吸、糞便和產蛋率上升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雞開產前後,生理變化劇烈,敏感不安而易發生掛頸、扎翅等現象,應多巡視,及早發現和處理,以減少死亡。注意觀察,及時發現脫肛雞、啄肛雞、受欺負雞和病弱殘疾雞,挑出處理。定期使用桿菌特號預防細菌性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開產後每隔30-35使用蛋紅卵管舒對初產雞進行輸卵管消炎和肽能360可有效改善蛋殼治療以及明顯增加產蛋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