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馬虎”的來歷

俗語“馬虎”的來歷​這個俗語來源於一個傳說: 古時候,京城有一個姓賈的畫家,名氣很大,慕名前來向他求畫的人很多。這人慢慢就驕傲了,認為自己隨便畫幾筆便是傑作。所以,他畫畫的時候就開始隨心所欲,極不認真。 有一天,他正在畫室裡畫一幅猛虎下山圖,剛把虎頭畫出來,就有人登門向他重金購畫,而且點名要一幅駿馬圖。賈畫家懶得重新畫,隨手就在虎頭下面畫上了馬的身子。來人看了,就問他:“大師,你畫的這是馬還是虎啊?” 賈畫家就說:“馬……虎,馬馬虎虎吧。你看,既有虎的威猛,又有馬的矯健,難得的傑作啊!” 對這樣的作品,人家當然不滿意,笑了笑,抬腳就走了。 賈畫家卻十分喜歡自己的這幅大作,就將此畫掛在了家裡。不想,卻很快惹出了麻煩:賈畫家有兩個兒子,智商上都有點不足,腦瓜不靈光。他的長子看見這幅畫後,問他畫的是什麼,畫家知道兒子笨,不好用“馬虎”來糊弄兒子,就說這是老虎。沒想到第二天長子出去打獵,看見別人的馬,以為是老虎,三下五除二就給人家射死了,害得賈畫家大掏腰包,賠了人家不少銀子。過了幾天,次子看到“馬虎”圖後,也跑去問他畫的是什麼。畫家長了經驗,有了教訓,這一回可不敢再說是老虎了,就說這是馬。次子也記在了心裡,第二天,他到郊外遊玩,半路碰到一隻老虎,以為是馬,就歡歡喜喜地迎上去,揪著老虎脖子上的毛就要跨上去騎大馬。老虎哪會跟他客氣啊,轉頭一口,就把他給咬死了,屍骨無存。 賈畫家悲傷不已,但此時後悔已經晚了。他回家扯下“馬虎”圖,一把火燒成了灰燼。隨後,他寫了一首打油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燒燬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自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下來了。

“馬虎”這個俗語一般是來形容辦事不認真,粗心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