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粉,雞精和味精哪個傷害大?

武哥影視城


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有很多,像鹽、油、醋、雞精、味精、醬油、耗油、料酒等等,都是缺一不可。

我們知道鹽要少放,吃太多鹽會造成高血壓,影響血管健康。油也要少放,吃油太多會造成高血脂,還會使攝入熱量偏高,也不利於健康。

那麼,雞精、味精、醬油這類調味品對身體健康有傷害嗎?哪個傷害最大?

味精:

最近這幾年大家不敢再吃味精了,據說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品,在溫度高於120℃時,人吃了會出現中毒反應,嚴重還會使人掉頭髮。

其實,味精很安全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組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可以放心食用。即便是把味精加熱到120℃,只是沒有鮮味了,不是有毒物質。

當然,味精放多了對身體肯定不好,因為味精裡面含有核苷酸,也就是含有鈉,會有鹹味。放多了鮮味就沒有了,還對身體不好,容易帶來肥胖。

雞精:

雞精是廚房裡用的比較多的一種調味料,很多人代謝味精食用。雞精的主要成為是穀氨酸鈉、澱粉、糖、雞味香料、雞肉粉等。放進菜品裡會提升菜的鮮味,它也是安全的調味品,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當然,雞精放多了也不好,因為它的成分和味精差不多,都含有穀氨酸鈉。雞精放多了,鈉含量就會增多,會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儘量在放雞精的同時,要少放鹽,這樣就能控制鈉含量。

醬油:

醬油是提升菜餚色香味的秘籍,有人擔心放醬油會讓皮膚或者傷口變黑,不利於健康。

其實,醬油很安全,它的黑色素主要是酪氨酸,沒法對皮膚進行黑色素合成。對於醬油來說,控制放入量很重要,一勺的醬油鹽含量很高。吃多了對身體依然不好。


是你的深夜食堂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拋開胡椒粉先不說,因為直到目前為止,胡椒粉都是一種天然的調味料,對於 人體不構成傷害。

只是重點說一說 味精和雞精的構成以及 人們觀念裡對於它的瞭解和認識。

還是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胡椒粉。

胡椒粉也叫古月粉,是由熱帶的胡椒樹果實碾壓制成。它既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品,又是一味珍貴的藥材,有溫胃散寒的作用。胡椒粉具有特有的芳香氣味又有苦辣味,是受人們喜愛的 具有辣味兒的調味品。

再來說說味精和雞精

味精和雞精,大家都不陌生,在早幾年的時候,可以說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放有一包味精或雞精。無論是用來炒菜還是做涼拌菜,只要放上一點點,就可以起到增鮮提味的作用,可以說是菜餚的增鮮增香的“神器”。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對雞精和味精避而遠之。認為吃雞精或者是味精有損健康。

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使用呢?

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最早是從食物中提取的,後來採用生物發酵法獲取。穀氨酸是人體必須的一種氨基酸,它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它的作用就是提鮮,因此它是安全的

既然它是安全的,為什麼有人會產生“吃味精影響健康”的疑慮呢?其實

適量的吃是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的,只有過量情況下才會。

這是因為穀氨酸鈉吃進肚子裡,會和胃酸發生反應,產生穀氨酸和氯化鈉。氯化鈉也就是我們常吃的食鹽,過量食用味精也就意味著多吃鹽。人體鹽分過重會導致高血壓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發生。

還有對於味精非議的焦點,是在於食物加入味精後,加熱超過 120°的高溫會產生“焦穀氨酸鈉”說是致癌物。可是經過各種實驗,並沒有證據表明,焦穀氨酸鈉對人體健康不利,

所以,由此證明味精是安全的調味品,只是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

1,做菜關火後放味精,否則高溫會因產生焦穀氨酸鈉失去鮮味。

2,用量掌握在用鹽量之內,並酌情減少用鹽量。

3,涼菜,肉,蛋類葷菜,菌菇菜餚,不需用味精;用醋和用糖的菜餚不用味精。

雞精

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因為加入了核苷酸,具有了雞肉的味道。或者說用核苷酸代替了雞肉粉。根據《雞精調味行業標準》,雞精總體組成有:穀氨酸鈉,核苷酸,鹽,糖雞粉,澱粉,香料,香精,助鮮劑等。在使用方法上,雞精比味精來得廣泛。幾乎所有菜餚都可以用,只要你願意。而且 在用量上沒有嚴格要求,只是因為裡面含有10%的鹽,食用雞精也要酌情減少用鹽量。

結語

由此可見,味精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相對於比較來說,雞精要比味精的危害大一些。畢竟添加了更多的化學添加劑。

其實,更大的危害在於被烹飪濫用。人們做菜用味精提前嚐到甜頭後,很快就發展到依賴。所有菜品,廚藝的問題統統用味精來解決,把味精當成了拯救味道的萬能神品,造成超量使用,既慣壞了口味,不添加味精,就覺得味道不好,又發現吃多了造成口乾舌燥,長期過量食用必然會造成系列疾病,其實不是味精的問題,而是味精裡的“鈉”。也就是鹽,長期超量食用的結果。

我是伯爵lwh。一個熱愛美食美酒,喜歡製作美食的烹飪屆的小學生。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收藏!


伯爵lwh


說到這三種調味品的危害性,其實不要太片面,而是要看食用量多少以及適宜人群。


胡椒粉是用胡椒研磨而成的,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調味品,也被經常應用於湯藥丸散中。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都是穀氨酸鈉,然而為了增加口感,雞精中還會添加其他化學成分。接下來,我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一下三者的成分、應用以及是否具有危害性。


胡椒


胡椒,味辛,性熱,有溫胃散寒、下氣止痛之功。從成分來看,胡椒中含有揮發性油、胡椒鹼、粗脂肪、蛋白質、澱粉、可溶性氮等物質,因此食用起來有特殊的辛香味,可以祛腥解膩、助消化。


胡椒主要有黑胡椒和白胡椒兩個品種。主要區別在於——

  • 黑胡椒:是未成熟果實採摘而來,最初的表皮顏色是綠色,經由乾燥加工後呈黑褐色。一般研磨成粗粉,味道較辛辣濃烈,可用於肉類菜餚的煎炸以去腥增香。但黑胡椒不宜烹煮過久,以免揮發掉其香辛味。
  • 白胡椒:是果實完全成熟後採摘而來,表皮為鮮紅色,去除果皮後曬乾研磨成細粉應用,顏色呈黃灰色,味道更柔和鮮香,經常應用於肉類煲湯以提鮮。


胡椒一般人均可食用,其味辛香可促進食慾,同時可以溫中散寒,尤其適合食慾不振、風寒感冒、胃寒嘔吐的人群。另外,胡椒也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如醋浸成丸可緩解反胃、嘔吐等症狀;以酒送服可緩解虛寒腹痛;胡椒燉豬肚適用於慢性腸胃炎人群食用;另外還能緩解牙痛等症狀。


然而胡椒性熱,多食容易過分升發陽氣,因此陰虛有熱、發炎、上火、胃潰瘍的人群應慎食。另外,一般人每次食用不要超過1克

同時,胡椒不宜烹飪時間過長,以免揮發其香味,一般在菜餚出鍋後或即將出鍋時加入少許調味即可。


味精




很多年來,味精都是人們口中不健康調味品的代名詞,然而味精真的就不健康嗎?味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嗎?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下其中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其實,穀氨酸鈉這種成分在很多食物當中都有存在,包括人體當中也天然存在著,這種成分是食物鮮美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穀氨酸鈉對人體並沒有什麼危害性。


有人提出味精加熱會致癌,這是因為穀氨酸鈉在受熱過程中,當溫度超過120℃以上,容易轉變成焦穀氨酸鈉,並失去鮮味,這也是為什麼要在菜快出鍋時才加入味精的原因。但焦穀氨酸鈉並不會使人致癌。


然而味精絕不是完全健康的調味品,其中同樣含有鈉鹽的成分,因此食用味精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和食鹽其實是差不多的。正常來講,

成年人每天攝入鈉鹽含量在5~6克,然而現在人普遍攝入鹽量超標,再加上味精簡直是雪上加霜。尤其在外出吃飯的時候,商家為了菜餚美味,往往會加入大量的味精,這也就是很多人在飯店吃完飯後,變得特別口乾口渴的原因。


每天攝入鈉含量過量後,就會造成身體內的水鈉瀦留,進一步會加重心臟、腎臟的負擔,使血壓升高。因此,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腎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人群、容易水腫的人群、小孩子,儘量不要食用味精,同時要少吃鹽


雞精



雞精是近幾年來人們用來替代味精的調味品。有些人覺得雞精的主要成分是雞的提取物,就會比味精更加健康。其實不然,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品,其主要成分仍舊是穀氨酸鈉,只不過這種成分的佔比在40%左右,而剩下分別是鹽、糖、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成分,甚至有的連一點雞的提取成分都沒添加。這也是為什麼雞精吃起來比味精更加鮮美的原因。


除了上述味精可能會造成的健康問題以外,雞精當中含有的鹽、糖等成分,無形當中會增加肥胖、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無論是雞精或是味精,抑或是鹽或糖,都要控制其的用量,以免損害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