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曹保平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良心的導演,而且他喜歡劍走偏鋒,他的作品都很特殊,他很喜歡用作品去直指人性,完全把人性的美好與醜陋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之前“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兩部作品表現都非常棒,然而這一次,全新作品“狗十三”又引來了好評熱潮。這部作品是關於青春成長的故事,然而準確的說,更是給我們直觀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問題。其實中國人很容易忽視家庭教育,直白一些說,不懂孩子需要什麼。很多人總是渴望給予孩子最好的輔導,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可他們總是忽略掉一個問題,孩子真的喜歡嗎?這個時代最好的一面在於,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然而最差的一面表現在,我們精神世界步步匱乏。大人永遠都是忙碌,孩子永遠都是孤獨。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整個故事非常有意思,沒有狗血劇中的打胎撕逼情節,只是簡單的去講述一個十三歲女孩從自己的童年步步走向成年的殘酷變化。殘酷這個詞,適用於很多人的童年,一方面家長總是忙碌,對孩子漠不關心,而另一方面,家長總是有自己固執的認知,所以導致孩子很容易怕家長,這種畏懼,也就令孩子心理留下陰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李玩就是這樣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取得也非常隨意,因為整個家庭比較“輕女”,所以李玩沒有太大的發言權。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媽媽離開的早,於是爸爸再婚。李玩突然多了一個弟弟,但家人對待她與弟弟完全是兩種態度。李玩雖然是青春叛逆期,可李玩卻從未叛逆過,她甚至變的很乖,這種怪叫懂事。導演用另外一種手法去講述青春的殘酷,相比較被父母打罵,其實假裝懂事才是最痛苦的一點。強迫自己成長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說白了就是死撐。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父親為李玩買了一條狗,李玩非常喜歡物理,所以把狗的名字叫做“愛因斯坦”,相處時間久了,這條狗成為了李玩的精神伴侶,然而有一天狗走丟了,李玩的反應很激動。為了能找到愛因斯坦,李玩大費周折,但最終沒能找到。為此,爺爺受傷了,而奶奶也走丟了,這巨大的代價下,李玩被父親暴揍。於是,李玩只能低頭認錯,只能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李玩確實有些任性,然而只是簡單的任性。她被爸爸灌輸著無數的生活禮節與道理,要祝福自己的弟弟生日快樂,要對大人敬酒說辭,李玩只能不斷的說服自己的內心,表面上營造出一副乖巧的模樣,看完這部電影,我們內心會感受到一種心酸,這種表達方式太寫實了,馴化式的教育,懂事式的教育,似乎大部分人的童年必須要接受的,除了接受,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好似我們和父母調了位置,父母可以不理解我們,但我們必須要理解父母。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成長很殘酷,到底殘酷在哪裡呢?在這個故事裡,父親在努力表達對李玩的愛,可表達的方式根本就不對!李玩喜歡物理,可父親卻給李玩報了英語培訓班,李玩的爺爺撫養了李玩十幾年,卻從來不清楚李玩不喝牛奶。而李玩迫切尋找愛因斯坦時,父親通知李玩狗狗找到了,其實狗狗並不是愛因斯坦,只是長得像而已,當李玩據理力爭時,爺爺奶奶統一了口徑,全部都認為這隻狗是愛因斯坦。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大環境下,很容易改造一個人,李玩就是那個被改造的人,他漸漸知曉自己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然而這不叫“懂事”,其實這隻能叫“聽話”罷了。李玩確實非常聽話,當大人們點了狗肉放在李玩眼前時,李玩還是夾起了狗肉,而李玩的父親則投向了讚許的目光,故事的最終,李玩徹底的被馴化,就像是動物園的獅子,被徹底的馴化成一隻貓。這樣的疼痛不在於表面,而是發自內心的,我們無法抗拒,所以孩子“認命”成了如今的家庭教育主流。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開明的教育不是這樣的,我始終認為,最好的教育便是把孩子當成朋友,真正瞭解他們內心的需求。李玩不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她像極了千萬箇中國孩子,在棍棒的毒打下,變的聽話,變的懂事。大人啊,有時候突然覺得可笑,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似乎沒有了對與錯,看的只是成效。當一個孩子沒有了自由的權利,沒有了選擇的權利,他只會越來越封閉,會越來越多的偽裝自己的喜怒,大人看到的是陽光的笑,但看不到的則是孩子黑夜裡躲在被窩偷偷的哭。這對孩子,根本不公平,為什麼要逼迫成長呢?因為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問題,因為他們不懂如何跟孩子好好溝通,孩子之所以被逼迫,完全是家長的失敗。

《狗十三》:中國式家庭教育,一步步逼迫我們懂事!

真的很希望讓所有的父母看看這樣的電影,家長儘量少說一些“為了你好”這樣的話吧,希望多問幾句“你需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