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從此開創了人類現代航空的歷史,然而促進人類航空工業快速發展的卻是因為戰爭,一戰時期飛機被應用於戰爭之中,在最早的空中轟炸中,雖然當時飛行員只是駕駛著簡易的飛機,用手將各種小型炸彈投向敵方地面目標,但卻徹底改變了延續了幾千年的平面戰爭模式,將戰爭帶入到空地立體作戰的時代,最初將飛機投入戰場之時,飛機很簡陋也沒有什麼防禦力,飛行速度也不快,但是憑藉高度優勢令地面各種武器對它無可奈何,因為當時交戰各國都沒有裝備專門的防空武器,但是戰爭是武器的孵化器,很快被稱作飛機剋星的高射炮就被研製出來,戰鬥轟炸機也就結束了其在戰場上肆無忌憚的蜜月期。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一戰時期雙翼轟炸機

其實高射炮的雛形早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戰爭中,普魯士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包圍了法國首都巴黎,切斷了巴黎城內法軍與外界部隊的聯繫,法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通過乘坐熱氣球飛出城外,與外界取得了聯繫,並且很快組織了一支強大的作戰部隊前來支援巴黎守軍,並通過熱氣球偵查德軍動向,與巴黎城內取得聯繫指揮作戰。德軍發現這一情況後很快研製了一款專門打氣球的火炮。該火炮由加農炮改裝,口徑為37毫米,裝在四輪車上,由於在實戰中打下不少氣球,該款火炮也贏得了氣球炮的稱號。這就是世界高射炮最早的雛形。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德軍“氣球炮”是現代高射炮的雛形

1906年德國萊茵公司的前身愛哈爾特軍火公司根據飛機和飛艇的特點,改進了氣球炮裝置,製造出專門用來射擊飛機和飛艇的火炮,這也標誌著世界上第一門真正意義上的高射炮的誕生。1914年俄國人又將76毫米高射炮安裝到了卡車底盤上,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門自行式高射炮。同一年德國也研發出帶有簡易炮盤的防空炮,這種炮盤既簡單又實用,在行軍時可以將炮盤摺疊起來,進行對空射擊時再打開。1917年德國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種能連續射擊的20毫米口徑高射炮,它射速高且操作靈活,開創了小口徑高射炮的先河。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俄國製造出世界第一輛自行防空炮

據統計,一戰前期要想擊落一架飛機平均需要耗費11585發高射炮彈,而到了一戰後期擊落一架飛機已降為消耗5000發高射炮彈,這充分說明了高射炮的發展是如此之快,高射炮性能也在不斷地大幅度提高。然而一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二戰的陰雲又籠罩大地,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首的法西斯軍國主義國家不斷擴充軍備,積極地準備對外侵略擴張。這時期飛機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新型戰鬥機不斷出現,並且性能上有了質的提高,機體結構由最初的木、布等軟質結構材料被高強度的合金材料所代替,大功率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使飛機的速度也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對以往高射炮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二戰德軍88毫米高射炮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德軍88毫米高射炮正在攻擊敵裝甲目標

面對飛得更高更快的戰機,一批優秀且威力強大的高射炮也應運而生,如德國克虜伯軍火公司生產的88毫米高射炮,它不僅對空作戰性能優異,在反坦克方面更是令盟軍裝甲部隊聞風喪膽,因為其可以在很遠的距離擊穿當時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裝甲。瑞典針對低空高速飛行的目標所研製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被認為是小口徑高射炮的經典之作,深受各交戰國的喜愛,是為數不多的既裝備於同盟國又裝備於軸心國使用的武器。

戰鬥機的剋星,己方領空的捍衛者:高射炮

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空軍力量過於弱小,無力同美國空軍相抗衡,當時最主要的防空武器就是高射炮了,志願軍高炮防空部隊配備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高射炮,採用靈活多變的戰法狠狠地打擊了美國空軍,捍衛了朝鮮領空,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為止,高射炮仍然為戰鬥機的一個巨大威脅,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高射炮,不愧為戰鬥機的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