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只要追趕生長就沒問題了嗎?其實你還容易忽略這2個方面

早產寶寶只要追趕生長就沒問題了嗎?其實你還容易忽略這2個方面

我們都知道,孕晚期的三個月對胎兒的大腦和其他各臟器的生長都至關重要。這個階段是各器官快速生長的階段,胎兒的體重要增長3倍(28周平均1.1kg,到足月3.5kg),大腦從150g增長到350g,增長2倍多。很多小的早產兒缺失了這個階段,而宮外所提供的營養很難達到媽媽子宮和胎盤所能提供的水平。除了最為重要的大腦發育會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外,其他器官的發育也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生活質量。因此,出生後的追趕生長要考慮到兩個方面:

其一:追趕生長對神經發育的促進;

其二:追趕生長對身體其他器官/系統造成的影響。

採用早產兒奶或強化母乳可減少CNS後遺症的風險

由於早產兒有較高的風險發生神經系統(CNS)後遺症,住院期間採用早產兒奶或強化母乳可減少CNS後遺症的風險。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認可,早期提供更高的營養促進生長,神經系統後遺症的風險會更低。

Alan Lucas是英國一名著名的營養學家,在30年前做了大量的早產兒營養方面的隨訪工作。1990年和1998年分別在Lancet和BMJ(均為四大頂級臨床綜合雜誌之一)的發表結果,認為早產兒早期的營養(採用早產兒配方奶或強化母乳餵養至出院)無論是2歲還是8歲左右的智力評估都好於普通配方奶餵養的早產兒。有意思的是,對男孩子的影響很顯著,但女孩子則差別不大。見下圖(Lucas A,1998)。

早產寶寶只要追趕生長就沒問題了嗎?其實你還容易忽略這2個方面

早產兒出院後給予高熱卡高蛋白配方奶,對CNS發育的影響

研究(Franz AR,2009)認為,出院後頭圍的快速追趕,CNS的結局更好。2歲和8歲時頭圍大小與CNS的後遺症有關,但體重的追趕並不影響CNS的發育(Kan E,2008)。

另有一個135名極低出生體重兒的隊列顯示,追趕生長與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關,特別是頭圍的追趕。而沒有追趕生長的早產兒後遺症風險明顯增高(Powers GC,2008)。

最近的一篇隨訪到5歲的研究(Leppanen M,2014)顯示,小於胎齡的嬰兒在生後4個月內(也有人認為糾正3個月內)頭圍的追趕很重要,能改善CNS預後;適於胎齡的早產兒沒有一個特定的追趕時間段,在生後2歲內體重和頭圍的追趕都很重要,與認知功能的改善有關。

由此可見,頭圍在出院後早期的追趕非常重要,但體重和身高的追趕是否與神經系統發育有關,目前沒有定論。

嬰兒期的追趕生長對身體其他器官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

研究認為,生後的追趕生長越快,兒童期發生哮喘或者喘息的風險明顯增高,越小的嬰兒危險性越高,如下圖所示。

早產寶寶只要追趕生長就沒問題了嗎?其實你還容易忽略這2個方面

代謝性疾病

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和缺血性心臟病等,這類與早期的營養有關的問題還有個名詞,叫胎兒源性成人疾病。說的是胎兒期(早產兒的出生後早期)的問題可能影響到身體持續終身的變化,在成年時表現為某種疾病。也稱為“Barker Hypothesis”。

下面這張圖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早產寶寶只要追趕生長就沒問題了嗎?其實你還容易忽略這2個方面

二戰時盟軍登陸空降部隊到Arnhem作戰。作為報復,納粹圍困了Amsterdam下面的這個陰影部分地區,造成了一個冬天的饑荒(the Dutch hunger winter)。30年後調查了在這個冬天前後懷孕出生的嬰兒發生肥胖的比例,發現如果這個冬天處於孕早期和中期(營養缺乏),肥胖的風險最高;處於孕晚期,肥胖的風險最低。對照是這個冬天之前和之後出生的嬰兒。對II型糖尿病的影響也是如此。

對於早產兒,有許多研究認為,早期的營養相對不足,可降低胰島素抵抗和發生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Singhal A,2003&2004)。有學者認為,嬰兒早期(0-6個月)的快速生長與青春期的代謝性疾病風險有關,而兒童期(3-6歲)則沒有相關性(Ekelund U,2007)。

相似的研究還很多,但目前的問題是,隨訪到的早產嬰兒的時間還不夠長,最遠的報道不過30年。我們知道這些代謝相關的疾病都是中老年常見問題,是否真是如此,還需要再過10-20年。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是優先保障降低CNS問題,還是需要權衡身體各器官?

目前不同階段的追趕生長對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發育的影響還不是很清楚,還不能給出很具體的答案。

回到一個具體的問題,吃早產兒奶到1歲或更久好嗎?

根據我的分析和判斷,早期(出院後1-2個月)給予高熱卡餵養有助於頭圍和體重的追趕,可能促進神經發育。但過長時間的高熱卡餵養,對神經發育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成人疾病的危險。

另外,早產孩子的身體具有自我調節機制(programing),除非營養缺乏或者失衡,醫生或者家庭能做的真的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