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房價上漲還要持續多久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從沒有哪個年代有如今房地產市場一樣,規模巨大,全員參與的事情,現如今幾乎大多數老百姓繞不開的大事就是房子,有的人不禁會問,房價高漲到底還要持續多久,下面我為大家揭秘。

先說一下國外的房屋市場,好多人都會拿北京房價和國外比較,說北京工薪階層不吃不喝100年才能買到房子,而國外僅僅十幾年,感嘆之餘又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從三部分說就行了,首先,特殊城市,國外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其實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倫敦,紐約,東京,這些國際化城市房價高純粹是人多,供求不平衡,未來還會上漲,沒有討論的必要性。

其次,剛需,買房的都知道這個詞,在國外,城鎮化水平很高,並且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口也保持一致,甚至有的地方負增長,你可以街頭採訪外國小夥,問他想不想買房,答案几乎都是不想,因為他家有房,有的國家人民家家最少都有一套房,他還會花錢買房嗎,即使沒有房的家庭,也會有公租房或者自己租住,租金是不能隨便上漲的,會違法進監獄的,所以從剛需層面,國外的剛需家庭很少,自然沒有啥熱度。

最後,投資,我們都知道買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投資的,外國這方面很嚴格,一是他們有房產稅,房越多交的錢越多,二是房價很穩定,拿錢買房投資還不如做個理財賺得多,事還多,並且你的房屋出租出去會減稅,進一步加大了市場房屋供應量,所以,外國人很少買房投資,他們更多的事享受生活,度假旅遊之類的,幸福感比較高。

說完了國外的事,話題轉回中國,我們國家也從上面三方面來說。

首先,特殊城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供求關係失衡,房價會持續高漲,這是國際慣例。

其次,剛需,為什麼說啥事都要說國情呢,因為我們還是農業大國,農民伯伯非常多,全國最少7億不止,但是我們必須城鎮化戰略,因為國內國外的雙需求;

國內我們要增加內需,提高經濟,舉個例子,我家是農村的,我家一片地種小麥,不賣存著夠好幾年吃,一片地種油菜,壓油自己吃給親戚,夏天幾乎不買菜,一年到頭真正花錢的就是孩子教育和看病,這在經濟學上叫小農經濟,農民不消費,擴大內需就是空話,所以農民要進城。

國外競爭也使得我們城鎮化,為什麼現在農民不願意種地了,因為賠錢,過去為啥不賠錢,現在賠錢了,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舉個例子,我家是陝西農村的,我小時候,家裡種的東西可多了,棉花,大豆,紅薯,土豆,小麥,玉米,後來都不種了,因為生產出來後,糧食價格比較高,我們都是小農經濟,一家最多10畝地,和國外比一招就被幹趴了,所以大豆國內幾乎沒人種了,你種出來成本都比人家漂洋過海送貨上門貴,但是我們又不能不進口,世貿組織不可能只能讓人進口你的產品,不去進口別的國家的產品。但是我們的成本永遠也不會比人美國低,因為人農民太少了,一個人種幾千畝,這就是國情,促使我們城鎮化,讓農民少點,增加競爭優勢,城鎮化了農民就必須買房,所以農民的剛需很大。

還有一個情況,住宅改善規模不小,大家發現沒,村裡有錢的都去縣裡買房,縣裡有錢的都去市裡買房,市裡有錢的都去省會買房,就是我們的人口流動意願還很大,人民沒有定下來。

最後,投資,中國買房一半都是投資成分,越漲越投,就像股市的牛市一樣,沒人願意拋售,這方面就是政策應該調控的,去年提出來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預示著政策開始考慮這方面,當然需要一個過程。

綜上,中國房價在剛需和投資方面,熱度仍然很大,估計還要漲,究竟什麼時間是頭呢,其實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就是最好的對照表,預計2050年建國百年就是轉折點。

題外話,用這個道理分析東北出現3萬元一套房子的新聞,東北房子白菜價好多人還記得,東北是共和國長子,城鎮化水平高,過去幾乎都是雙職工,現在人口紅利也消失了,所以東北有的城市人肯定不買房我家有一套,我爸媽一套,岳父家也一套。還都是獨生子,是你你買嗎。租都沒人要,這就是高度城鎮化後房價的一個縮影。

好了和大家分享到這,喜歡的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