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毫無疑問,艾滋病目前仍是人類歷史上最棘手的瘟疫,其全稱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顧名思義,其致病原理是病毒入侵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完全癱瘓,繼而奪走人性命。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而在醫學界,任何一種獲得性疾病都有與之對應的先天性疾病。前者是通過後天傳染獲得,後者則是因為遺傳與生俱來。正如這個“免疫缺陷綜合徵”,獲得性的我們管其叫艾滋病(Aids),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則叫 IDD。

和病毒入侵導致免疫系統癱瘓的艾滋病不同,IDD患者的免疫系統先天發育不全。不過,其並沒有傳染性,而這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極低,人群中只有百分之0.001到0.01的發病率。但和艾滋病相同的是,目前人類的醫療水平對兩者都無計可施。尤其是那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嬰兒則更加可憐,無疑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就曾有這樣一個男孩罹患此病。其叫大衛·菲利浦·威特,他還有個外號叫“泡泡男孩”。

1971年9月21日,大衛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聖魯克醫院呱呱墜地。由於被醫生診斷患有IDD,為了防止周遭細菌和病毒對身體造成侵害。剛出生不久,大衛就被醫生送進了一個透明無菌的塑料隔離罩中。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乍一看,大衛和正常孩子並沒有不同,但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幾乎沒有抵抗力,任何一個小小的細菌和病毒就能要了他的性命。而作為一種遺傳病,大衛並不是家族裡唯一一個罹患此病的孩子,他早前有個哥哥,也是因為此病,出生不到7個月便夭折了。

並且,由於這個病的致病基因在X性染色體上,還是一種伴性遺傳病。直觀來說,就是隻傳男不傳女,女性要是攜帶致病基因,一輩子都不會表現出來,還有百分之50的概率遺傳給下一代男孩。由於有前車之鑑,大衛的父母在生他前,還特意做了產前檢查,但還是難逃厄運。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為了保住大衛的生命,醫生和其父母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當然,一輩子讓他困在無菌塑料隔膜裡顯然不現實。親人無法接觸暫且不說,還容易讓大衛落下孤僻抑鬱等心理疾病。

直到後來,醫生髮現可以通過骨髓移植重新激活大衛的免疫系統。不過,這個成功率並不高,但為了能讓大衛走出“隔膜”,醫生決定放手一搏。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找不到和大衛相匹配的骨髓配型,移植手術一直無法進行。醫生甚至還在全球徵求其骨髓類型,但骨髓這種東西跟器官一樣,可遇不可求。一直等了12年,依然沒能等來合適的骨髓。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也是12歲那年,大衛實在忍受不了這座“透明牢房”的囚禁了。醫生和其父母決定鋌而走險,將其親生姐姐凱瑟琳的骨髓幹細胞移植給他。通常來說,大衛需要從未被任何病毒侵染過的新生兒骨髓幹細胞,這其實是無奈之舉,成功率更低。但為了大衛的自由,醫生也是拼了。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可惜,雖然移植手術很成功,但凱瑟琳骨髓幹細胞裡的病毒入侵了大衛的身體,並在其體內大量增殖。最後醫生無力迴天,只能宣佈放棄治療。

而在臨終前,大衛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離開塑料隔膜,接觸一次自己的親人。最後,在醫生的幫助下,大衛也實現了這個願望。他不但接觸到了母親,還擁抱親吻了她,全然不顧病毒對自己的影響。而母親也一直守護在大衛身邊,直到他安然去世。

美國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裡隔離12年,臨終才第一次擁抱母親

不得不說,這個免疫系統缺陷綜合徵是真的可怕。不僅人類對它無能為力,其還能將親情變得觸不可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恐怖疾病能被人類徹底攻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