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伴奏如何編配才不死板?以《大號是中華》吉他彈唱為例來分析

對於民謠吉他伴奏來說,相信琴友們平時見得最多的就是:整首歌都只使用了一種伴奏手法,要麼從頭至尾都是完全一致的分解和絃,要麼就是一成不變的掃弦節奏;稍微有些變化的,也就是在主歌部分用分解,副歌部分時改用掃弦節奏。

對於一些簡單的,或者風格鮮明的歌曲,我們當然是可以這樣來編配的。但我們其實只要在一些細節處稍作一點改動,也會讓自己整個的伴奏顯得不那麼刻板,這種變化一般會運用在樂句或樂段之間的過渡時,這會讓樂句之間的連接有了呼吸感。

吉他伴奏如何編配才不死板?以《大號是中華》吉他彈唱為例來分析

我就拿最常見的“ T3 23 13 23 ”這個分解和絃指法來說,如果你在樂句的最後一個小節時將它改成“ T3 23 1 - ”,就會立馬讓樂句之間具有呼吸感。對於掃弦節奏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適當地將原有節奏型變得舒緩(或者急促)一點來達到目的。

那麼對於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歌曲來說,如果我們還是使用單一的伴奏手法就顯然不太合適了,這時我們就需要以不同的伴奏織體來對應歌曲的情緒起伏。

我於近日錄製了一個《大號是中華》的吉他彈唱視頻,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時香港的一部電視連續劇《陳真》的主題歌,歌曲由盧國沾作詞,黎小田譜曲,原唱是徐小明,他也是該片的導演。

我在為這首歌編配吉他伴奏時,就是運用了各種不同的伴奏織體。下面是完整的彈唱視頻,大家可以先觀看一遍,注意觀察伴奏手法的變換:

在整個的彈唱過程中,我是將民謠吉他伴奏中常見的分解和絃、柱式和絃以及掃弦節奏等手法都採用了,有時還在伴奏織體中加入了一些旋律音。下面的圖片是我所編配的完整樂譜,大家可以用來對照著看一看:


吉他伴奏如何編配才不死板?以《大號是中華》吉他彈唱為例來分析

吉他伴奏如何編配才不死板?以《大號是中華》吉他彈唱為例來分析

《大號是中華》是一首氣勢澎湃、情緒激昂的歌曲,按理說,我們應該整曲都採用激烈的掃弦節奏來處理才是,但是我仔細聽了原曲的配樂,那可是一個大型的管弦樂團在伴奏啊,我們如果只用一把木吉他伴奏的話,你想還原它的氣勢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那要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運用“對比手法”來處理:你如果從頭至尾都採用掃弦節奏的話,高潮段落的情緒體現不出來,那麼,我將主歌部分的伴奏弱化,採用了舒緩的分解和絃織體,這樣當副歌部分漸強的掃弦節奏出來時,它就會顯得格外的鏗鏘有力了!

不過,我又不想主歌部分給人太無力的感覺,於是我在前面每個樂句的結尾處(每8個小節為一個樂句),分別採用了比分解和絃要稍強一點的柱式和絃織體,並且在力度上進行了漸強的處理。而在過渡到副歌部分時,更是在連接處的那個小節裡採用了柱式和絃與掃弦節奏的混合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可能一直都不太重視休止符在伴奏中的運用,似乎覺得它們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你會發現我在這首歌曲的伴奏裡運用了大量的休止符,相信你在聽過之後就能感受到它們的重要性。

我之前還發布過一個《心聲》(電影《少年犯》插曲)的吉他彈唱視頻,整首歌曲的伴奏編配也是採用了各種變化、對比,其中的休止符運用也是給整個伴奏增色不少,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此鏈接去觀看一下:吉他彈唱:電影【少年犯】插曲《心聲》

歸納起來一句話:我們在為歌曲編配伴奏時,一定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不同的歌曲來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法,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伴奏聽起來富有變化、更具感染力。

當然,要想具備靈活地運用各種伴奏手法的能力,前提肯定是你得掌握最基本的伴奏織體知識,訓練自己的節奏把控能力,有此需求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專欄進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