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文/趙固仁

飲食是人的最大基本要求,​它伴隨了整個歷史進程,古代人是如何進行飲食的呢?裡面蘊含哪些鮮為人知的傳統?

稻米和小麥長期成了老祖宗的主食

距今9000年的一段時間,小米成了最初先民的主食,此後又陸續出現小麥,讓先人的餐桌主食開始變得愈加豐富起來。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此後隨著認識的逐步提高,各種煮食的器皿開始豐富起來,先人逐漸將​將米飯的蒸煮變得越來越好吃。《禮記》中還出現了將肉醬澆在稻米飯上的記載,並稱之為“淳熬”。由於當時稻米產量相當低,所以一直屬於上層奢侈糧食,估計下層百姓只能吃小米更多一些。直到隋朝時期,稻米才成了取代小米的主食。

此後麵食成了古人最為喜愛的主食,並且通過​各種技巧,將麵粉製造出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不同食用方法,堪稱完滿體現了老祖宗的生存智慧,極大豐富了古人舌尖上的生活。此後,麵粉就變成了饅頭、包子、點心等等,“凡以面為食者,皆謂之餅” 火烤的為“燒餅”,水煮的為“湯餅”。因此,麵食的全面鋪開,不光豐富了主食,而且在民族品味上也增添了許多品味。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吃肉的歷史

古人吃肉的歷史已然很久,且不說遠古時期,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多次出現“肉羹”​的記載。但是相對來說,吃肉基本上也屬於貴族範疇,普通百姓吃肉不太容易,大部分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肉是什麼滋味。為此,孟子還寫了一篇“家禽家畜養殖指南”,提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社會理想:讓每個人在70歲的時候都能吃上肉。當時,統治者也不是天天能吃到肉。只有在祭祀時,周王室才能殺牛宰羊,平時“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這種“糧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奠定了中國人主副食相結合的飲食結構:供應相對充足的主食負責充飢,奢侈的副食-北方的禽畜肉、 南方的水產品乃至品種有限的蔬菜一則作為輔助食品下下飯、解解饞。

漢族人對豬肉的熱愛倒是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晚得多。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到了唐代,開始逐漸增多各種肉食動物,因此到了宋代大塊吃肉已經到處都有。

蔬菜的進化歷史

從宋代來看古人生活歷史很有代表性,單看蘇軾生活的詩文就能看出許多的內容。宋朝航運發達,南北往來頻繁,因此食物交流成了促進古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渠道。​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雖然炒菜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出現,但是在很長時間被冷落,無人問津。在北宋時期,炒菜再度興起,北宋的小菜館到處瀰漫著讓人流口水的香氣。

​從對烹飪技藝的研究上足以看出宋人對“吃”的熱情:在炒的基礎上,他們還演化出了煎、焙、爆等製作方法,這些方法在日後成為中國菜餚最重要的製作方式;主食也花樣翻新,將經過發酵的麵粉蒸成蓬鬆柔軟的包子,替代了硬邦邦的考餅;也是在宋朝,人們開始注重菜餚的造型設計,做出了惟妙惟肖的“食雕”和別出心裁的花拼盤 .可以說,今日之“中菜”的雛形,直至此時才定下基調。

宋朝雖然吃的很好,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那時候就沒有甘薯、南瓜、土豆、花生和西紅柿,因為此時這些東西還沒有來到宋朝,其中包括辣椒也都沒有出現。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儘管巴蜀地區的菜餚自古以來就被評價為“尚滋味,好辛香”,但那“辛香”指的是花椒、茱萸、姜、芥等刺激性食物,與如今所說的“辣”有本質區別。直到明代中晚期,辣椒才從沿海地區傳入中原,而四川以辣椒為調味品更是清代乾隆以後的事了。但這並不妨礙“辣"很快取代“辛”,將傳統的五味“甘酸苦辛鹹”變成了“酸甜苦辣鹹”。

中國人最早注意到的滋味是咸和酸。早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就專門設置了“煮鹽官”。最初的酸味則來自天然食材一梅。因此,古人的吃喝是在漫長的時光下完成的,缺憾與不足自然很多,因此今天的人們才應該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味。

食物進化史:盤一盤舌尖上的進程,不只是歷史故事,還有深厚內涵

​宋代的百姓是最注重生活品味的,通過遺留下來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東京夢梁錄》都可以看到有關飲食的詳細介紹,裡面確實花樣迭出,精緻高端,讓人無限遐想,雖然許多食材此時還未能流傳進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智慧,那些讓人看了流口水的美食盛宴的背後也隱藏著一種特殊的風度。

到了清代後,美食家和詩人袁枚到處蒐集菜單,還寫出了一本書,可見追求精緻飲食生活的他們已經達到了某種極致。從洪荒的上古時代,再到各個朝代,飲食一直深度與歷史伴隨發展,它們記載著飲食的風範外,從細節之中還展示了古人對於生存智慧的一種發揮,無疑這些都是對後人有著許多啟發的。儘管外界的生活或許有許多艱難,但是通過不斷的揣摩,他們的生活簡史也變得相當豐富,讓人看了無限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