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人生好比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最高層是靈魂生活。”

——豐子愷


按照豐子愷先生說的來看,我覺得陳佩斯一開始就住在三樓,雖然也會下樓到花園裡溜達溜達,但他始終惦記的是三樓裡放著的寶貝——


那是他對喜劇藝術的追求。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1950年,著名演員陳強隨團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演出,他接到了一個遠洋電話得知自己妻子生了個兒子,為了紀念這一時刻,陳強給孩子取名叫“布達”。


4年後,陳強的二兒子出生了,撿起大哥用剩下的兩個字——佩斯。後來陳強的小女兒出生,給取名為“麗達”,也是匈牙利的一座島嶼的名字。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負責招收新學員,19歲的陳佩斯在父親的指引下成為了一名演員。一開始他只能演一些龍套角色。儘管如此,他依然十分用心,還經常算計著如何給自己“加戲”。


有一次,他本來是演一個跑場的匪兵,就因為用心設計,被“提拔”演了俘虜兵,一下子就增加了幾分鐘的戲份。話劇《萬水千山》《戲臺》的編劇毓鉞曾說:“當時陳佩斯就表現得與眾不同,一講起笑話,無論語言上還是動作上,總是比別人可樂,有把人逗笑的天賦。”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在陳佩斯剛剛開始拍電影的那個年代,他的父親陳強認為人們太缺少歡樂,並且在兒子身上看到了喜劇表演的天分,於是他鼓勵陳佩斯以後也許可以繼續走喜劇這條路。1979年,陳強與陳佩斯以父子兵的陣容搭檔,一起拍了《瞧這一家子》。這是一段艱難歲月後,中國電影銀幕上的第一部喜劇。


陳佩斯的認真和努力為他贏得認可和聲譽。《瞧這一家子》的導演王好為曾《中國週刊》的記者回憶陳佩斯:“他宿舍的牆上貼了整整一面牆的人物分析。他把自己所有戲的動作語言都寫在上面。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演員像他這麼用功。”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瞧這一家子》

後來,《瞧這一家子》火了,還拿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此後,1981年,陳佩斯參與演出電影《法庭內外》,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2年,陳佩斯在電影《夕照街》中飾演喜劇角色二子,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喜劇系列電影“二子系列”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夕照街》中的二子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的電影之路成績斐然,但都沒有後來他在春晚舞臺上演出的小品那麼深入人心。畢竟,接地氣的小人物更能讓人產生共鳴。


雖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陳佩斯小品的開山之作是《吃麵條》,但其實在1984年《吃麵條》剛進入春晚劇組的時候,還面臨著隨時會被槍斃的局面。


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吃麵條》的處境非常尷尬,一個為笑而笑的節目,又沒什麼教育意義,誰敢讓他們在中央電視臺上直播?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就這麼對著一個空碗,陳佩斯“吃”得津津有味

結果,《吃麵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人都看春晚的年代,陳佩斯給中國人留下的喜劇形象,自此再也沒有從人們心中消失。


從那年到1998年,他一共在央視春晚上表演了11個小品——他甚至開創了小品這種娛樂節目形式,甚至他的公眾形象在大家的心中似乎也以這種模式固定下來。


在陳佩斯的小品之中,可能從頭至尾只有三四句對白,可是陳佩斯詼諧搞笑的表演依然能夠讓觀眾笑岔了氣。雖然他的小品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但陳佩斯的追求遠不止於此,他希望能讓中國的喜劇走得更遠,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小品的舞臺消失了好幾年。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小品《羊肉串》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小品《胡椒麵》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離開春晚舞臺和大熒幕的幾年裡,陳佩斯大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裡看書、研究喜劇,他試圖從多年來的演出實踐裡,找到些新的思考、開拓新的喜劇領域。


到了2001年,他的話劇《托兒》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上演了,這部幾個人在一家婚姻介紹所裡騙來騙去的戲,沒有讓陳佩斯的努力白費。陳佩斯上場時說的第一段話,似乎回應著觀眾對他過去經歷的期待:


“諸位都看過電視臺的文藝晚會吧,場面那叫火,尤其是相聲、小品演員往那兒一站,說了半天, 也沒包袱,不可樂呀,可您看電視機裡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掌聲跟下雨似的——那兒都有咱的人在領著呢……這就叫托兒!”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托兒》劇照,可以看到後面“誠心婚介”的招牌

已經3年沒看見陳佩斯的觀眾們,看到舞臺上的陳佩斯“笑”果依舊,還好像多了一些不一樣、比以前更加內涵的地方,於是他們很快地把期待轉化成了票房。那年,《托兒》全國巡演後,直接營業收入將近一千萬,創造了中國話劇舞臺上的一個奇蹟。


其實,《托兒》以極為寫實的風格,反映著那個時代的誠信危機,陳佩斯有次說,大家不要去我的戲裡尋找深刻的東西,我就是逗個樂。但他自己很清楚,喜劇如果不諷刺現實,永遠招不來觀眾。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話劇《托兒》劇照

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陳佩斯再次證明自己。那年他帶著《托兒》在全國巡演,一演就是120場,觀眾多達17萬人。表面上看起來風光,但背地裡充滿艱辛,當時各地劇院十分簡陋,連個正常休息的地方都沒有。


可陳佩斯還是一場場堅持了下來。隨後,他又製作了《陽臺》《雷人晚餐》《戲臺》等多部話劇,累計500場次,觀眾超70萬人。創造了話劇界的票房奇蹟。


2014年,60歲的陳佩斯和楊立新合作演出了一部《戲臺》,一則講述大時代和小人物的故事。在《戲臺》上映之前,陳佩斯就已經對觀眾們說:


“本劇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者,不便直說的事。拐幾個彎,祗虛虛泛泛的一指。凡故事,自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有些倒黴事兒,能把當時的人,為難的要死要活,可事情一過,就成了後人的樂子,成了百姓嘴邊的笑話。”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這句話,頗有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味道。


陳佩斯說他想讓我們的兒孫輩永遠看著《戲臺》開懷大笑,痛痛快快地笑,而不要像我這樣,說起這故事時總帶著當事人的辛酸。實際上,陳佩斯的喜劇,內核是悲情的——


當看到劇中的侯班主,在強權的壓力下,為了活命而委曲求全,讓票友包子鋪老闆扮上西楚霸王,披著太監的紅綠色鮮豔斗篷,熱熱鬧鬧地上場時;


當候班主被槍逼著更改劇本,演一出“霸王不別姬、過河見父老,並東山再起”的劇目時;


當結尾處,一束燈光打在老班主的身上,在四周黑漆背景的映照下,侯班主悲涼地獨白著“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好啊!”

時。


觀眾在笑過之後,免不了在心裡替他鼻酸,所以《戲臺》的每一站巡演有觀眾感慨地說“這是一部笑中帶淚的演出”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12月24、25日,65歲的陳佩斯將帶著他的第九部話劇,由他導演和主演的話劇《戲臺》來到佛山大劇院。即使已經久經舞臺,但是陳佩斯依然對作品精心打磨、依然向藝術保持追求、依然熱愛喜劇。


陳佩斯、楊立新主演話劇《戲臺》 ,你不容錯過。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陳佩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裡,他只求讓觀眾笑個痛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