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如果每一次憤怒和悲劇都無疾而終,那麼,悲劇和憤怒還會輪迴上演。

長生疫苗問題持續發酵。財報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毛利率高達86.44%。

還有人挖出:長生生物至少涉及20期行賄案件,通過行賄醫院、防疫部門,給予回扣方式推銷其產品,僅2017年一年“推廣服務費”就花了4.42億元。

在利益的裹挾下,商家恣意妄為。

美國的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

論起藥品安全,美國是世界領先的。其背後,離不開FDA。

而FDA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和利益鬥爭的歷史。

所幸的是,FDA站在了大眾健康安全的一邊。

而今,如果任何一種藥品獲得FDA認證,幾乎相當於拿到了全球最高等級的認證,可以在所有WTO成員國上市、暢行無阻。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南北戰爭後到20世紀初,是為美國的“鍍金時代”,全社會投機橫行,官員貪腐受賄。由於奉行放任自由,藥品都是通過廣告推銷,政府對藥品安全不聞不問。廠家為了利潤最大化,長生不老、包治百病等廣告滿天飛。

1906年,因為民怨沸騰,美國國會通過《清潔食品和藥物法》,並授權化學產品局(FDA前身)對食品藥品進行監管。

但FDA沒有多少人手、經費,管理權限也只限於“摻假與虛假標註”,換句話說,如實說明成分就行,至於藥物是否真的有用,是否安全,完全取決於生產者。

這時的FDA,基本是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1920年代美國感冒藥廣告

直到1937年。

當時,人們發現磺胺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為擴大兒童市場,美國田納西州的馬森吉爾藥廠用二甘醇代替酒精做溶媒,配製出色香味俱佳的口服液,深受歡迎,到1937年9月共生產了240加侖。

可到當年10月,FDA收到大量死亡病例,4周內353人服用磺胺製劑,其中105人死亡,死亡率近30%,而其中很多是兒童。

經過檢測發現,作為溶劑的二甘醇有毒。

期間,FDA工作人員幾乎全數出動。一個細節是,當FDA得知一名3歲幼童一家買了這個藥,但已經搬家,一名工作人員推遲了婚禮去找這名小孩一家人。

最終,追回228加侖製劑,可能挽救了4000多條性命。這家公司也被處以史無前例的2.6萬美元罰款,藥師瓦特金斯因為內疚而自殺。

在1938年,羅斯福總統簽署了《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加強了FDA的權力。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法案同時要求,藥廠必須證明藥品是安全的,才能上市。

時間到了1950年代。

在德國,聯邦德國藥廠Chemie Grünenthal推出一種名為“反應停”的藥物,妊娠婦女只要吃了沙利度胺,其早孕反應立馬停止。藥廠很快把它包裝成“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迅速推向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和拉美。

對於這種“好藥”,美國經銷商也很眼紅,急於引進美國市場大賺一筆。

但當時剛到FDA任職的弗蘭西斯·凱爾西負責審批“反應停”,她發現,藥廠不能提供的數據存在疑點,所以,堅持不放行。儘管廠家為了儘早賺到錢,不願意去補充試驗、數據,於是動用輿論、權力等一切辦法來施壓,但弗蘭西斯凱爾西依然不為所動。

在1962年,從世界各地傳來一個痛心的消息,因為孕婦服用“反應停”,六七年間,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臺灣省)共報告了10000多例“海豹胎”,導致大量畸形兒,比如,西德至少6000例、英國5500個、日本約1000餘例。這些孩子四肢畸形,手和臂貼在軀幹上,有些甚至沒有四肢。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但在美國倖免。因為,FDA把守著美國藥品安全的大門。弗蘭西斯也因此收到肯尼迪總統頒發的獎章。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1962年,美國國會通過《基福弗-哈里斯藥品修正案》。法案要求所有新藥上市申請,不僅要證明藥品是安全的,還必須證明藥品是有效的(有益的),必須經過充分且良好對照的臨床試驗驗證。

至此,現代藥品監管方法在美國形成。

從此,FDA也從被動反應,向主動監管轉變。

正因為生命是如此寶貴,所以,對食品藥品安全再怎麼苛求也不算過分,FDA奉行“零風險管制”(Zero Risk Regulation)。

而今FDA已經成為美國較為龐大的專業政府機構,擁有將近1.5萬名僱員,年度預算高達51億美元。局長由總統提名,並經過議會批准後任命。FDA設有223個辦事處、13個實驗室,從2008年在中國、印度、比利時、英國等國開設辦事機構,延伸檢查。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阿肯色州FDA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

幾年前的一組數字:FDA監管著150多個國家、30多萬條生產線,美國市面上80%以上的原料藥、40%以上的藥物製劑、35%以上的醫療器械,80%的海鮮、20%的蔬菜、50%的水果來自進口,也都在FDA的監管之下。

據說,美國人每花1美元,其中,25美分都經過FDA的嚴格監管。

今天,新藥從FDA手裡能順利上市,可謂“九死一生”。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即便是拿到批文,FDA也不是一批了之,有上市安全監控,藥廠必須向FDA提交每個不良反應病例,嚴重或者致命的事件必須15天內報告,另外,FDA還接受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舉報。

FDA在其官方主頁最顯眼的位置發佈“召回通告”和“問題報告”,不斷提醒普通人關注用藥安全風險。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而FDA面對製藥巨頭也毫不手軟。2009年,赫赫有名的輝瑞公司,因為虛報藥物療效,被罰23億美金。2012年,葛蘭素史克公司,由於沒有寫明副作用,罰款30億美金。類似例子舉不勝舉。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正因這種固執和勁頭,FDA贏得了“美國人健康守護神”美譽。各大藥品公司對它又愛又恨,愛的是靠著它的專業信譽能贏得市場,恨的是它發起狠來,絲毫不留情面。

FDA從籍籍無名,到今天成為健康、品質的代名詞,靠的正是和大眾利益站在一起,和各種利益做鬥爭。

中國的保健品一直飽受詬病,安徽省高院公佈一則案件——因為輕信保健品的虛假宣傳,服用期間延誤了正規治療,安徽績溪患者蘇某某最終因癌症死亡。案件一出受到了多方關注。

那麼,保健品真有抗癌功效嗎?對此,食藥監部門專家稱,在我國允許使用的保健食品18項功能裡,並沒有抗癌、防癌功能,而不少患者由於輕信虛假宣傳,造成人財兩失的慘痛結局。

而這件案件事發後,引發的網友的爭議無數,不少網友紛紛指責:不是第一次出現虛假廣告宣傳了,中國保健品就是個“坑人坑錢”的產品。

在政策、監管力度的持續下,未來保健品市場必將得到整治和規範。據瞭解,目前我國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調節、抗衰老、抗疲勞等領域。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日益成熟和理智。對於難於辨別“真偽優劣”的類似的保健食品,消費者更加認同具有品牌優勢的保健食品。

專家表示,由於大部分保健品的材料來源於傳統中藥,因而藥企進軍保健品行業,在醫藥保健研發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並且這對於醫藥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新的發展機遇,藥企應充分利用這種優勢,不斷地研發出適合消費者需要的、優質的新產品。

在此機遇下,德家(中國)有限公司於2015年創立於廣州,2017年3月24日,德家獲國家商務部頒發的全國第90家直銷牌照,也是中國第一家拿牌的移動社交電商平臺。

德家旗下產品“蒲可可”2018年6月15日獲得美國FDA認證,對於蒲可可所強調的三大功效有了直接的認可: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1️⃣細胞通訊

通過醣質營養素將細胞與細胞搭建橋樑,

微絲血管的暢通。

2️⃣提升免疫力

增強自然殺傷力細胞活體,被動免疫力系統從接收

來自於抗原呈現細胞的訊息要攻擊癌症細胞需要4-7天。

自然殺傷細胞只需幾分鐘。

3️⃣延緩衰老

有效抵制氧化物的生成

提升細胞活性

激活抗衰老的蛋白質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