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 1921年成都設立“成都市政籌備處”,這是成都市最早的專門市政管理機構,第二年成立了市政公所。在此之前,市政大多民辦。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西安路至今尚不到百年的歷史,那時因為成都城區舊時馬路和人行道狹窄,重要道路時常出現擁堵的狀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修整道路。尤其是在成都花會期間,通惠門也極易出現擁堵的情況。1931年,成都開始修建環城馬路。當時的西安路被稱環城右路,路側住戶稀少,多為農田。周芷穎在1943年出版的《新成都》裡說:“環城馬路,寬十公尺。”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1942年日本飛機轟炸成都時,城內居民不斷疏散來此。這條馬路中有一條灌溉用的小河,河上有座木橋,方便老百姓進出通惠門。當時寓居成都的教育家葉聖陶多次從這裡進出城(居住在羅家碾附近的王家崗)。1947年夏天河水暴漲,木橋被毀。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四川省主席鄧錫侯主持重修,建了一座新的石橋,此橋被鄉紳取名“晉康橋”,同時將橋南端至今天的十二橋路的這一段命名為晉康橋街,晉康橋以北的路段,取名

西安路。其寓意為“祈求西門平安”之意。不過,現在也有一種說法是,晉康橋即為十二橋。據作家馮暉考證,成都市政府在1939年5月24日發佈了《環城公路西北段徵地補償辦法》,其中有領取補償款期限的要求,安排十二橋、晉康橋、將軍碾、任家橋一帶業主於5月29日到市政府驗契領款。如果晉康橋、十二橋是同一座橋的話,何必寫要在公文裡寫兩次呢?

西安路在1960年度統一劃分為西安南、中、北路。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20世紀90年代的西安中路

西安路街道,即是因西安路而得名,1962年草堂人民公社撤銷後,將青羊橫街、鄉農市后街、黃瓦街等3個辦事處的部分街巷劃出成立西安南路街道辦事處。1968年,改名西安路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更名為西安路街道辦事處,駐西安中路五巷5號。1991年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西安路街道劃歸金牛區管轄,劃出十二橋路及路南的勞動人民新一村歸青羊正街轄區。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青羊小區|拍攝於1987年

在西安路街道的歷史上,行政區劃多有調整。青羊北路街道成立於1987年3月,隸屬西城區,因主幹道位於青羊宮以北而得名,1991年成都市區劃調整,與西安路一同劃歸金牛區管轄。2003年金牛區政府將原青羊北路街道的青羊東一路、東二路社區,原北巷子街道的石筍街社區和原鄉農市街道的王家巷社區劃入西安路街道。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白果林小區|拍攝於1996年

白果林街道1987年始建籌備組,1989正式成立,因境內有古老的市樹銀杏樹而得名,隸屬於金牛區。2004年,原白果林街道和撫琴街道金琴南路社區併入西安路街道。2010年,街道社區撤併,將原9個社區調整劃分為5個社區。即:由原青羊北路與三洞橋社區合併成青羊北路社區、由原棗子巷與十二橋社區合併成棗子巷社區,由原永陵與協和社區合併成永陵社區、由原百壽路與銀杏路社區部分合併成白果林社區、由原金琴南路與銀杏路社區部分合併成金琴南路社區。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金牛區調整部分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成府函〔2019〕120號):將原人民北路街道花牌坊社區、金仙橋社區、馬家花園社區、西體路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安路街道管轄。東以飲馬河、西郊河為界,與青羊區少城街道相鄰,西與茶店子街道接壤,南以摸底河為界,與青羊區府南街道相望,北接荷花池街道及撫琴街道。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花牌坊社區黨委、居委掛牌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拍了拍你|西安路的前世今生

馬家花園社區黨委、居委掛牌

2020年5月29日,根據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安路街道社區體制機制改革操作方案的批覆,(金牛府函〔2020〕135號):將花牌坊社區和金仙橋社區合併設立花牌坊社區,將馬家花園社區和西體路社區合併設立馬家花園社區。

不管西安路街道的行政區劃怎樣變化,這裡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薈萃,既有永陵博物館,也有成都工業學院辦公樓、中醫藥大學原行政辦公樓、通錦中學老宿舍樓、徐子昌舊居、江源巷民居、中鐵二局宿舍這樣的歷史建築,更是有著車耀先、李斯熾、黃稚荃、劉子華、金紹先、吳一峰、樂以琴等數量眾多的名人曾聚居於此。而這裡也匯聚了美食之地,中華老字號“帶江草堂”留下的人文故事,別具風采。

同時,西安路街道有成都在1980年代開始修建的青羊小區、白果林小區等建築物,既有市井風情的一面,也是城市史的一部分。它們見證了歲月風華,如今行走在西安路街道的大街小巷,依然感受到其獨具魅力的風情。


一磚一瓦皆有心跳

一塵一土仍有體溫

幾經沉浮的西安路不管怎麼變遷

依舊是老成都最深刻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