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雲龍積極革除陋習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

“健康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為進一步營造健康文明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保護人民健康,通過開展宣傳教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社會氛圍,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摒棄濫食野生動物、草烏、野生菌、生肉、醃製食品等陋習,因此,大理雲龍縣衛生健康局向廣大幹部職工、各族人民倡議,積極革除陋習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

一、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野生動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物。有數據表明,78%的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是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舉措。

二、保持健康飲食習慣,不食用生肉。

生肉中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內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嚴重的影響人體的機能,長期以往還會加大癌症的發病幾率。不吃生肉,不吃沒熟透的肉食,避免感染豬肉絛蟲、亞洲絛蟲、布魯氏菌病。生肉食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菜刀、菜板和食具要生熟分開。

三、不吃草烏、附子。

任何家庭或個人不應擅自加工食用草烏、附片等毒性藥材,謹防中毒事件發生。草烏、附子的毒性主要是由於其中含有的多種生物鹼類,主要包括烏頭鹼、次烏頭鹼和新烏頭鹼等,烏頭鹼能影響心血管系統,嚴重心律失常是烏頭鹼中毒死亡的常見原因,據統計,雲南省2015年—2019年累計發生33起因自行烹調食用草烏、附子類導致的中毒事件中毒174人,死亡42人,病死率為24.14%。

三、少食醃肉醃菜等醃製食品

醃肉、醃菜等在醃製的過程中易產生的亞硝酸鹽,長期攝取大量亞硝酸鹽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致癌、致畸等。不食用醃製期太短的醃菜。醃菜在開始醃製第 3—8 天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最高峰,一個月後降到安全範圍內。購買市售醃製菜品,要購買正規商家、廠家的產品。

四、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

大理雲龍縣野生菌種類繁多,分佈的地域非常廣,目前已知可食用的野生菌有1000多種,有毒野生菌有40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野生菌有40多種。對於野生菌,目前尚未形成消費者可以用來鑑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菌,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菌。同時,也不要輕易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菌。不同種類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過量。烹調菌子的方法要得當,一定要煮熟炒透。吃菌子時不飲酒。酒精可促進毒素吸收,也可能與菌子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進而引起中毒。(字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