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業主降十萬”、“房東急售”、“沒得單子””客戶水得很”等關鍵詞似乎成了現在重慶二手房市場的標籤。行情不好,生意慘淡,二手房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考驗,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這幾天隨著降溫,重慶早晚氣溫驟然降到冰點,晚上八點剛過,某中介的置業顧問抽完最後一根菸,縮著脖子關燈鎖門,今天又堅持到最後一個關門,他已經忘了自己接待上個客戶是在什麼時候了。

一條不到500米長的小巷內曾有10家房產中介,目前兩家已經變成了便利店,另兩家處於關門狀態,一家玻璃門上貼著出租標語,店內已空,牆上貼著二三十幅房屋出售的廣告標牌,門口停著一輛裝貨的微面,車上人把頭深深地埋進臂彎。置業顧問看著他,一種疲憊感由上至下襲來,一個靠租單活著的老中介,最懂心累的感覺是什麼。

這段時間以來,許多媒體都在說二手房市場橫盤,二手房交易變淡,甚至一些中介門店關門歇業,曾經的樓市炒家房竄竄們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行情不好,生意慘淡,二手房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考驗,買房的人們都去哪了?

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二手房成交量下滑 門店現關店潮

現在重慶二手房交易量確實有所下滑,從各中介門店反饋的數據來看,就像是從六月底開始,“唰”地就被整整齊齊切去了三分之一。從以前的平均一週二十幾套,下降到幾套。“五月份的時候,光我們一家中介,一天就能簽約十幾套。現在,整個重慶一天也就成交個百來套。”江北某中介門店店長聊天時說到。就現在和今年五六月的時候做個對比,單看主城區的情況,南岸區、渝北區和江北區,各自每週都跌去了約100套的量,其他幾個區域也無法獨善其身,基本都在下滑。 而與成交量收縮對比明顯的是掛牌量的放大,重慶市每天都會有七八百,甚至上千套的新房源上架。

除了二手房成交萎縮外,有些區域再現中介關門潮。一條不到500米的街,最高峰開了12家房產中介,目前卻只剩3家。經歷了去年二手房 市場火爆,中介快速擴張後,現在重慶樓市火爆不再。“以前魯能星城到處是中介,下半年以來消失了一半。”在龍頭寺魯能星城小區住了近十年的沈女士說。

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整個九月份成交僅1套

有成交已經是來之不易

這是一家位於鳳天大道上的中介門店,交易量一直都不錯。經營範圍包括西南醫院、鳳天路、新重慶西站附近等等,生活氛圍非常成熟。掛牌房源以90-120平米左右戶型為主,總價在80-160萬左右。只是向來穩定的沙坪壩 在主城區的成熟地段,這次也免不了“寒風凌冽”,差不多從8月份開始,5套以下的成交量就已經是常態了。11月份,這家中介門店成交僅1單。就算是成交1套,已經是來之不易。一套恆鑫花園115平米的三房,掛了兩個多月,看的人寥寥元幾,成交更是遙遙無期,眼看著馬上就要到年底,房東也有點急著要錢,就連續調了三次價格。從最初的150萬,一路調到105萬。不過這也說明了,只要有降價還是會有成交的.

曾經沒有買到新房的買家

還有一種客戶,在某中介,等來了一位“老面孔”。半年前這位買家就看過這裡的二手房,中心地段,周邊配套齊全,都讓他很滿意,但總覺得價格下不去手。這位買家當時並不急著買房,權衡之後覺得新房更實惠,便毅然投身搶房大軍,只是他的預算總價是150萬,可想而知競爭有多激烈。沒有錦鯉體質的他,半年跑了十幾個樓盤也沒有搶到。在新房市場裡搶不到房的他回來了,看中了這套房子。談價格的時候,據說氛圍很友善,雙方客客氣氣地互讓了一步——房東同意把價格調整到135萬,置業顧問算了下,總價不會超過140萬,稅費也不多,果斷簽約了。

主要是房東願意降一降價格了,買家也心力交瘁不想搶房,還有很多有老城區情節的客戶,讓他到大學城、茶園、蔡家去住,他會覺得真的不習慣.兩邊都肯談。肯談,都好說。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這樣的買賣雙方有“默契”的時候少之又少

市場轉涼,其背後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最近影響比較明顯的是重慶土地市場。持續高熱的地價這幾個月“轉了一個彎”,即使只是從不正常的高熱變成了正常的回落,也立刻觸動了二手房敏感的神經。那麼,這些消失的購房人群都去哪了?

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拆遷戶果斷放棄二手房選新房

7月份的時候小何已經跑了四個樓盤。在這個市場,她這樣的次數真不算多,但關鍵是,她覺得自己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搶房大軍中。 她是重慶西站拆遷的一份子,也就是俗稱的“拆遷戶”。確實不算缺錢,但一家六七口人,還是租住在二郎的一套房子裡。 她一度想在二郎買套房子,但去年二郎的二手房生意奇佳——都是她家附近的拆遷購房需求,直接把同安家園的掛牌價拉到了1萬。一套能容納她家那麼多口人的房子,至少得上150萬左右。

於是在跟著中介看了無數套房源後,她放棄了原先買二手房的想法,堅定地加入買新房大軍。“比起金科陽光小鎮,恆大雅苑新房只要0.8萬單價,並且新小區,環境看上去更不錯。”她這麼解釋自己想法的轉變,“而且150萬總價,基本上可以在華福路買一套不錯的洋房都足夠了。”

她也沒忘給自己留條後路——等新房實在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再去考慮二手房。

還有一群購房者,最近低調了很多

今年上半年的二手房市場上,我們還是能看到這群人頻繁出沒的身影。但是最近他們開始沒有那麼活躍了,我們叫他們“房竄竄”。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一些清水房,總價在100萬以內,花一些錢裝修,然後等幾個月,二手房價上升一些,就立刻轉手。他們被中介稱為“最耿直的客戶”,因為太熟悉,他們比一般的客戶都直爽,不論是買進還是賣出,中介費都不會少你的,因為他們賺的畢竟比房產中介要多。

於是他們自發成團,哪裡有便宜的小房子,就去哪裡。而他們轉手的對象,往往是不明市場的剛需,一套房子的轉手收益,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這一進一出,就是兩次成交體現。

據很多中介門店人員透露,現在這些炒房客還是有,但是已經很少了。 現在在售的新盤太多,二手房價格也沒什麼漲,現在做這個生意的,很多都歇下來了。熬到樓市下行期的投資客都是小白,成熟的投資客早就在上行期離場了。

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這批人群的“消失”,讓房子回到房住不炒的屬性上來。

“期待下跌”的購房人和盼脹房東之間的博弈

文章開始提到的置業顧問,最近很是鬧心。 作為從業時間較長的老中介,他本來每個月都有幾套房子成交,但是這個月,他手裡的兩單,全談崩了。

原因如出一轍:房東都打算置換,但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置換目標,所以不想降價,因為降了價他就不夠錢買新的房子了。

業主老是覺得自己房子,賣得真不是時候。 他的南橋寺的老房子,其實也就掛了不到兩個月。七月份的時候帶看量很不錯,每天都有好幾個,房東有點驕傲,本來想好,遇到意向強點的可以適當談點價格,這麼一看,索性就非掛價不賣了。

“這套79平米的兩房,房東掛牌120萬,客戶還價110萬,猶豫之際又來了幾家人看房,房東立刻驕傲,把價格調到了125萬,然後比較了下其他的房子,又漲到了130萬。客戶當然不肯了。”中介人苦笑。“最後那個客戶也氣壞了,去買了一套120萬的國奧村的新房,戶型裝修都更好的。”

誰知道一進十月份,“涼風”颳了起來,各路朋友圈都忙著發“二手房涼了”。他自己雖是堅定的看多派,但涼風確實有影響,現在的帶看量,從以前的一天好幾個變成了一兩天一個。二手房買賣從來就是賣房者和買房者的攻防戰。現在比較特殊的是,置換人群身兼這兩者的角色,他們的“攻防戰”也就更有意思了。

房產中介門店關門,買房的客戶都去哪了?

對於“期待下跌”的購房者來說,這時候默默消失找別的選擇可能更好。

結後語:二手房市場,從來不比新房。新房的博弈是明面上的,誰都能監督開發商,看得清清楚楚。但二手房,房東、購房者、包括中介,不同個體間,還頗有些暗流湧動的意思。這兩年,二手房市場上的置換人群比例一直在提高。“高拋低買”是每個人的追求,他們對市場消息異常敏感,是期望可以買到更便宜的,但對自己的房子,又覺得預期仍在,不捨得降低身段。這可能是這兩年來第一次,買房預期和賣房出現偏差的時刻,這種時候很少見。 前兩年的高價地塊進入市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它是刺激房東儘快拋售置換的“稻草”,還是提高所有人預期的“乾柴”?這才是這兩個月最值得關注的。在這個時刻,購房者們暫時沒有“下線”,只是隱身等待機會罷了。

而對於房產中介行業來說,很多人大呼加盟,很多人尋找新出路,還有人轉行關店.其實春天都是熬出來的.加盟不是分錢給你,是讓你去養他,在冬天自己的日子都難過,還有能力去養別人嗎?其實行業週期一直都在,有冬天就肯定有春天,有多少的中介人進進出出這個行業.但是掙到錢的都是靜靜的呆在這個行業裡的人,進進出出的都是過得日子平平的.也許房產中介這個行業就像曹仁超先生說的一樣,”寧做江邊鶴,別做磨破鞋”

你覺得你們現在的公司現在好過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