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你见过哪个坏人说自己是坏人?杀人犯都自称情非得已。

那些败光家产的,都埋怨运气不好。

那些游手好闲的,都说自己才高八斗,没遇到伯乐。

真正的废物都自称天才。

而一些很优秀的985学子,现在也自称废物。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一、那些自称废物的名校学子

很多优秀孩子的心理失衡,来自于考进名校之后。

曾经被灌输只要努力读书考上名牌大学,就能出人头地,改变命运。因此玩命刷题,在乡里乡亲的羡慕、祝福中兴高采烈到名校报到。

以为成功人生的开始,其实是惨烈现状的揭幕

原本自以为豪的学习,成为了——只知道学习,其他什么都不懂。

在五月份,豆瓣小组产生了一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简介是:

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一看很扎眼,985的都自称废物了?让我们怎么办?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参加这个小组的成员自称“小镇做题家”,大意就是出身寒门,家庭条件一般,仅凭死命刷题考进名校。与大学里占大多数的城市孩子相比,眼界、格局、生活经历都差很多。

根本“不会来事儿”。

在社交、找工作、人际交往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短板,面对前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迷茫产生焦虑,很多人的焦虑引起共振。现在这个小组已经有73585名成员。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二、不应该否定自己,可能是原来自视过高

跌落是因为失望,失望是因为认知偏差。

成功、得意了十多年,对于读书信手拈来的人,他们已经习惯在学习上是优胜者、领先者。因为他们的生活只有学习,所以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一直是优胜者。

自称废物,只是接受不了平淡、不突出。

  • 首先,能进同样的大学,大部分是差不多优秀的,至少从学习、智商层面讲。

单专业上要突出就是比较难的。很多人进大学后都有落差,曾经被捧在手心,是学校、村上、镇上骄傲的,现在周围都是一样的。

人是虚荣、需要被肯定的动物。如果自己在外貌、社交、资源方面没有其他优势,这种突然泯灭众人的感觉很不好受。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 其次,人生目标过高。

在古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为了光宗耀祖、扬眉吐气、飞黄腾达,现在越是小地方,还是有这样的观念。

如果辛苦一场仍然归于平淡,那这么累干嘛?

于是有人发这样的帖子: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平淡的生活、一般的收入,使他们觉得自卑,却是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现状。

而且接受平淡,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课题。

至于平淡还是波澜壮阔,那是留给结局的问题。

何必要一开始就着急?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三、比较的可怕

我们人生的大多数悲哀都来自比较。

与别人比较。

为什么人家不用这么辛苦也可以上一样的大学?为什么别人的原生家庭条件这么好?

自己又穷又LOW,长得一般还土气,没有钱没有特长,连个恋爱都没人谈。

看见有人这么描述自己:

气质畏缩,沉默寡言,不懂打扮,不求上进,没有精气神,整体平庸。当然还有家境这样的外部标准,但只要符合以上几条,就可以佩戴上不光荣的屌丝勋章了。最重要的是,没有个人特质。

这种自我描述哪一点不是在与人比较?

能考进985还说不求上进?沉默寡言只是内向,若不是他觉得外向开朗才好,何必自卑?家境更是比较无上限。

其实看见自己的短板、不足是好事。在比较中才能发现真实自己的不足,不骄傲才能理智地往前走。

成绩的优秀本来就不代表全部,在进入社会前就理解阶层差异、资源差别、个性缺点,是好事。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四、撕掉名校的标签,谁的青春不迷茫?

围观这个小组的人很多,据说已经达到当年985毕业生的三分之一,现在谁、只要是不如意的毕业生,都来吐槽一下。

除了985的,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是迷茫的。

这是生活状态、人生阶段的改变。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考上名校,受好的大学教育,是迈向社会很好的开头,至于结局,得历练了再说。

开头的优势本来就不可能受用终生,而把在开头遇到的挫折当结局,是扼杀了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

这些焦虑的小镇做题家们需要更全面的学习、走出去,反思、努力。好比站在一片荒原上,看看别人已经绿树成荫,自己连篱笆都没有,那就着手挖土、种植、施肥。

忙碌和行动能战胜焦虑,事实的收获会带来信心。

985名校,万里挑一的学霸,毕业了自称废物?

看见各种积极的、不同的观点

更何况,很多人连荒原都没有。能上一个好大学,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终有一天,会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变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985废物走红,学历还有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