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為何德國抗疫比英美強得多?因為默克爾見識過武漢!

2020-06-11 17:52

近日,英國路透社刊登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深度報道,講述了為什麼德國在新冠肺炎的應對工作上,要比英國和美國做得更好。

其中,報道給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去年訪問過武漢,而且還帶了一批德國企業的高管。

在這篇名為“對馴服病毒的默克爾來說,國際合作勝過民族主義”的報道中,路透社先在開頭處生動地描述了默克爾去年在訪問武漢時的一個場景:當時她駐足於武漢的長江大橋,看著那片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曾經游泳橫跨的長江,並在橋上拍照留念。

“而那次武漢之行,也影響了默克爾之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三名接近默克爾的人告訴路透社說。

怎麼影響的呢?路透社寫道: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武漢是個遙遠的地方,只是最近才因為那個可能是新冠病毒從動物跳到人身上的露天市場而出了名……

“可默克爾親眼看到的,是展現中國工業力量的一個主要通衢和繁忙樞紐。如果一個疾病能嚴重到讓迫使這麼一個1100萬人口的大都市完全停下來並被隔離起來,她便意識到事情有多麼嚴重了”,接近默克爾的人對路透社說。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而從當時中國媒體的報道來看,默克爾還參觀了武漢同濟醫院。相信這也令她對武漢醫療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

▲截圖來自武漢同濟醫院官網

路透社表示,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同,默克爾很快就在疫情襲來後採取了封鎖措施並推動了大規模的病毒檢測。這兩個重要措施也被專家認為是導致德國的死亡率低於亞洲之外其他國家的重要因素。

“德國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為近9000例,相較而言美國已經超過11萬,英國則超過了4萬”,路透社寫道,“而從人均角度來看,德國的死亡率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以及英國的六分之一”。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不僅如此,路透社還提到,由於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所以去年默克爾訪華時,還帶去了一批德國企業的高管,而這趟出訪也令這些德國企業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更加清楚這場疫情的潛在後果是什麼。

西門子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就表示,因為這趟武漢之行的影響,早在今年1月12日德國的一些商業領袖和政客們就已經在會談中說起了疫情的話題。

“我們與中國的交往比美國以及其他許多歐洲夥伴更多,所以我們在精神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凱颯說。

而在1月27日,當一名曾與默克爾一同前往武漢的德國高管所在的企業出現了德國已知的首例新冠肺炎後,這家公司立刻進入了全封鎖模式,並且默克爾也親自過問了此事。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路透社因此認為,默克爾對於疫情的應對工作,除了令她和她所屬的政黨重新贏回了德國民眾的支持,也彰顯出她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

“這種區別,是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之間的區別”,一名德國專家對路透社說。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路透社還在接下來的報道中進一步凸顯了默克爾和特朗普兩種領導風格的區別。

比如在2月,當疫情在歐美尚未爆發的時候,德國曾積極給中國捐贈防護物資;當歐美的疫情爆發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翻臉開始推鍋中國、還將新冠病毒說成是“中國病毒”的時候,默克爾仍然與中方保持著對話乃至互助。

在發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中國官方也表示中國和德國一直在疫情期間互幫互助,中方還提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作用,並且沒有點名地表示某些國家汙衊世衛組織的做法缺乏人道主義精神,不會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最後,路透社的報道提到,當如今特朗普宣佈要退出世衛組織的時候,默克爾則在進一步支持該組織推動國際衛生合作,並在5月4日與世衛組織和歐盟一同主持了涉及新冠肺炎疫苗的會議,承諾德國將投入5.25億歐元的資金協助開發可供全世界使用的疫苗。

路透社還“意有所指”地引用了當時默克爾的一句發言為報道收了尾:“這不是一個僅靠某個國家就可以解決的危機,我們需要一起行動起來”。

▲截圖來自路透社的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