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423聽書節#

洗馬君每次請身邊閱書不少的朋友推薦有深度啟迪、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答案都不約而同:《史記》。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先人早就說過的。


而提起《史記》,就想起魯迅的高度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有偉人把《史記》反覆咂摸7遍;


發表演講時引用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謂是頭號“粉絲”;


馬雲王立群等商業大佬和文化名家也曾公開推薦過《史記》,對於王立群來說,《史記》幾乎成就了他的人生。


那麼,對於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來說,到底為什麼要讀《史記》呢?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大人為什麼一定要讀《史記》?


“環境在變,社會在變,但人性不變。”


《史記》記錄了將近130個中國歷史風雲人物的故事,讀懂了《史記》,也就讀懂了人性:


小人徒見利,而不顧其害(《趙世家》);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列傳》);飛鳥盡,良弓藏(《越王勾踐世家》)……


以《史記》看世俗人心,3千年未曾大變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是學習、工作、生活的實用指南,受益終身


高智商如范蠡、張良,無論什麼境遇總能明哲保身,可以從他們身上學會處事的情商


縱橫家如蘇秦、張儀,憑能言善辯而建功立業,可以從他們身上學會談判的智慧


英雄如陳勝、荊軻,不適合學習和模仿,但有強大的激勵作用……


《史記》就是一部人活於世的教科書,當歷史的風煙散去,它留給我們的,正是關於生活的教義。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作為一部綿延3千多年的“歷史畫卷”,《史記》可以啟迪智慧,培養歷史大局觀:


秦的崛起與始皇帝擅於用人分不開,正如《天下無賊》裡那句有名的臺詞: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


漢要佔領市場就得搞股份制,皇室獨佔市場後就打擊小股東,最後員工一致表示不要股份了……


讀《史記》,就是讀社會,讀人生


也許你沒有條件周遊世界,《史記》正好為你彌補了因足不出戶而欠缺的廣闊視野!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史記》令人望而卻步?

這位史學大咖,可以幫到你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荊軻刺秦王


語文考試中的文言文,

80%都來自《史記》。但這樣一部傑作,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首先,《史記》是本“大塊頭”的書,包含十二本紀、三十世家、其實列傳等共130篇,全書526500餘字,似乎怎麼也讀不完;


其次,《史記》的文言文對今天的普通閱讀者來說,略顯晦澀,難以理解;


更難把握的是,書中眾多人物的複雜關係,經常讀到後面就忘了前面。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把這麼難的一本書讀下來,並且真正化為己用呢?


也許這位史學大咖,可以幫到你: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陳正宏

復旦大學古籍所教授

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

曾師從著名史學家章培恆、蔣天樞

治學歷史33年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師從歷史大師章培恆

他曾堅持抄錄古籍10餘年


他的第一節《史記》課,成功地讓自己的研究生銘記:你過去讀的《史記》,不是《史記》。你過去擁有的才學,也不算才學。


33年前,陳正宏的治學生涯,也是這樣開始的。


那會兒他年輕、有才華,本科時就通讀陳寅恪的著作,並因此保送研究生。


結果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課上,他剛走進導師、復旦古籍所所長章培恆先生的家,看到的,就是豎排、繁體、無標點的

《史記》,還是線裝書。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章培恆:復旦大學中文系傑出教授 先後受教於朱東潤教授和蔣天樞教授


“那個陳正宏,你點一下吧。”章先生的紹興普通話聲音不高,但足以震撼門生。


夏日將盡,蟬鳴與翻書聲交織成片。


23歲的陳正宏一邊看,一邊口頭標點,背上汗都出來了。


給古書點標點,就相當於被“空投”到2200年前的漢王朝。古漢語彷彿一座座遮天蔽日的崇山,山高路遠,即使最有天賦的學生,也要長途跋涉半年,才看到些許微光。


但是再過半年呢?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艱深晦澀的古文字不再是障礙。漸漸的,陳正宏能看懂文中的語意,辨認不同的文風,甚至聽到作者的心語與潛臺詞。


就彷彿能望到,群山之中的風勢水脈、路網棧道,看到山中人開山築路、晨昏作息。


很久以後他才知道,“給《史記》點標點”,是章培恆先生從他的老師蔣天樞先生那裡,師承而來的獨門心法。


古籍整理領域卷帙浩繁,也非得用這一套水磨功夫,一個句號一個逗號地點下去,才能把基礎打紮實。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陳正宏收藏的各時代《史記》


畢業後,陳正宏投身的第一個大任務是編《全明詩》一編,就是整整十年。


他輾轉於全國各地的圖書館,翻閱古書,將資料一張一張地抄錄到卡片上。


去東三省找資料的時候,正逢隆冬。大雪沒膝的天氣裡,他涉雪去圖書館,細讀那些滿是灰塵、好像從沒人翻過的明刻本。


一同做這項工程的人受不了,轉行去做別的研究,但他把這件事堅持了十年。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陳正宏說,抄卡片雖然辛苦,但是我發現這是一個靜心讀書的好機會,於是能夠自得其樂,不知不覺幹了10年。


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不論外界的褒貶評論,古籍於陳正宏而言,是活著的、值得珍愛的寶貝。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治學33載

他最愛的是《史記》


而在這麼多史籍中,他最愛的,仍是《史記》。


曾經難懂如天書一般的文字,現在已經熟稔於心,古今中外數百個版本,只要看一眼,便能說出它的年代和版本。


但是他讀《史記》,又絕不只是為了學術研究,而是把自己當成司馬遷去看《史記》。


司馬遷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一個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漢武帝那麼牛的人,他覺得也不過是我筆下的一個主人公而已。


如果能夠完整地讀一下《史記》,你最終會發現,真的是‘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


而你在《史記》滋潤的陽光中沐浴一過,再度回到有時不免灰暗的現實中,就會變得更有預見性,更有智慧,也更有定力。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三十年倏忽而過。


現在陳正宏也站到了講臺上,面對年輕的學生,他手一指:“《史記》的這一篇,你們去把標點點上。”


三十年前後的復旦,人、事、物全變了。但百年流傳的學術精神,仍在此刻傳承。


如今,這位復旦博導決定在線上開講《史記》,也是為了這種傳承。


大部分人眼中的古籍研究,冷門枯燥,學起來苦。但其實這門學問非常有趣,人們可以從古籍的流變中,看到文本內在隱秘的東西,和外在添加的東西。


你還可以從文本中看到真實的歷史——發現歷史總是重演,發現人性永恆不變。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他想把這種樂趣揭示給更多的人聽,不只考上覆旦的學生能感受到。


孔子說,有教無類。我想收很多很多學生,在這些人當中,一定會有不止一位,最終超越我們。


這是我作為一個老師一生的心願,被人超越。因為這意味著我把學術傳承下去了。我等待著,那些超越我的人到來。


為此,我們向你推薦: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復旦陳正宏《史記》精講

濃縮《史記》研究2000年精華

講透史記文獻脈絡

帶你一鍵收穫500多個中國歷史知識點

聽復旦名師全解《史記》

濃縮兩千年精華

讓你通過讀歷史,看透世態變遷

培養達觀的態度

從歷史中讀懂人性


↓↓↓

《史記》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扎心,45歲前一定要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