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許村是位於安徽黃山歙縣的一座古老村落,由五個自然村組成,有

“十里許”之稱。村子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東漢年間,唐代以後,以許儒為首的高陽許氏中的一族自關中遷居於此,並逐漸繁衍壯大,成為當地的大姓,村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於是村名也就改成了許村。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義行傳家的許村人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走進許村,用“義行傳家”作為這一集的標題,真是恰如其分。

村子裡有一座許村歷史博物館,這是安徽省第一家村級歷史博物館,建在名為“觀察第”的老宅之中。這座老宅曾是明代觀察使許天相的府第,他的母親終身守節,足不出戶,飲用水都是取自家中水井。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臨終前,母親告訴了兒子,她這麼做並非為換取牌坊,而是希望把兒子培養成人,並且讓兒子把圍住水井的牆拆掉,水井為村民共享。她的善舉如同這座福泉井一樣,至今仍然浸潤著許村。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重視教育的許村人

許村重視家族教育,因而文脈興盛,村中曾經先後出過1位狀元、2位解元,48位進士,故被譽為

“徽州第一進士村”,“末代翰林”中就有許村後人許承堯,1904年中進士,1905年清末新政延續了千年的科舉制度正式終結。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近代,許村裡出了“一門五博士”,他們都是清末民初鹽商許家澤的公子,五位公子先後都留學歸來成為博士,這完全得益於父親對教育的重視。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許家澤於1927年還在許村創辦了儀耘小學堂,這是安徽省內第一所新式學堂,許村子弟可以免費就讀,校訓“學做好人”根植於如今每一個許村人心中,建國後的許村“四院士”也都是從這所小學裡走出來的。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說來也巧,聽導遊說

許家澤故居的大門正好坐落於北緯30度上,這條世界上最為神秘的緯度線,似乎冥冥中預示著什麼,我們紛紛打開手機上的指南針定位,果然如此。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如詩如畫的許村景觀

村子裡的標誌性建築莫過於大觀亭,村民也叫它八角亭,連同周圍的五馬坊、雙壽承恩坊、高陽橋均被列入國保單位,可以稱得上是許村的CBD。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高陽橋跨越昉溪,這是一座始建於元代的廊橋,可以遮風避雨,正值中午,戶外正是驕陽,村裡的一些老人便坐在橋裡閒聊,也是村中比較有生活氣息的地方。橋上所開的幾扇窗戶也透出一點小美好,遠望黃山,昉溪從橋下款款而過,又有參天的大樹和古樸的建築,真好似一幅山水鏡芯。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家門正好坐落北緯30度,出了“一門五博士”,這個古村落有點厲害

許村位於安徽省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門票40元。到許村來可以請個導遊,帶你講解更多的許村故事。你對許村的這些文物古蹟背後的故事有什麼看法?歡迎留下評論。

#黃山##安徽##黃山頭條##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